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進行,不僅僅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還對教師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提出了考驗。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語文課堂要求授課教師要具有打破傳統教學的勇氣,具備創新精神、創新意識以及創新能力。就目前來講,學生創新能力的高低與教師創新教學能力的高低是分不開的。本文從小學語文教師的創新培養的原因切入,討論一下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具備的能力和素質,探尋小學語文教師創新培養的方法以及要求,希望能給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展帶來一些啟發。
關鍵詞:新課程背景;語文教師;教師能力;創新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學生的學習方式相對于以前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因此,傳統的教學方式將不再適用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也給當代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新課程中,授課教師的教學方式要隨著學生自身的學習方式進行精心設計,教師要注重自我素養和職業道德的培養,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
一、 對小學語文教師進行創新培養的原因分析
(一) 新課改對小學語文教師的要求
新課程改革中要求培養出來的學生是有自己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人。可以這樣理解,在新課程背景下培養出來的學生能夠主動學習、能動發展、人格完善、敢于創新。而這些素質的培養要依賴于人的創新意識。要求相關的教育人員提高自身的創新意識和水平,認識到創新對一個人終身發展的重要性,新課程改革在這方面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對教師必須進行創新培養。
(二) 新課程課堂教學與學生實際的需求
教師和學生進行實際上課的時間是非常寶貴和極其有限的,新課程要做的是改變傳統教學過程中的“填鴨式”教學的方法,充分利用學生和教師寶貴而有限的時間,對教學模式進行必要的創新,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老師的教學效率。同時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學生渴望了解新的知識內容,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無法滿足新時代學生的學習訴求,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創新教學的過程,盡可能的滿足學生的信息需求。
(三) 歷史責任感與使命感的需要
青少年是一個國家的希望,一個民族的未來。在科技日益發達的今天來說,人才的價值無法被估量,一個國家的人才多,那么這個國家在世界上就有話語權。教育是培養人才的基礎,是民族創新力和競爭力的基礎,國家需要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教育工作者,去擔負起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任。此外教育創新還為社會其他方面的創新提供了可能。從以上可以看出,進行教育創新在新時代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 新課程背景下對小學語文教師的要求
(一) 創新教學理念
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然滿足不了新時代學生的需求,教師不再擔當授業者這個身份,教師要打破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多多的與學生進行思想方面的交流,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發掘學習的生機與樂趣。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語文課堂不僅是知識的傳授過程,更是學生個體與教師個體之間進行情感共融、價值共享、共同享受生命體驗完整的生活過程。
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認識到教授學生知識固然重要,但是也不能忽略學生的情感與個人感受,充分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以人為本,讓學生感受自己與教師之間的人格平等的關系,創建融洽的師生關系,提高教學效率,與學生共同發展。
(二) 更新傳統教學過程
新課程改革的教學過程教師應當積極引導學生,善于激發學生,不要局限于固定的結論而喪失了與學生之間寶貴的對話過程。語文教師要營造溫馨的課堂氛圍,課堂上注重學生的學習感受,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而要培養學生的這些能力,有一個大前提就是教師本身具有創新精神。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課堂教師是教學過程的引導者,是創新教育的參與者與實踐者,因此這就相應的要求語文教師掌握最新的教學信息動態,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創造性的設計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教學方法。試想,傳統的教學過程是一個機械地向學生灌輸知識技能的過程,學生是處于被動狀態的,此時的師生之間的關系也是不對等的,這樣的學習課堂下,學生根本沒有什么創新可言。目前許多篇目的設置都具有學科綜合性的特點,因此,教師也要有多元化的知識結構,創新教學的過程,將各學科的知識進行融會貫通。
(三) 教師擁有較強的教育管理能力
教師不僅僅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同時還要有較強的教育教學的管理能力。語文教學的工作本身就已經包含了管理的屬性,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剖析自己,多從學生的角度去看問題,去思考問題,根據自身的情況,揚長避短,學會傾聽學生的心聲。一個好的管理者肯定是對自己的下屬的情況了如指掌的,作為一名人民教師也是如此,教師深入了解學生情況,因材施教,使得學生的長處和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
三、 小學語文教師創新培養的建議
(一) 培養語文教師的自覺創新的意識
目前語文課堂上普遍存在著課堂效率低下的情況,針對這一問題,全國各地也是提出了一些針對性的辦法,不過現今最迫在眉睫的是重點培養小學語文教師的自覺創新的意識和理念。由于教學理念是一名教師對教學的一種看法和認識,因此培養教師的自覺創新的意識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加強信息研究,重視信息的觀念,加強信息的緊迫感。接下來要做的是要樹立創新和開拓進取的理念,不斷地摸索嘗試新的教學模式,最大化的提高課堂學生知識的轉換率。再接著要做的是要培養適應新時代發展的全面型的人才,思考在信息時代不斷發展和培養學生的語文素質。最后要做的是教師要不斷地完善和更新現使用的教學理念,全面地思考問題,樹立起教學的整體化觀念。
(二) 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和科研能力
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往往有許多地方涉及到的知識面較多,因此語文教師不僅對自己的學科的發展歷史有著深刻的認識,同時還要了解本學科相關的科研項目以及其他學科方面的知識。在課堂上只有教師本身具有多方面的知識,才能滿足學生的信息訴求,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一般來說,語文教師的知識結構分為以下四個層面。
第一層是初級知識和生活上的一些常識,這是一切工作學習的根本。
第二層是熟悉一些常見的百科知識和社會科學的知識,由于語文學科自身的特點,難免會遇到學習之外的問題,而當授課教師具備了深厚的人文知識的時候這些問題才能夠被解決。
第三層是教育者熟悉心理學和教學的知識,二者對于教師的管理能力的高低密不可分。
第四層便是語文方面的核心知識,它是一位合格的語文教師所必備的技能。教師具有專業的知識技能以及一定的科研能力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游刃有余。
(三) 創新教學方式,積極進行教學實踐
實踐出真知。培養小學語文教師創新方面還應在教學方式和相關的教學實踐上謀求出路。比如說,教師在使用教參和課本進行教學的時候,要靈活的將二者加以運用,教師可以只采用課本上的一點,也可以全面使用,也可以都不使用,這一切的使用尺度,都要教師根據自己班級里學生的實際的學習情況加以安排,進行選擇性的進行學習。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除了利用教材與教參外,自己還要充分利用信息時代的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對學生想要了解的內容以上參考資料沒有的情況下進行必要的補充,補充的形式可以是視頻也可以是音頻,總之要根據實際情況將其作為教材內容的輔助內容。
四、 結束語
總的來講,新課程背景下對小學語文教師創新培養,有助于幫助學生培養創新精神,為國家培養了創新型的全面型的人才,同時打破了我國傳統的教學方式的束縛,教師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的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對我國的基礎教育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徐彩玉.小學語文教師教學素養提升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2017.
[2]周雨.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有效實施策略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7.
[3]張國政.小學語文教學創新的實踐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6(28):139.
作者簡介:
吳鴻斌,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桂林市恭城瑤族自治縣教學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