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陽光體育和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小學體育課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如何讓小學生在陽光下自由地玩耍,享受體育帶來的快樂。近幾年來,選課走班教學模式倍受老師和學生的青睞,如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開展選課走班制,應從小學生的角度出發,尊重個體差異,培養學生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本文將重點探索開展走班教學的有效措施,旨在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提升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體育;選課走班;素質教育;個體差異
一、 前言
隨著現代教育的發展,小學生體育教學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創新教學模式在體育教學中變的越來越重要。在新課改的東風下,體育教學同樣是走向以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道路。選課走班教學模式的開展是一個不錯的嘗試。走班教學,能夠充分地激發學生對體育學科的興趣,促使學生發揮自身的優勢,開展有效的學習活動,提升自身的體育素養,熟練地掌握體育運動的技巧,提升教學質量。教師在開展走班教學時,應采取多種的教學方式,開展分層教學,激發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促使學生能夠自主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增強自身體育素養,增強課堂的實效性。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時,應根據小學生的特長、愛好、性格和個人條件等,因材施教,激發學生自身的運動潛能,使學生能夠不斷成長,提升自身的體育素養。
二、 小學體育課實施選課走班的必要性
眾所周知,選課走班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愛好和自身的一些因素,選擇適合自己或者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進行體育鍛煉,為今后的體育鍛煉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運用選課走班制,能夠充分激發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自覺加入到體育鍛煉中。對于一些女生或者身體虛弱的男生而言,他們不喜歡運動,對于這些學生而言,會出現一些容易結伴的現象,體育教師要多做心理疏導工作,激發他們對體育課堂的興趣,根據他們的身體狀況和性格,幫助他們選擇適合他們的運動項目,在日后的教學中,慢慢培養他們的體育運動興趣。提升自身的身體素質。在體育選課走班的教育中,教師要耐心地對學生進行輔導,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關愛學生,熱愛學生,不能強制學生。同時在進行中,教師要參與到體育教學的活動中,與學生一起活動,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溫暖,樂意參與教師所教的內容,對心理素質較差和學習目的不明確的學生來說,教師應該開展有針對性、有目的性的教育,使學生能夠明白走班體育的重要性。教師在開展體育學科的走班教學時,應循序漸進,配合一些輔助練習,使學生逐步提升自身的體育技巧,增強體育課程的實效性。
三、 構建開放、民主的教學氛圍,加強學生的體驗性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和改革,要求增強學生的體驗性。教師在開展小學的體育課程選課走班教學活動時,應構建開放、民主的教學氛圍,促使學生自主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維持和激發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內驅力,激勵、促進、引導學生的親歷性和自主性,使學生能夠增強體驗性,增強自身的自信心。例如,教師在講解雙杠這一運動時,可以引導學生以軟梯、爬竿、跳繩、雙杠為練習點,開展有效的體育運動,不斷地超越自我,展示自我,通過共享和合作,激發自身的創造性和自主性。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開展走單杠、走雙杠、助跑滑杠等,掌握熟練的單杠運動技巧,提升自身的體育素養,促使學生能夠激發自身的學習熱情,體驗體育活動,發展個性,從而提高選課走班教學的實效性。
四、 開展分層教學
教師在開展體育課程的走班教學時,應根據學生的特長、愛好等,開展分層教學,滿足學生的個性發展。由于學生在價值觀、情感態度以及體育技能、運動知識等方面存在著差異,同時,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面對這一具體情況,教師在開展走班教學時,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開展分層教學,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教師應幫助不同智力、不同認知水平、不同發展情況的學生,找到科學的學習方式。教師應根據學生的技能,水平以及體質的不同,采取個別教學和分層教學,使學生能夠開展有效的學習活動,提升自身的體育素養。教師根據不同學生,設置不同的發展要求和練習要求,使學生能夠體驗到運動的樂趣,激發自身的運動的興趣,提升自身的運動水平。
五、 教學方式形象、新穎
教師在開展體育學科的走班教學時,應運用形象、新穎的教學方式,提升教學效果與教學質量,吸引學生的眼球,促使學生能夠自主地參與到體育運動,增強自身的身體素質,掌握熟練的體育技能。教師在開展走班教學時,可以運用搞笑的動作,幽默的語言,促使教學方式多樣化,促使教學方式體現出形象、新穎的特點,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從而強化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例如,教師在講解籃球運動項目時,可以利用現代的教學工具,如:多媒體,網絡等。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場精彩的籃球賽,激發學生對籃球運動的興趣,自主的地與籃球運動,掌握運動技巧,提升教學效果。
六、 完善對學生的評價
完善對學生的評價,是組建“走班制”的關鍵所在,幫助學生學習與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由于走班制度之下,學生相對分散,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接觸時間短,因此,很多時候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僅僅能針對學生的課堂表現,難以深入。在組織設定對學生的評價環節時,可以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設定完善的考勤制度,嚴格考勤,可以進行預設制度,每個學期統一選課,一經選擇中途不可替換。評價環節由走班教師當堂評價,和針對行政班級的自主評價,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全面的整理,完善教學工作。很多時候,走班制度過于分散,在組織開展走班制度之前,可以嘗試將走班制與非走班制結合起來,這樣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全面促成學生的成長,實現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的共同發展,為學生的學習與成長做好鋪墊工作。
七、 總結
教師在開展走班教學時,應構建開放民主的教學氛圍,增強學生的體驗。同時,教師應以學生為課堂中心,探究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能夠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提升自身的體育素養。
作者簡介:劉秀妮,一級教師,甘肅省慶陽市,甘肅省慶陽市寧縣新寧鎮鞏呂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