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升
摘 要:結合中學生物學教學實際,探索多途徑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提高合作學習能力,為今后學習、工作、生活、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中學生物學教學;合作學習;培養
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改革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采用這種學習方式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合作與交流的能力,也有利于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的積極性。近年來,筆者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強化教研活動,培養合作學習意識
要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首先應確定相關的內容和途徑。而每一個教師的知識結構、智慧水平、思維方式、認知風格等方面都有很大差異,即使教同一課程的教師,在教學內容處理、教學方法、教學設計等方面的差異也是明顯的,我們應充分利用教研活動時間進行集中備課,除了備教學目標、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能力、備作業之外,還應備合作學習的內容、方法和途徑,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合作學習意識,讓他們學會與人合作,為今后的學習、工作、生活、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營造和諧氛圍,培養合作學習意識
師生關系是教育過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際關系。師生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教育工作的效果,甚至成為教育成敗的關鍵。毫無疑問,對于一個教師來說,善于為學生營造和諧氛圍,甚至比學識是否淵博更為重要。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和諧了,學生自然會對學習產生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賞識學生,營造和諧氛圍。面對同樣的教科書,一個班的幾十個同學會有不同的表現,教師應該承認學生間的差異,允許失敗。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愿望,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可能。教師一個欣賞的目光、一個鼓勵的話語,對學生也許是一筆財富、一份珍貴的禮物。教師拿起表揚的武器,就能減少學生失敗后的灰心,增加學生成功的信心。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尊重學生。只有尊重學生,才能教育學生,沒有尊重,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教育。教師應該學會“蹲下來跟孩子說話”,營造和諧氛圍。教學中教師應進行角色轉換,教師不是知識的灌輸者,不是行為的約束著,不是思想的主宰者,而是教學活動的對話者、組織者、幫助者、引導者、促進者。師生間平等了學生才會自覺尊重教師的勞動,愿意接近老師,希望與老師合作,師生間的合作才是真誠、真實的。
三、創設教學情境,培養合作學習意識
教學情境是教師為了支持學生的學習,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有目的地創造的教學環境。恰當的教學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行合作學習,提高學習質量。
例如,在“蛋白質”的教學中,結構的多樣性是重點也是難點,如何突破呢?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的講述為主,學生被動地聽和記,一節課下來,教師講得吃力乏味,學生聽得索然無趣,教學根本就無有效性可言,教師可以嘗試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讓全班學生自由構建小組,人數不限,每個學生代表一個氨基酸,排成不少于兩人的隊伍,再相互比較,很容易得出多樣性的原因。通過這樣的方法,面對總結肽鏈數、肽鍵數和水分子數之間的關系規律時,就會迎刃而解。
又如,在“減數分裂”教學中,學生對同源染色體相互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的結果很難理解。在教學中,可以讓兩個女同學扮演一對同源染色體,讓兩個男同學扮演另一對同源染色體,讓一男一女一次組合或多次組合來理解非同源染色體的組合方式。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不僅教師教得輕松,學生也學得快樂,對知識不易遺忘,同時培養合作學習意識,可謂一舉多得。
四、利用科研成果,培養合作學習意識
在我們的教科書里,有許多以科學家個人命名的定律,如阿基米德定律、歐姆定律等。
而在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這種情況已屬罕見,如克隆技術的誕生、基因圖譜的繪制等,很難說清是哪一個人獨自完成的,這些成果是眾多科學家潛心研究合作的結晶。又如看病,過去一個中醫通過“望、聞、問、切”即可完成診斷、治療的全過程,而今天到醫院看病,除了主治醫生外,往往還要許多輔助手段,如化驗、透視、B超、CT等。這就要求人們學會合作,學會與他人共處。
北京時間2015年10月5日下午5點30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我國的女藥學家屠呦呦等三位醫學家,這是中國科學家在中國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中首次獲得諾貝爾科學獎,在她成功的背后是數十個單位的500多名科研人員,用5年的時間篩選了4萬多種化合物,最后才發現了青蒿素。如果沒有人們的共同參與、相互合作,任何重大發明創造都是不可能的。
五、開展課外活動,培養合作學習意識
課外科技活動是生物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相互合作,共同參與,相互溝通,培養學生生物學學科素養。例如“植物的組織培養”除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外,課間和課后還有一些后續實驗需要部分學生完成,這就需要教師組織一些課外活動,讓小組的學生參與進來,既滿足了部分學生對實驗的好奇心,保護了他們的學習熱情,提高了他們的實驗操作能力,又培養了合作學習的意識。又如,我們從本地實際出發,組織生物興趣小組,對本地區動植物資源進行了調查,讓學生在調查中增長知識,在采集和制作動植物標本的過程中提高了基本技能,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耐心、意志,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臟的品質,學生撰寫的調查報告在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獲獎,使他們分享了合作的成功喜悅。
編輯 李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