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完善與發展,各個學科的教學工作中,教師也應該將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上。新形勢背景下,如果教師仍舊是采用單一化的教學模式,這無法取得一個良好的教學效果。基于此,本文從四個方面探討了趣味教學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實踐應用,以期為初中語文教師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趣味教學法;初中語文;教學措施
新課程改革所提倡的是,學生應具備極強的自主學習能力,而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的教學需求。趣味教學法最本質的含義,就是將相關的知識點同學生的興趣進行巧妙的結合,通過不同的形式去詮釋整個教學的重點。基于當前的教學現狀,教師也應該根據學生的年齡、興趣等,去創新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課堂教學中。
一、 運用趣味法,激發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興趣
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科學地創建一個課堂情境,滿足初中生的學習需求,是教師應該思考的主要問題。基于此,教師應該將學生放在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加強同學生之間的互動。有時候,在教材的選擇上,就應該具備一定的靈活性,最好是通過藝術性的方式去為學生創造一個更為真實的情境,這樣不僅能夠增強他們對于語文知識的興趣,還能激發他們的想象空間。例如在《濟南的冬天》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采用趣味法,讓學生體會作者對于景物的獨特感受,增強對語文的興趣。首先提出一個問題:“班上的同學有人去過濟南嗎?”“大家對于冬天的感受是什么呢?”要知道,情境大部分都是源于生活,然后在生活中重新體現。要激發學生潛在的想象力,就可以為學生勾畫出一個淡雅、幽靜的水墨畫,在薄雪覆蓋下的濟南是怎樣的。這樣在教學的過程中,也能讓那些沒有去過濟南的學生,對整個城市充滿濃厚的興趣,真正地在情感中去體驗和感悟。最后,教師還可以適當地拓寬知識點,讓學生在平日的生活中,要多關心周圍的環境和事物,這樣可以積累到更多的知識,增強他們的人生閱歷,為之后的成長提供保障。
二、 運用趣味法,調節課堂氛圍
信息化背景下,教師也應該充分地掌握多媒體課件的應用方式,這樣就可以將語言、影響和聲音等相互結合在一起,真正地調動起各位學生的感官,讓他們在課堂活動中,去獲得一些有用的知識。例如在《木蘭詩》的教學中,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大家展示動畫片花木蘭的片段,這樣不僅能調節課堂氛圍,還能讓學生加深對民歌的了解。首先,教師應該將花木蘭的特點形象地概括出來,她有智慧、有才能,她之所以能夠廣為流傳,還是因為她的女兒情懷,而且從代父出征的故事中,也表達了主角對于國家的熱愛,渴望和平的心愿。其次,教師還要掌握好整個詩歌的使用力度,初中生的認識比較有限,而且基礎不好,所以教師在講授的時候,盡量讓內容擁有更多的感性特征,這樣才能形成一個比較強烈的結構對比。最后,教師還可以舉辦一個朗誦比賽,對于那些表現得好的學生,就可以給予他們相應的物質或者精神獎勵。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調節課堂氛圍,還能提升他們對于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加強對語文知識的深層次了解,這對于他們日后的學習具有極大的優勢。
三、 運用趣味法,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合作式教學實際上也屬于趣味性教學的一種,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更容易體會到合作所帶來的優勢。例如在《變色龍》的教學中,教師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首先將學生分為4~6人一組,讓一個成績比較好、有責任心的學生為小組長,然后一起來完成“學習方案”,明確小組之間的角色,這樣也能協調好各個成員之間的關系。其次,每個小組都要分角色地朗讀課文,而且這個小組在讀的時候,其他的小組也要注意他們讀課文時的狀態是怎樣的。讀完以后,相互交流,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接著,教師可以提出一些具備探討性質的問題,在小組內討論,完成之后匯報成果,教師給予相應的點評。最后,讓學生在獨立思考之后,將自己的答案在小組交流,將自己的答案呈現給教師。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其中要處在一個參與者的位置上,加強對他們合作學習的指導工作,以此來增強學生在信息處理方面的能力。此外,還要正確地去處理學生之間的相處關系,鼓勵差生和優等生之間的和諧相處,一定要具備分享精神,從中體會到語文知識的趣味性。
四、 運用趣味法,增強學生的實踐與探索精神
生活中有許多同語文知識相關的事情,如微信對話、新聞報道,又或者是作文比賽等,這些都是以語文為基礎的,這樣也能看出,語文知識的重要性。基于此,教師在教學中,就借用一些同教學內容相同的生活案例來增強語文課堂的趣味性。例如在某一單元的綜合教學中,就有一個主題是“孝親敬老,從我做起”,教師就可以借助這個話題,讓學生從身邊的小事情開始做起,清楚地認識到,孝順是傳統美德,每位學生都應該學會感恩,這是一個人最基礎的素養。在課堂上,教師首先讓學生觀看一則公益廣告——《愛心傳遞》,然后讓大家圍繞著視頻中母親和孩子的表演,表述一下自己的感想。同學們在觀看了視頻以后,明白了孝敬父母對于提高自身的道德具有積極的作用。這時候教師就可以布置一些任務,讓同學們仔細去觀察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也可以去記錄父母的一些行為,從中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最后將感受寫成一篇小作文。在這種實踐性的課堂教學模式下,不僅能夠讓語文知識變得更具備趣味性,而且還能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充分地體會到人生往往會在奉獻中變得更加有意義。由此便可以看出,在引入了這種生活化的案例后,所取得的效果也是非常理想的。
五、 結束語
“趣味教學”作為一種非常有趣的教學模式,在不同教師的研究下,這種教學方式在語文課堂中的運用也有所差別。教師所要做的就是,遵循一般的教學規律,在教學的細節上多思考,最好是從多個角度去看待這種教學方式的應用效果。
參考文獻:
[1]梁艷.情境教學法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的有效運用[J].中學教學參考,2016(22):18.
[2]陳冬強.論趣味教學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廣西教育,2016(1):72.
[3]陳健.情景教學方法在初中語文教育中的應用[J].學苑教育,2017(1):30.
作者簡介:
姚術娟,河北省唐山市,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王官營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