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巖
摘 要:新個人所得稅法的實施,對提高居民收入、縮小貧富差距、刺激消費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本文主要通過個人所得稅法改革前后的對比,來研究個稅新政對全額撥款小型事業單位職工收入的影響,重點分析對月工資的影響。
關鍵詞:個稅 ?改革 ?影響
一、新個人所得稅法的主要變化
2019年1月1日起實施新個人所得稅法。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為新稅法過渡期,目的是為了讓納稅人能盡早享受到減稅的紅利。
(一)提高綜合所得費用減除標準
基本減除費用標準由原來的每月3500元提高到每月5000元(每年6萬元),降低低收入群體的負擔。
(二)首設專項附加扣除
設立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支出、贍養老人支出等扣除,增強了稅制的公平性。
(三)建立綜合所得按年計稅制度
將勞務報酬、工資薪金、特許權使用費和稿酬等4項勞動性所得納入到綜合征稅的范圍,適用統一的超額累進稅率,按年計稅,兼顧了納稅人的收入水平和負擔能力,體現了量能負擔原則。
(四)優化調整個人所得稅的稅率結構
以改革前工薪所得3%-45%的七級超額累進稅率為基礎,擴大了3%、10%、20%三檔低稅率的級距,大幅降低中低收入者的稅負。
二、X省廣告監測中心基本情況
X省廣告監測中心為財政全額撥款公益一類事業單位。現實有人員8人,其中管理崗位五級1人,管理崗位七級2人,管理崗位九級1人,專業技術崗位七級2人,專業技術崗位十級2人。月工資應發數主要由崗位工資、薪級工資、住房補貼、基礎性績效工資、獎勵性績效工資、獨子補貼、住宅物業服務補貼、無房職工住房補貼等構成,可抵扣稅款項主要由單位代扣代繳的基本醫療保險費、個人基本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費、住房公積金、職業年金以及新個人所得稅法實施后依據職工個人申報的專項附加扣除項等構成。
三、新個人所得稅法對X省廣告監測中心職工薪酬的影響分析
以X省廣告監測中心2019年某月工資數據為例,按改革前、過渡期、改革后的相應政策,測算出對應的月應納稅所得額、月應納個人所得稅。
(一)基本減除費用標準提高后,月應納稅所得額降低,適用稅率全員降低
過渡期與改革前相比,基本減除費用標準由3500元/月提高到5000元/月。單位月應納稅所得額合計數下降12000元,降幅為48.09%,其中1名職工月應納稅所得額降為0元,直接免除個稅負擔。原適用20%稅率的2名職工均降至適用10%稅率,原適用10%稅率的5名職工均降至適用3%稅率。單位月應納個人所得稅合計數降幅達73.5%,其中4人降幅超過80%,占總人數的50%;7人降幅超過70%,占總人數的87.5%。
(二)專項附加扣除政策實施后,個稅負擔減除效果明顯
單位8人中有7人享受到專項附加扣除政策紅利,占總人數的比例達87.5%,其中享受子女教育扣除2人、住房貸款利息扣除2人、住房租金扣除1人、贍養老人扣除5人。改革后與過渡期相比,單位月應納稅所得額合計數下降11000元,降幅達84.93%,其中5名職工月應納稅所得額降為0元,直接免除個稅負擔;單位月應納個人所得稅合計數降幅達87.6%。
綜上,2019年1月1日個稅新政實施后,X省廣告監測中心全體人員都享受到新政帶來的紅利,單位月繳納個稅的人數從8人下降至2人,降幅達75%,月應納個人所得稅合計數比改革前降低了96.71%,大幅度減輕了單位職工的納稅負擔。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2018年8月31日修正).
[2]財政部 稅務總局關于2018年第四季度個人所得稅減除費用和稅率適用問題的通知》(財稅〔2018〕98號).
[3]《新個人所得稅法過渡期政策宣傳手冊》國家稅務總局舟山市稅務局 索引號002635069/2018-02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