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課程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2011版課標)因此,各種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培養就應在各篇課文中得到逐步落實。本文結合《給予是快樂的》課堂教學反思,列舉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在積詞、識字、品句、概括、表達等方面的滲透培養。
關鍵詞:培養;運用;能力
《給予是快樂的》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課文。為了加快農村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培養,除圍繞《教師用書》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外,還結合了當前農村小學生能力現狀,充分挖掘文本資源,設計以下五項教學環節。
一、 “文海拾貝,擇義理解”,培養學生的字詞積累和運用能力
農村學生只重認形學寫,對表達的意思沒有展開有效的探索。為此部署了“文海拾貝,擇義理解”的預習環節。
A. 文海拾貝,從文中畫出以下詞匯。拾到新“貝殼”寫在括號內,并理解。
羨慕 顯然 寬裕 驚嘆 吃驚 濕潤 饒有興趣 不由自主()
B. 注解連線,結合課文內容,找出對應的意思,想一想它在課文中的具體含意。
①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②驚訝感嘆;③容易看出或感覺;④令人感到很有趣,并十分關注;⑤潮濕,潤澤;⑥非常驚訝,覺得很意外;⑦看見別人有某種長處,好處或有利條件,而希望自己也有;⑧寬綽富余
C. 造句練習:選擇兩個自己喜歡的詞匯造句。
這一環節意在加強學生詞匯的理解和積累,避免學生只從工具書中機械地搬運,必須有自己的思考才能選出對應的意義。最后通過造句練習,學以致用。
二、 “據音釋義,憑義注音”,培養學生的多音字辨識和理解能力
中國漢字數量多,音義復雜,小學生極易混淆。結合課題《給予是快樂的》中的多音字“給”“樂”,安排正確辨識多音字環節。
1. 字典相助,據音釋義。為了引導學生學習和分辨多音字要從不同讀音的意義展開理解,改變死記硬背的辦法。
給(jǐ)①供應;②富裕、充足 給(gěi)①交付、送與;②替,為;③被,表示遭受;④把,將;⑤跟前面“讓,叫,把”字相應,可有可無
2. 憑義注音,當堂測驗。進一步培養學生理解運用的能力。
自給自足 給養 給你的羊 叫狼給吃了 給予 給與 補給
3. 課后作業,給“樂”注音,解義,組詞。學生得到溫故加強,同時又能全面收到學生對方法是否掌握的反饋。
三、 “找準要素,簡練歸納”,培養學生對記敘文主要內容的概括能力
課文導讀中明確要求:“認真讀一讀,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說明訓練概括主要內容的能力,成為本課要求之一。概括內容的方法眾多,因本課為記敘文,且文中各要素明顯,所以開展要素歸納法最為合適。環節如下:
1. 同學們今天要學的課文是一篇什么體裁的課文?
2. 誰來說說一篇結構完整的記敘文有哪些要素?
3. 輕聲讀文,劃出呈現時、地、人、事(起因、經過、結果)的詞或語句。
4. 根據要素說說課文主要講述了什么內容?
四、 “摳準字詞,體會情感”,培養學生重點突破理解全文的閱讀能力
“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2011版課標)為了達成這一能力訓練要求,在本課中以小男孩的言行兩次使保羅感到意外為切入點,做以下教學安排:
1. 意外一、男孩希望自己也能當這樣的哥哥。
(1)保羅以為男孩希望也有一個這樣的哥哥。師板書(有)
(2)是什么讓保羅產生這樣的想法?請你讀讀1~4自然段,找一找,并用波浪線劃一劃。(動作、神態、語言)
(3)正因為小男孩的羨慕與驚訝,讓保羅產生誤解。
(4)但是,男孩卻說:“我希望自己也能當這樣的哥哥。”師板書(當)
(5)小結,從“有,當”兩字中,你理解他們此時不同的心理了嗎?保羅心里想的是(獲取),而小男孩心里想的卻是(給予)。
2. 意外二、男孩讓保羅開車回家是為了讓弟弟看新車。
(1)保羅理解男孩的想法:坐一輛又大又漂亮的車子回家,在小朋友的面前是很神氣的事。師板書(神氣)
(2)小男孩:“看見了嗎?很漂亮,對不對?這是他哥哥送給他的圣誕禮物!將來,我也要送你一輛這樣的新車。到那時候,你就可以坐在車里,親眼看看我跟你講的那些好看的圣誕禮物了。”師板書(送)
(3)此時兩人心里所想是不同的,保羅心里想的是(自己),而小男孩心里想的卻是(他人)。
(4)保羅的眼睛濕潤了。被小男孩的言行震撼,從內心里感受到,給予是令人快樂的。
五、 “聯系全文,展開聯想”,培養學生緊扣中心組織語言的表達能力
課文結尾寫道:“他們三個人一起過了一個難忘的夜晚。”這里是個美好的想象空間,意蘊無窮,在此讓學生大膽想象,拓展表達的能力訓練。
1. 這個夜晚他們是怎樣度過的?
要注意引導學生聯系全文,結合故事發生的時間——平安夜,地點——街上,等背景展開合理的大膽的想象。要求回答完整,語句通順。
2. 為什么這個夜晚對他們三個人來說都是難忘的?
也要引導學生學會根據全文的故事內容和中心思想進行想象作答。
答案預設:(1)小弟弟:看到了他從來都沒有看到過的美好的景色和圣誕節的禮物。小男孩:讓弟弟看見了這么漂亮的汽車,并能坐在上面過一個快樂的夜晚,許下美好的諾言。保羅:懂得了給予是快樂的這個深刻的道理。
文章中還有直指中心的課題,篇末點題的中心段,具有特色的人物語言、心理、動作的描寫等眾多可開展語言文字運用能力訓練的點。
總之,能力的培養是語文教學的中心任務,無論是精讀課文,還是略讀課文,或者是課外文章,都是語用能力培養的素材,都要結合各文章特色和學生需求積極開展語言文字運用的訓練。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上冊[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作者簡介:
陳致鋒,福建省南平市,建甌市小橋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