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錦清
摘 要:無論是名師精品展示課,還是普通教師常規(guī)教學課,教學重點無非放在“讀”和“寫”這兩個大方面上。特級教師余映潮曾說過:閱讀中的讀與寫是“與生俱來”的依存關系,語文教學本質就是讀與寫的結合。所以,筆者在教學過程中,時刻關注課堂讀寫結合的效果。在語文教學中開展課堂小練筆,能夠完美實現(xiàn)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的巧妙轉化,在幫助學生體會文章情感基準點的同時,也能增強孩子的寫作實力,這將有效提高孩子的文學素養(yǎng)。因此,主要站在初中語文的教學事實上,就如何讓課堂小練筆成為初中語文教學常態(tài)提出幾點淺薄的意見,以供各位同行參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小練筆;策略和方法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讀寫結合”教學理念如一股春風吹進了語文課堂。現(xiàn)代語文教育者也愈加重視“閱讀”與“寫作”的有機結合。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開展課堂小練筆,立足語文教材范文基礎,深度挖掘其思想的寬度和深度,不僅能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也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熏陶中掌握基本的寫作方式和寫作技巧,一舉兩得。
一、初中語文開展課堂小練筆含義概述
“讀寫結合”不僅是一種教學策略,更揭露了語文教學的本質。閱讀是搜集信息資料、積累寫作素材的重要過程;寫作則是對搜集來的素材進行二次加工、二次創(chuàng)造的重要過程。閱讀和寫作本來就是很密切的關系,孩子可以在閱讀的過程中獲得感情的安慰、精神的共識,在寫作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得到情感的抒發(fā)、情感的升華,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和諧共生。
因此,在日常教學中,語文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在閱讀教學中,深度挖掘語文范文中的優(yōu)質寫作因子,并且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受到寫作思想的熏陶,真正實現(xiàn)“讀寫結合,讀寫共進”的教學目的,從而讓學生快樂閱讀,輕松寫作,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二、讀中有仿,掌握寫作的基本形式
模仿是人類的一大本能。從幼兒園中的咿呀學語,到小學中的鸚鵡學舌,模仿一直是學生應用較為頻繁的技能,在孩子的學習進程里起著極大的作用。“讀中仿寫”是讓老師在平時教學生閱讀課文時,在原文中截取一些具有模仿價值的句子或者段落,引導學生發(fā)揮模仿才能,仿出個人風格,仿出實力,以此讓孩子學會這個基礎的寫作方式。打個比方,讓學生學習《春》這篇文章時,給孩子選取了一句話“桃樹、杏樹、梨樹,我不讓你,你不讓我,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首先,在仿寫的時候,老師會幫助學生分析整個句子的結構:句子中一共出現(xiàn)了三種事物(桃樹、杏樹、梨樹),里面大多用了比喻的手法,這句話讓人感覺很生動形象、十分具有邏輯。所以,在進行仿寫的時候,我們會著重激發(fā)學生對春天的喜愛之情,提醒學生,春天當中不僅有桃樹、杏樹、梨樹,還有楊樹、柳樹、槐樹等,他們的景色也富有勃勃的生機。隨后,指導學生使用取代法仿寫這一句子。比如讓“杏樹、桃樹、梨樹”替換成“柳樹、槐樹、楊樹”以下是班級學生仿寫的優(yōu)質成果:
“柳樹、槐樹、楊樹,我弄著你,你弄著我,生長得很有生氣,或枝繁葉茂,或迎風搖擺,或陰郁成林。”
立足學生對春天的喜愛之情,挑選文章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章進行仿寫。以原句子為模板,取代句子中出現(xiàn)的一些事物,填充學生腦中的一些詞句,變成學生自己的句子。閱讀有情感,情感中有創(chuàng)作,不僅升華了學生的情感,也提升了學生的寫作水平,可謂是一舉兩得。
三、巧用留白,拓展學生的寫作思維
語文教材中不乏優(yōu)秀篇章,作者皆為創(chuàng)作鬼才,他們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為了達到某種藝術效果,或者為了布局謀篇,總是有意識地在文章當中設置留白。文章的留白部分留給了學生偌大的想象空間,這正是鍛煉學生自主創(chuàng)作思維的重要機會。如,教學《藤野先生》一文時,文章中有以下這段話“冬季是一件舊外套,顫巍巍的,有次上了火車,讓管車人懷疑他是小偷,讓火車中的人都仔細些”,這里描述了藤野先生去火車站的情節(jié),雖簡簡單單幾個字,卻為學生小練筆創(chuàng)造了很好的平臺。為了讓學生更加深入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在閱讀過程中,可以給學生設置這樣一個問題:請對藤野先生去火車站這一場景進行想象并且撰寫出來,思考藤野先生的行為性格。隨后,筆者組織學生對“火車站場景”進行編寫,有的學生這樣寫道:
