摘 要:很長時間以來,人們的印象中:閱讀課就是講課文。新課改指引下的語文課,需要我們跳出舊框架,更多的來教會學生“學語文”。利用閱讀課,讓孩子學會深度學習,有助于可持續(xù)發(fā)展。
關鍵詞:深度學習;閱讀課;語文
語文新課標明確指出:“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闭Z文課學什么,怎么學,需要我們不斷探索。
很長時間以來,人們的印象中:閱讀課就是講課文。學習新課標以后,我感受到我們現(xiàn)在的語文教學已不同于從前,要從以前的模式中跳出來,換一種眼光、多種角度來看待閱讀課。
閱讀課,特別是高年級閱讀,并非只是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就算完成任務了,而是要多方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特別是讀與寫的結合。讀,不僅是讓學生透過語言文字感悟文中人物形象、精彩語句,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習得方法,為可持續(xù)發(fā)展蓄力。
以《黃山奇松》為例,這篇課文條理清晰、內容淺顯,學生很容易讀懂。針對容易讀懂的課文,我想我們的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讓學生讀懂課文上,而可以立足學生的實際適當拓展。
拓展一:讓學生了解表達順序。新課標明確指出第三學段“在閱讀教學中了解文章的表達順序”。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理清課文表達的思路很有必要,有助于學生習得寫文章的表達順序。本文的表達順序非常清楚:總分總。課文第一自然段緊扣“情有獨鐘”一詞,引發(fā)讀者閱讀興趣:人們?yōu)槭裁磳S山奇松情有獨鐘呢?再抓住“處處都有”感受奇松的多。課文的結尾處緊扣“千姿百態(tài)”一詞,總括了黃山奇松姿態(tài)的多種多樣,并與課文第一段形成首尾呼應。學生在以前學習的基礎上,很容易發(fā)現(xiàn)文章的篇章結構。
拓展二:讓學生了解表達方法。我讓學生研讀課文重點段第2自然段。先讓學生整體感知這一段的構段方式,學生很快發(fā)現(xiàn)了,是先總后分的順序。接著,我讓學生用括號分別找出描寫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語句,并逐個體會它們的“奇”,并用“因為(),所以被稱為()松?!钡木涫?,訓練學生說完整話。這樣做,有助于加強學生圍繞中心具體展開描寫的印象。然后,我還讓學生分別數(shù)一數(shù)描寫這三種名松各用了幾句話:描寫迎客松用了3句話,描寫陪客松用了1句話,描寫送客松用了2句話。順勢讓學生思考:作者為什么不用相同的筆墨來描寫呢?有的學生回答:“因為迎客松是黃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個黃山的象征了,是三大名松中最有名的。”我隨機馬上點撥:“是呀,你想到點子上了。我們寫文章時就要講究‘詳略得當。特別重要的,就要花重筆墨展開描寫。如果筆墨相等,就分不出主次了?!敝链?,學生已經在交流與討論中,自然而然地學會了“詳略得當”的寫法。
拓展三:讓學生了解修辭手法。學生有“比喻”“擬人”的舊知,但是當遇到“它有一叢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熱情地歡迎賓客的到來?!边@句話時,學生的意見就不一致了,有的說是比喻,有的說是擬人。我讓學生分別說說各自的理由。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我告訴他們,這兩種手法合起來就稱為“比擬”手法,并且板書加深印象。學生輕而易舉習得新知,并且加深印象。當學生遇到下文“陪客松正對玉屏樓,如同一個綠色的巨人站在那兒,在陪同游人觀賞美麗的黃山風光。”這句話時,馬上就能說出是“比擬”手法了。當學生遇到“它向山下伸出長長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別?!边@句話時,又開始爭論了。原因是“長長的‘手臂”,有人認為是比喻,有人認為不是比喻。我還是讓學生自己來探究,分別說說各自的理由。其中有一位同學說道:“是暗喻。盡管沒有‘好像等明顯的標志,但是還是在比喻松樹的樹枝。”此時,不用老師多說,學生相互間的影響已經形成,而且對“暗喻”印象深刻。
拓展四:讓學生讀寫結合。葉圣陶老先生很早就提出“寫作基于閱讀”。每一篇課文,都可以成為學生學習寫作的范文。這篇課文,我重點讓學生學習選材。不少學生不會寫作文,不是他們缺少寫作的方法與技巧,而是不會選材。學習課文第3自然段時,我讓學生思考:黃山有那么多的奇松,課文為什么偏偏只具體描寫了三大名松?其他一帶而過呢?學生在討論中獲知:就像揀菜一樣,保留精華,擯棄糟粕。文章選材也要選最重要的內容來重點展開描寫,其他的可以略寫或一筆帶過。課后,我布置學生觀察校園中的樹木,模仿課文以“校園奇木”為題寫一篇作文,要求按照一定的順序寫,并做到詳略得當。
拓展五:讓學生了解課外知識。《黃山奇松》這篇課文中可以讓學生積累的小知識有:1. 黃山被譽為“天下第一奇山”;2. 黃山“四絕”聞名于世:奇松、怪石、云海、溫泉;3. 黃山最妙的觀松處:“黃山絕勝處”——玉屏樓;4. 黃山“三大名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語文學科具有“工具性”,學習語文可以幫助學生去學習其他知識。這些小知識蘊藏在課文其中,教學時稍一點撥,學生就掌握了。
針對不同的課文,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難課文有難課文的教法,簡單課文有簡單課文的教法。我們要跳出“閱讀課就是講讀課文”的框框,放大視野,深度挖掘,適當?shù)刈寣W生借助閱讀課來學習語文。在閱讀教學的課堂教學陣地上,教師因勢利導,讓孩子隨課文掌握一些深度學習的方法,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有助于孩子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S].2017.
作者簡介:
柯延鳳,江蘇省蘇州市,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qū)蘇苑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