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體制不斷地創新和完善,教育工作變得更加重要,教師不僅要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的教學,更要重視對其綜合能力和素養的培養,因此,為了推動素質教育得到更進一步的發展,需要教師們積極采取創新的教學策略對相關問題進行解決。本文主要針對當前小學階段的音樂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并針對師資力量、教學理念等方面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育;問題;解決方式
小學階段的課程安排主要是依照小學生各方面發展需求所制定的,語文、數學等學科主要是使學生具備基本的語言交流能力,并對周圍的事物形成基本的認知。但是,小學音樂與其他學科不同,該學科主要通過音樂來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核心素養,并使學生在音樂旋律的熏陶下得到身心的放松。
一、 小學音樂教育重要性的凸顯
小學音樂教育課程主要是通過一些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或者播放一些國內外有名的音樂旋律,并結合音樂教材,使小學生能夠正確有節奏地讀歌詞和演唱。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帶領,小學生能夠在音樂課堂中了解到各種類型的音樂,并通過聆聽對音樂的特點與區別進行了解,領略到音樂的魅力,這對小學生的校園生活來說無疑是一種娛樂和放松,這對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的發展是有積極作用的。同時,不同類型的音樂中曲調的此起彼伏,能夠帶給學生不同的感受,長此以往的培養,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因此,小學音樂教育承擔著培養小學生精神情操和審美意識的責任和義務。教育部應該給予音樂教育更多的重視和資源條件支持,便于音樂教師在課堂中增添教學環節和內容的多樣化,從而帶領學生了解更多類型的音樂知識,進一步提高審美意識。
二、 我國小學音樂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 音樂教育在小學教育中的地位低
由于小學階段屬于義務教育,所以教育部為小學生設置的學習內容大多是為將來的學習打基礎,將語文學科和數學學科當作小學的主科,把體育、音樂、美術等當作沒有意義的副科。大多數學校和教師將教學重心都放在了主科上,沒有給予音樂教育較高的重視程度,導致了音樂教育普遍在小學教育中的地位不高,使音樂學科失去了核心意義。同時,學生們對音樂也失去了熱愛之情,僅有的音樂感知能力也消失殆盡。
(二) 教學設備不夠充分
學校和教師對音樂教育重視程度的缺失,導致了現有音樂教學條件的局限性,大多數地區的小學對音樂教育的資金和設備投入很不充分,一些學校并沒有完全普及教學相關的多媒體設備和充足的樂器,音樂教學缺乏開展的條件。
(三) 教學內容不具創新性
小學音樂課程的教學目標主要是教師帶領學生學習教材中的必須掌握的幾首歌曲,那么為了盡快完成教學任務,部分音樂教師往往會采取以往的教學模式,只追求對教學目標的完成度,采用“灌輸式教學”,對學生進行生硬、古板的音樂教學,并沒有真正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實際需求,教學內容不具有一定的創新性,難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三、 創新小學音樂教育發展的解決之道
(一) 提升小學音樂課程的教學地位
音樂學科是一門實踐能力較強的藝術學科,通過對其的學習與體驗,不僅能夠對心靈蕩滌與放松,還能夠通過不同類型的音樂得到思想素質和意志的培養。針對教育部和學校對當前小學音樂學科的重視度不夠的問題,為了有效提高其教學效率,首先應該做的工作就是積極宣傳音樂學科的重要性,并在學校內提升小學音樂課程的教學地位。這主要從學校提供相關的條件入手,可以積極在學校安裝相關的多媒體設備,從而為教師的音樂教學創造足夠的條件,鼓勵教師采取更加生動、形象的教學模式,對音樂教學理念和策略進行創新和完善,緩解當前音樂教育不受重視的情況。
(二) 強化小學音樂教師的技能培養
提高從事音樂教育的教師的專業能力,第一項需要提高的能力就是小學音樂教師的音樂專業技能。學校應該對所招募的音樂教師提出更加專業的要求,不僅需要對其學歷和學習能力進行嚴格的把關,還需要注重其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教學經驗情況,其中主要包括對相關多媒體設備的正確操作,對課堂突發情況的應對能力等。學校應該提供條件讓教師得到專業技能的培訓,提高對一些新型設備的操作能力,便于在課堂上直接使用,還需要教師積累豐富的教學經驗,能夠對課堂導入環節和知識點的引入等有充足的教學能力,能夠提前準備好音樂教學的內容,并針對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實際需求進行教學。這不僅有助于幫助學生得到全身心的放松,得到藝術的熏陶,跟隨教師形成基本的審美意識,還能更加高效地實現音樂課堂的教學目標。
(三) 創新小學音樂教學的內容
小學音樂學科是一門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相結合的學科。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將工作重心放在理論知識教學中,教師主要是對音樂教材的內容進行教學,并沒有去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和接受能力,晦澀、難懂的音樂知識就沒有及時得到理解,更無從掌握。因此,教師應該積極對當前小學音樂教學的內容進行創新和改革,在結合音樂教材內容的基礎上,積極改變教學方式。例如,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在課前為學生準備好一些不同類型的音樂,課上播放,從而帶領學生感受不同類型的音樂的特點,并對音樂中的節奏感和起伏感形成基本的認知能力,長此以往的培養,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還可以通過拓寬音樂知識面,帶領學生學習不同類型的音樂,提高學生對音樂課堂的學習興趣。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音樂教育在素質教育中承擔著重要的責任。在如今教育任務更加深入的背景下,學校應該提供基本的資源支持,教師應該積極接受專業培訓,積極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策略,對音樂教學的核心內容做到準確的定位,能夠在音樂課堂中借助更加豐富的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更加豐富的教學內容,從而帶領學生在進行學習和鑒賞的過程中得到審美意識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季艷波.芻議小學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以及應對策略[J].新課程(小學),2018(11).
[2]于丹丹.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問題與應對措施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8(26):14.
[3]劉娜.小學音樂教育中存在問題及對策[J].小學生(中旬刊),2018(10):24.
作者簡介:
宗倩,二級教師,山東省臨沂市,棗莊市市中區回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