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新燕
摘 要:隨著新課標教學政策的推行,初中的生物學科逐漸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視,然而在進行中考前的生物復習時,往往會因為一些教學問題影響了學生最終的學習效果。針對新課標背景下的中考生物復習策略進行研究,分析了復習的意義,并依據實際情況制定了具體的生物復習策略,以便于學生獲得長遠的進步,從而取得優異的中考成績。
關鍵詞:新課標;中考;生物復習
在臨近中考的時期,生物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及時發現并解決學生在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提升生物的復習效果。在進行復習時,教師可以借助其余教師的優良教學方案,開創出全新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在教學時還應該依據學生的實際需求,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形式,使課堂教學更為科學化,并對教學體系不斷優化,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此外,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成效,教師還應該真正地體會到生物復習課所具備的功用,切實提升復習效率。
一、中考生物復習的意義
在進行生物學習時,通常都是分章、分節地進行,對動植物、微生物和人體等相關概念和知識進行學習,雖然可以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了更為細致、深入的理解,但是也使其頭腦中對知識的掌握較為單一與片面,無法形成具體的知識網絡體系。而復習總結就是為了將學生所學的知識串聯起來,使學生能夠將所積累、掌握的知識融會貫通,形成系統化的知識網絡體系[1]。
在教授完生物知識后,學生因為記憶和理解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因素而導致最終的學習結果存在漏洞和缺失,而通過總結復習可以及時地將這些錯誤進行改正和填補。通過系統的考前復習,對學生進行及時的查缺補漏,使其對生物知識的整體認知更為全面,在解題時能夠觸類旁通,并樹立起自信心,以便于取得更好的成績。此外,及時的復習還可以強化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將知識牢牢地儲存在學生的腦海中,以方便在問題解答時的取用。想要加深對知識的記憶僅依靠對其的理解是遠遠不夠的,還應該借助復習的學習方式來反復地刺激神經,以加深對知識的記憶。復習可以完善腦海中知識網絡的構建,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達到“溫故而知新”的學習效果。
二、中考生物復習的策略
(一)明確復習的指導思想
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教師應該積極以其為指導的思想,在進行教學時應該考慮所有的學生,以學生全面、綜合發展為基準,來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生物科學素養。此外,還應該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探究學習方式,通過教師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并在學習知識時能夠積極地進行思考,通過自己動手來實現對自身信息搜集和處理能力的培養,同時也使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基礎能力都得到了提升[2]。
例如:內蒙古某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第一輪復習時,著重引導學生對所學的基礎知識進行系統性梳理,加強其對具體知識的掌握情況,從而為其構建了良好的知識體系。學生只有扎實地掌握基礎知識后,才能在運用時嫻熟自如,進而對知識進行深入研究,在對知識融會貫通后,完成對自身各項能力的提升。此外,該教師為了拓展學生的認知能力,在帶領學生進行復習時,仔細分析生物知識的整體結構,在進行總復習時并不是將知識按照教材的順序把所學的知識進行簡單的堆砌,而是將所學知識進行細致的分析,找尋其在知識結構上的關聯,通過這種以點帶面的方法,來精心設計出系統的復習方案,從而使學生達到更好的復習效果。
(二)將知識進行系統的整合
通過對知識的系統性學習,不難發現,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就是為其構建知識體系、積累經驗、提升能力的過程,為了使整體的過程達到最好的效果就需要通過對所學內容進行反復的學習。因此,教師在設計生物復習計劃時,應盡可能地將教材中所蘊含的知識變為易于學生理解的形式,通過將知識進行轉化與整合才能令最終的預習效果達到預期的標準。此外,因為初中生物所教授的內容涉略面較廣,學生很容易學會了新的就忘記了舊的知識,所以教師還應該依據課程的教學大綱將具體的知識點進行系統化的梳理。
例如:在進行系統的生物復習時,教師可以依據所學的課程內容,將其整合成相應的復習專題。可以將初一上學期所學的被子植物的開花與結果;初一下學期所學的人的生殖;初二下學期所學的植物的生殖、昆蟲的生殖、兩棲動物的生殖、鳥的生殖等內容整合到生物的生殖與發育這一專題內,加深學生對各種生物體繁殖的理解。在進行知識梳理時,不是簡單地將各種知識堆砌在學生的面前,而應該是讓學生對知識產生新的認知,對其有更為深入的理解,使學生完成對所學知識的吸收。因此,在為學生進行知識梳理與整合時,還可以運用概念組織結構圖的形式或者借由系統化的表格,使整體知識的條理更為清晰,以方便學生理解。
