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課業改革的普及,各高校不僅為提高學生素質教育調整教學方案和教學策略,對教師專業素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為配合素質教育的發展步伐,教師除了要具備扎實的基礎技能和知識,還要妥善安排和使用教學技巧的配合。青年教師在整個教師隊伍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培養青年教師教育教學技能決定未來教育事業向好的方向發展,使學生達到更為理想的學習效果。本文將以青年教師為主要的研究對象,探究以班級管理為中心的總體方針在培養青年教師教育教學技能方面的作用,從而實現班級整體素質發展。
關鍵詞:班級管理;青年教師;教學技能
一、 引言
創新是各個行業不變的發展準則,教育作為基礎性行業更要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依照實際情況調整教育方針,面對全球化趨勢,單一型人才已經難以滿足市場需求,“只要成績優秀”的傳統觀念已經被人們拋棄,全能型、復合式人才成為主流,因此帶動素質教育在高校教學中的地位。
青年教師的引入是推動高校創新的重要措施,青年教師為教師隊伍注入新的能量,豐富理論知識架構,提供新的教學方式。通過對大量的調查進行研究發現,教師隊伍呈現年輕化趨勢,40歲以下的教師數量占總教師數量的3/4,可以說青年教師已經成為推動教育事業發展的主力。當前青年教師的學歷呈現高等趨勢,很多教師都以碩士或博士學位畢業,具備相當高的理論知識和科研能力,掌握國內外業界和學界的最新動態,這一類人才投入到高校中將較大地帶動高校整體水平的發展,但是我們也要注意到青年教師缺少實踐教學經驗,教學技巧和能力存在問題,很多高校也將青年教師培養作為主要的管理對象,通過制定如“一三五”方針等方法推動青年教師培養,并在此過程中發揮老教師的主動性,在青年教師和老教師之間形成前輩帶后輩的良性互動,逐步確立了以班級管理為中心的教育教學經驗。
二、 確立以班干部為主體的班集體
除了平時的課堂教學,教師還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用于備課等工作,所以沒有足夠的精力關心到每一個學生身上,而且教師不可能一天24小時都守在班內,這也就導致沒有辦法第一時間處理班級事務,因此設立班干部尤其重要。班干部與學生的聯系密切,能及時將班級內發生的事情向老師報告,有效避免重大危機事件的發生,而且每個班干部所分管的工作不同,包含了從生活到學習的各個方面。確立班干部為主體的班集體幫助青年教師拉近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加之青年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年齡差距較小,能在心理和行為層面理解學生,不僅提供學習上的幫助,還能提供心理上的輔導。
三、 加強與家長交流程度
很多人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情,只要把孩子送到學校就完成了做家長的任務,忽視家庭教育所起到的作用,在這種錯誤觀念的影響下消極對待與老師的交流。家長與學生的關系最為密切,家長也對學生的性格、情緒、學習情況最為關心,加強與家長的交流能夠在學校和家庭之間形成良性互動。
很多家長由于學歷限制沒有辦法輔導孩子學習,特別是對于學習情況較差的學生家長來說,如何提高學生成績已經成為心中的一根刺,但是卻苦于找不到方法,家長渴望與教師之間形成對子關系,老師同樣也希望與家長就學生問題多多進行交流。
以班級管理為中心的學生培養方法不僅注重學習,還強調學生健康積極品格的養成,這就離不開家長的家庭教育,青年教師為了更全方位地了解學生,就必須掌握學生家庭方面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采取教學方法進行教育。
四、 通過競賽等形式增強班級榮譽感
集體榮譽感是一個班級的靈魂,特別是在競爭類比賽中,具有強大班級榮譽感的班級往往具有強大的能量,比如籃球比賽,各個班級之間形成競爭關系,上場的球員為贏得比賽斗爭,而場下的觀眾都是為了自己班級的球員加油,所以說一個班級本身就具備一定的班級榮譽感,差別只是在于強弱不同罷了。筆者認為整體成績較差的班級不是沒有班級榮譽感,而是因為一個班級內的每個人把考試看作是個人行為,沒有上升到集體層面,成績靠前的學生想著追求更大的突破,成績靠后的學生則在棄學、厭學的心理作用下進一步放縱自己。
因此青年教師要加強學生班級榮譽感的培養,首先通過分組的形式,將每一個學生納入組內,在班級內部形成競爭意識,進而增加各小組之間的合作機會,使班級內的每一個學生都有心理上的歸屬,最后通過鼓勵教學方式激勵學生將班級看作是一個整體,與其他班級形成競爭合作關系。
五、 鼓勵和批評并行的教育方針
每個學生在不同年齡段會產生不同的情緒波動,這就需要教師做好安撫工作,鼓勵和批評時能有效地在情緒上影響學生,并進一步推動學生進步,關鍵問題就是如何搭配使用。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激勵性的話語能使性格內向的學生走出自己的小圈子,積極主動地在課堂上發言,能使遇到挫折的學生重新找到進步的目標,并在實現理想的道路上提供動力支持,經常使用激勵性話語還能營造和諧積極的班級氛圍。批評性話語雖然要慎用,但不是不用,因為批評使人進步,只有明確地指出錯誤所在才能加以改正。
六、 總結
綜上所述,越來越多的學校注意到青年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發揮的作用,但是也意識到青年教師需要經過培訓才能成長成才,最好的培訓方式就是將青年教師投入實踐當中,以班級管理為中心的方式其實質就是增加青年教師與學生的密切程度,從學習到心理都能夠總結出個性化的經驗,有助于青年教師快速融入崗位之中。高校除了制定策略加強青年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培養,還要確立相應的監督管理制度,通過聽課、評課的方式定期地考查青年教師的培訓情況。
參考文獻:
[1]許晶.高校青年教師對“90后”大學生班級管理工作的探索[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6(3):35.
[2]藍巖真.探討高校青年教師管理班級工作之“度”[J].高教學刊,2015(2):54-55.
[3]楊濤.談班級管理和實際教學實踐對于青年教師的成長意義[J].亞太教育,2014(3):64.
作者簡介:
趙悅,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烏海市第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