“火車正在出發(fā)之際,有一個穿著舊外套,衣服穿著顯得邋遢的人上了火車,頓時吸引了大家的目光。這人一進到火車就四下看著,眼里目光飄忽。這不免吸引了大家的注意,紛紛揣測此人的品行。管車的早早地就給其他乘客打好招呼,讓大家小心這個奇怪的乘客,當心財物……”
語文教材中的留白部分實質是一次鍛煉學生寫作思維的絕佳機會。通過寫作的形式補充語文教材中的留白部分,不僅是課文原意境的重新創(chuàng)造,也是學生跟作者進行情感碰撞的重要時機,搭建了作者和學生情感溝通的橋梁,也完成了對學生寫作思路的拓展。
四、靈活續(xù)寫,讓思想得到有效延伸
作者在布局謀篇、遣詞造句的過程中,需要以思想為基準點,以情感為迸發(fā)點來塑造一個具有思考意義的藝術品。在日常語文閱讀過程中,經常會有“意猶未盡”之感,感覺文章還有話要說,還有問題沒有解決。這種問題的產生,無疑是一次難得的思維碰撞。有了問題就去解決問題,有了思路自然也就要求拓展,要去延伸,才能真正體會文章的真諦。在閱讀教學中,帶領學生對原文章進行續(xù)寫,讓學生在原作者的思想基礎上去說作者“未說完或者有可能說的話”,這顯然是對學生情感、寫作技巧的考驗。如,在教學完《皇帝的新裝》一文后,為了讓學生更真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筆者給學生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皇帝識破了騙子的伎倆,故事又該如何發(fā)展呢?”這一問題的拋出,瞬間引發(fā)了學生的思考。有一位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模仿作家幽默的風格,寫出了這樣一段故事:
“看到整過國家都沉浸在謊言和欺騙當中,一位敢于諫言的大臣大膽指出了騙子的騙局以及皇帝的昏庸。皇帝被這當頭棒喝瞬間打醒,悔不當初。立刻下令全城緝拿騙子和他的同黨,把騙子的衣物都脫光,游街示眾,國家里的人都很歡快……”
有效的續(xù)寫實質就是作者情感的外溢,在原文基礎上實現(xiàn)故事情節(jié)的延展,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這樣的小練筆,實現(xiàn)了學生與作者情感的有效溝通,也提升了學生的寫作水平。
五、靈感來源,抓住寫作的核心所在
在初中語文課堂小練筆中,教師可以從文章中的共鳴點入手,讓學生暢游在文海之中,在文章感情激蕩中尋找自己寫作的靈感來源,以便逐步引導學生抓住寫作的核心所在,促使學生在小練筆中逐步提升自己的語文綜合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比如,教學朱自清《背影》這篇文章時,為了讓學生都明白文章的結構方式,明白背影在文中的影響,從中找到抒發(fā)作者真實感情的辦法,理解融于字里行間真摯深沉的父子之情,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抓住“背影”這一觸發(fā)點和凝聚點,展現(xiàn)父子深情,進而借助多媒體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背影”的印象,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寫作空間,讓學生在靈感四溢的小練筆中提升寫作能力。
總之,課堂小練筆是語文教學中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對于促進“讀寫結合”有積極的影響。新時代初中語文教師應當立足當代語文特色,將“讀寫結合”當作一個重要的教學方法,使課堂小練筆成為一種常態(tài),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文本增強情感意識的同時,也著重發(fā)展學生的寫作能力,從而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劉英銘.微信公眾號對語文教學的作用研究:以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為例[J].華夏教師,2018(32).
[2]謝凱.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隨想[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7(25).
[3]梁雪瓊.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7(32).
編輯 王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