在進行中考生物復習時,不僅要求學生將教材中的各知識點進行掌握,還要求其通過將所學知識點與其前后進行聯系,能夠更好地對實際的生物題進行分析與解決。中考的生物題設計多是將生活、生產現象等進行綜合的整合,使整個問題具備一定的綜合性,這就需要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進行綜合利用才能將問題完美地解答出來。因此,在設計復習計劃時,教師應該注意對知識進行優化,使其能夠與前后知識進行緊密的結合,引導學生正確地理解知識間互相的聯系關系,達到更為高效的復習效果[3]。
(三)激發學生的復習興趣
興趣是進行自主學習的基礎,如果學生能夠對整個復習過程產生濃厚的興趣,勢必會激發起其強烈的學習欲望,從而達到更為高效的學習效率。生物知識的學習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教師為了激發學生的復習興趣,應該合理創設生物復習的情境,為學生營造出一種較為輕松、愉悅且富含生物知識的氛圍,讓學生從已經掌握的知識點出發,自主地去探究生物知識,通過教師的合理引導,讓學生觀察與思考,通過其自身的創造與想象能力將教材中的相關知識點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從而來加深自身對生物知識的理解。例如:在進行《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一節的復習時,就可以通過問題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將其與生活有機結合。如在炎熱的夏季為何不能用井水澆灌農作物?在發生洪澇災害時,植物因為什么原因枯萎?等問題,讓學生通過對實際問題的探討來加深對學習內容的印象。
此外,在進行生物復習時,所設計的課堂問題應該精心設計,使其緊扣所學內容的重點與難點,能夠讓學生將知識點內在的聯系進行良好的梳理。例如:在復習《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一節時,可以將呼吸作用與光合作用中的反應條件、反應場所、能量變化、反應產物進行比較,并通過圖形或表格的形式使之更清楚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其能夠對兩者之間的區別與聯系進行系統的理解。通過設置合理的問題來引發學生對問題的思考,通過學生自主地對問題進行認知與思考來加深其對生物知識的理解,以便于發散其思維,形成更好的邏輯方式,在今后的問題解答中能夠更好地完成,從而取得更為優異的中考成績。
(四)優化教學結構
在進行生物復習時與新課的教授存在著較大的區別,因所要復習的內容較多,在教學時就要求對教學結構進行優化。在進行生物復習時,應該根據知識內容與學生的掌握程度,合理地制訂復習重點,將重點難點處著重進行講解。在進行講解時,既不能只由教師對知識進行講解,而不給學生理解與記憶的時間,也不能只由學生自主學習而不讓教師發揮其引導作用。因此,在復習時,應該合理安排課堂時間,將課堂進行合理的分配,由教師將知識點進行精心提煉,讓學生在對知識點的探討中通過邊聽邊練習的方法來加深對知識點的記憶。
在進行生物復習時,教師應該合理引導學生,培養其形成良好的理性邏輯思維,使其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培養其自主學習的能力,做自己學習的主人。通過將課堂歸還給學生,使其能夠在學習中主動進行探索,進而在實際的參與學習過程中提升自身分析問題、提取解題信息、尋找解題思路、假設及驗證方案、發現生物間存在的規律等各種學習生物所應具備的基本技能。
例如:在生物復習過程中,因為學生需要借助于大量的復習訓練題來加深自身對生物知識的理解,而學生在解答訓練題的過程中往往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應該依據所復習的內容,通過典型的例題來完成對類型題的講解,并在講解的過程中向學生傳授類型題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同時,還應該讓學生自主地去解答練習題,通過自身獨立思考加強對知識的認知,并在練習題解答后由教師對學生習題訓練結果進行總結,將學生做題過程中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行講解。此外,由于教師無法為每一個學生細致地講解其自身疑問,這時學生就可以通過詢問周圍同學的方法來解決問題,一方面可以讓自身對難以理解的問題進行認知,另一方面也可以加深周圍同學對這一知識的印象。
在新課標要求下的中考生物復習課,應是以學生為主體,由教師在旁進行輔導教學模式,通過多種方式的運用來對生物知識進行梳理與整合。學生在學習時應該明確自身的主體地位,將所學知識進行回顧、歸納、升華、沉淀,達到對知識運用的融會貫通,以便于學生在適宜的學習氛圍下形成優秀的學習習慣,提升最終的復習成效,從而使學生的中考總體成績得到有效的改觀。
參考文獻:
[1]陳以琳.摭談基于思維可視化的中考復習策略:以浙教版科學教材中的生物部分為例[J].中學生物學,2018,34(11):54-56.
[2]李紅文.中考生物復習課堂的設計與落實:如何提升中考生物復習課效率[J].課程教育研究,2017(26):180-181.
[3]梁郁泳.“問題導學法”在中考生物復習中的運用[J].中學生物教學,2017(12):70-72.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