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日常語文閱讀教學中,常出現“高耗低效”的情況。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往往更重視文本教學:講解內容、分析篇章結構、傳授語法知識、灌輸結論性知識等。這種閱讀教學模式耗時耗力,使學生學習浮于表面不能舉一反三。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有效利用插圖,結合生活,引導想象,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讓他們在閱讀中獲得發現、發表感想,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閱讀教學效果。
關鍵詞:部編本;閱讀教學;高耗低效;全面發展
一、 利用插圖,激發學習興趣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標)第一學段的“閱讀”目標要求學生:“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可見插圖資源以讀促講的重要性。
(一) 借助插圖理解課文
借助圖畫理解課文是非常重要的學習方法。在學習部編本二年級上冊《曹沖稱象》一課時,利用課文配有的插圖幫助學生理解文意,突破難點。插圖所繪:人們按照曹沖的方法,趕象上船,船舷劃線的場景。學生借助插圖可以直觀地觀察、理解曹沖稱象的過程。變文字為直觀圖像,更加生動形象,讓學生易于接受,課文學習的難點也變得簡單。教師還可以利用插圖幫助學生理解晦澀的詞語,降低學習難度。在《黃山奇石》的課文中有一句話是這樣的:“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陡峭”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是個新詞,那就可以借助書中插圖,事半功倍地引導學生直觀感受“陡峭”的山峰是什么樣子的,這樣教學避免了學生機械記住詞意,而脫離了文本,讓學生的學習也變得更加簡單易行。
(二) 借助插圖啟發語言表達
教學部編本教材《媽媽睡了》一課時,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媽媽睡了的插圖,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自由表達:“媽媽睡得好熟好香,‘我睜著大大的眼睛仔細地看著媽媽,看著看著,真想對媽媽說——”讓學生在這個場景下,感受媽媽平時的不易,以及對媽媽的感謝之情,有的學生可能會說:“媽媽辛苦了!”
教學《小蝌蚪找媽媽》一課時,我們可以在教學之初給學生出示幾幅書中插圖,引導學生根據插圖內容講故事,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可以在學習之后,讓學生結合插圖描述小蝌蚪如何長成青蛙,又是如何找到媽媽的,啟發學生進行語言表達。
二、 聯系生活,喚起學習熱情
(一) 結合生活實際理解文意
部編本教材的選文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將文本的學習與學生生活實際相結合。《玲玲的畫》是以人物心情變化為線,從“得意”到“傷心”再到“滿意”,因此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回憶發生在自己身上心情變化的事例,學生通過自身的事例激活對文本的理解。班中有父母因工作原因,經常不在學生身邊的情況,在教學《一封信》時,筆者讓班中兩位同學分別讀兩封信的內容,引導班中有切身體會的學生結合自己實際談談為什么文中的露西前后兩封信的內容不同,并讓學生說說自己喜歡哪封信,為什么?以便更好地加深學生對于文本的理解。《媽媽睡了》中“媽媽睡了”四個字雖然簡單,但其中包含的內容卻很多,為了讓學生感受到其中包含的內容,筆者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媽媽關愛自己的小事例,進而理解媽媽的不易。
(二) 合理想象,豐富文本內容
愛因斯坦說:“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在語文教學中只有創設情境,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才能在提升學生想象能力的同時把語文要素落到實處,部編本教材就格外強調這一點,如:《黃山奇石》的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借助文字想象畫面,感悟黃山奇石的生動有趣,再把這些想象外化為自己的朗讀,進而將豐富的想象遷移到其他景物上表達出來。《彩色的夢》一課中課后題目要求學生邊讀邊想象彩色鉛筆畫出的夢,在此基礎上想想你想用彩色鉛筆畫些什么?這樣可以讓學生通過想象產生對于大自然的贊美與向往之情。除此之外還可以引導學生抓住“拉、請、留下、結”等詞語,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補白想象,積累語言,發展思維,感受想象的奇特,體會大自然的美好,從而獲得獨特而深刻的審美體驗。
三、 以讀促講,培養學生語感
課標指出:“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默讀。”文本的學習離不開朗讀,因此部編本教材特別重視朗讀。不是以前籠統的“朗讀課文”,而是將課標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一建議更為具體化,更具操作性。24篇課文中,朗讀課文的后面附加思考問題的課文多達13篇,占54%,要求默讀或分角色朗讀課文后,即使沒附思考問題,也會有其他引發學生思考的題目。因此,有必要在朗讀中積累語感,把握要義。
《我是什么》課后第二題是讀一讀,體會加點詞的意思,再用它們各說一句話。通過學生反復朗讀,體會用詞之妙是非常有必要的,理解關鍵字詞“落”“打”“飄”可以讓學生更準確感受到“雨”“冰雹”“雪”的特點,而之后的造句則可以檢驗學生是否真正理解。
《曹沖稱象》課后體會每組句子意思的不同,再用加點的詞語各說一句話就可以很好地以讀促講,讓學生在對比朗讀中體會加點字的準確使用。在朗讀中積累語感。
《曹沖稱象》曹操的兒子曹沖七歲。大象有多重呢?
曹操的兒子曹沖才七歲。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朗讀的方式不僅僅是大聲朗讀,還可以有多種多樣的方式,比如:范讀,自由讀,同桌對讀,拍手讀,開火車讀,男女生讀,創設情景讀,師生配合讀等等。只有在課堂教學中以讀促學,才能實實在在通過朗讀來激活語言文字的生命力,增強學生的語感。
因此要想在語文課程中發揮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則必須在閱讀教學中利用書中插圖,激發興趣;聯系實際,喚起學習熱情;以讀促講,促進語感提升,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
[2]溫儒敏.如何用好“部編本”小學語文教材[J].小學語文,2017(7-8):25-31.
[3]溫儒敏.“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編寫理念、特色與使用建議[J].課程·教材·教法,2016(11).
作者簡介:
郭子瑞,天津市,天津港保稅區空港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