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龍池
摘 要:我國2019年1月1日開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會計核算將不再執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會計制度》。轉變為依照《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進行核算。在本文中,主要通過對新政府會計制度的落實實施,分析了新制度的變化及優點、銜接工作,并在此基礎上展開了對新政府會計制度的思考,希望為基層醫療機構實施時提供一些參考和建議。
關鍵詞:基層醫療衛生機構 ?執行政府會計制度
為進一步確保《政府會計制度》在基層醫療機構有效貫徹實施,2018年8月,我國財政部頒布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執行〈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的補充規定》以及《關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執行〈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的銜接規定》(簡稱為“新政府會計制度”)兩部新制度,筆者結合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學習、培訓以及銜接實施等工作,針對此次新制度的特點及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談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施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幾點思考:
一、新政府會計制度的轉變
新政府會計制度創建了“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適度分離并相互銜接”的會計核算模式。這種模式集中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新模式具有“雙功能”的特征。在相同的會計核算程序中,可以同時實現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的雙重功能,使兩者之間適度分離但又僅僅聯系到一起。其次,新模式具有“雙基礎”的特征。財務會計主要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而預算會計則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兩者基礎不同。最后,新模式具有“雙報告”的特征。財務會計核算能夠形成財務報告,預算會計核算能夠形成決算報告。
會計要素由之前的5個上升到現在的8個。其中主要包括財務會計要素和預算會計要素兩大部分。財務會計要素主要由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費用等構成,預算會計要素則由預算收入、預算支出和預算結余構成。
按照普適性、特殊性、相關性三個原則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會計科目進行了調整和增設。其中特殊性是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特有的,不同于其他行業。例如:由于部分地區仍在執行“收支兩條線”管理,故新增設了“待結算醫療款”一級科目,用于核算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待結算醫療收費;疫苗接種業務是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主要業務之一,故增設了疫苗收支明細科目。
改變了固定資產的核算方法,新設“累計折舊”科目。新政府會計制度引入固定資產折舊是權責發生制的具體體現,可以更科學、合理、準確地反映會計信息及資產損耗程度,促進單位加強資產管理。新政府會計制度明確政府會計主體固定資產應按月計提折舊,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當月開始計提折舊;當月減少的固定資產,當月不再計提折舊。這種計提方法與企業會計計提時點有所不同,主要是考慮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其固定資產已經實際存在,具有了計提折舊的資產基礎,而當月減少的固定資產,其固定資產賬面價值已經轉銷,已沒有了計提折舊的基礎。
科目設置更加合理。以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發現以前年度發生的錯賬,如果要調整以前年度的收入或支出,操作就很困難,只能在本年度中進行收支的調整,勢必影響本年度的收入或支出。新政府會計制度設置了“以前年度盈余調整”科目,則能很好地解決這一難題。“以前年度盈余調整”科目主要核算單位本年度發生的調整以前年度盈余的事項,包括本年度發生的前期差錯更涉及調整以前年度盈余的事項。
二、新政府會計制度銜接工作
準備工作。為使新政府會計制度能盡快在我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得以順利實施,我做了以下一些準備工作:組織學習培訓。2018年11月參加了江蘇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在南京舉辦的基層醫療機構執行政府會計制度的業務培訓,12月份作為講師對全區所有基層醫療衛生單位的財務人員進行了業務培訓。聯系財務軟件公司,對全區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財務軟件進行更新和優化,軟件從單機版升級為網絡版。統籌安排各單位進行資產、負債的清查,對單位的固定資產、在建工程、應收款項、應付款項等做好清查明細表,為后面的銜接工作做好充分的準備。
測試銜接工作。2019年1月,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新制度的銜接工作正式開啟。我對各基層單位的財務人員進行了具體銜接工作的業務培訓,并選擇了一家基層單位作為先行試點單位進行測試,經過實際操作演練,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為新舊制度的銜接打下了基礎。我的具體銜接步驟及方法如下:根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會計制度》(舊制度)編制 2018 年 12 月 31 日的科目余額表,并按照規定編制原賬部分科目余額明細表。按照政府會計制度的要求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執行政府會計制度補充規定》要求,根據各單位的具體情況設置總賬會計科目及其明細賬會計科目。將原賬科目余額通過直接轉入或分析轉入方式銜接轉入新賬財務會計資產類、負債類及凈資產類會計科目,按照原賬科目余額登記新賬預算結余會計科目。同時將各會計要素未入賬事項分別登記新賬相關會計科目,并按新制度財務會計、預算會計核算基礎要求,對相關新賬科目余額進行調整。按照登記及調整后新賬的各會計科目余額,編制科目余額表并進行試算平衡。根據新賬各會計科目期初余額,按照新制度及補充規定要求編制資產負債表。
三、新政府會計制度實施中的問題及建議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部分財務會計支出類科目設置不全面。按財政部發布的《關于印發〈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的通知》規定,“業務活動費用”和“單位管理費用”中均設置了“商品服務費用”科目,用于核算單位購買商品和服務的支出(不包括用于購置固定資產的資本性支出),如辦公費、印刷費、差旅費、水電費、勞務費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日常醫療業務和公共衛生業務活動中通常也有這類支出,但是在設置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財務會計支出科目時,沒有將“商品服務費用”科目在“醫療費用”和“公共衛生費用”中進行單獨列示,給我們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帶來了些困難。因此,建議可在“醫療費用”和“公共衛生費用”科目的下級科目中分別增設“商品服務費用”科目,或者在“其他醫療費用”和“其他公共衛生費用”的下級科目中增設“商品服務費用”科目。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一些財務會計支出科目設置較粗放。在“醫療費用”和“公共衛生費用”中的“人員經費”科目設置過于簡單,沒有對下級科目進行細分,這樣設置雖然簡便,但不利于以后相關具體數據的統計與查詢,比如要統計某單位在編在職職工的工資中的某一項目金額或某一社保費用的金額,就不能在費用明細科目或報表中找到數據,給統計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麻煩。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新報表體系有待完善。財政部規定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會計報表體系共有8張表,其中財務報表5張,預算會計報表3張。原有比較重要的“單位基本情況數字表”和“業務收支明細表”卻沒有設置,筆者認為有很有必要將這些表設置統一格式放入到報表體系中。
參考文獻:
[1]謝青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執行政府會計制度探析[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