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娟
摘 要:數學能培養學生嚴謹、客觀、積極的思維能力。讓學生明白一點錯誤,運算結果就會不一樣,計算要做到精確認真。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上要融入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方面的內容。也可以在授課中引入有意思的教具,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在教學中也要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自我總結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
關鍵詞:教具;生活化;開放性;交流
新課改以來,隨著對學生的能力培養越來越深入,對教師的要求也相應地提高,這就促使我們要不斷地改革自己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改變過去的枯燥的教學氛圍,讓課堂教學變得有趣,和諧。在教學中也可以引入學生關注的問題,比如零食、零花錢等,都可以拿來設計成數學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以下幾點就是經過多年教學總結的一些教學心得。
一、善用教具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具的使用也是多變和有趣的。良好的教具可以讓學生建立比較直觀的數學概念,更好地學習數學。比如在講解到角的知識點的時候,可以用吸管來制作角,同時制作三角形、四邊形、五邊形等圖形,可以讓學生有效地認識角,也可以讓學生把制作好的角與現實存在的物品進行比較,比如書本、課桌的角,操場的三腳架等。這樣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性,讓學生能夠學在其中,玩在其中,也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好奇心,積極地學習數學知識。當然教具也不僅僅局限在教師教學用的教具,也可以把生活中的物品融入進來,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如在講解到認識立體圖形知識點時,就可以用學生喜歡的物品來讓學生認知,比如魔方、金箍棒、小皮球等,讓學生認識到每個物品的圖形歸類,具體的立方體是什么樣子。當然要讓學生自己摸一摸、看一看,仔細觀察這些物品的具體特征,比如魔方立方體有幾個面,幾條邊等,也變相地加深學生對立方體的認知,初步建立學生的數學觀察能力。
二、數學生活化
在生活中有很多都可以用數字來進行表示的,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就可以引用生活中的一些物品和事情來對學生進行學習和講解,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魅力,可以用數學思維來看待問題、解決問題。比如學生使用的課桌,就可以數字化,可以讓學生量一下自己課桌的長、寬、高等,有幾個桌子腿、桌面面積是多少等,讓學生用數字的眼光來看待一些物品。當然我們也可以讓學生量一下家到學校的大概距離,或者用多少時間可以從家到學校等。這些都可以讓學生對數字有一個具體的認知,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當然也可以拿學生最迫切最關心的話題來引導學生學習數學,比如壓歲錢的計算,這就切實與學生密不可分了,比如今年大舅給了50元,二舅給了100元,表姑給了50元,看今年一共收了多少壓歲錢。當然也可以舉例去小商店買零食的數學問題,比如小玲到門口小商店買棒棒糖5支,一支一元,給了售貨員10元,那么找回來多少錢?這樣的問題學生最喜歡,畢竟都不愿意少找錢。這樣學生既學習了知識,也鍛煉了學生的生活能力。
三、鼓勵開放性思維
開放性思維的培養,就是培養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當然教師也要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設置好的教學內容??梢杂靡活}多解,一題多問等問題來發散學生的思維,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解決問題,比如手工、心算、草圖等都可以。比如一個花壇有一個大等邊三角形,而大三角形是由四個邊相等的等邊三角形組成,每個小三角形的邊種6棵樹,問整個花壇種幾棵樹?這樣的問題就涉及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的概念,考查學生對三角形的認知。也涉及角的應用以及數學計算的問題,這個計算題就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進行運算,學生可以畫草圖,一個一個地數,這是一個比較笨的方法,也是一個結果準確度比較高的方式。也可以自己簡單心算,認清幾個邊,共用幾個點,然后就可以準確計算出結果。在課堂上要鼓勵學生勇敢說出自己的想法和運算角度,即使結果是錯誤的,但思路清晰也要給予表揚,鼓勵他們以開放性思維來解決數學問題。
四、重視交流、反思和總結
在課堂教學中,交流總結也是非常重要的,這是學生查找錯漏完善自己,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方法。引導學生用科學的方法來思考數學問題,比如看到物品的第一印象就是數據化,對長、寬、高、重量等數據有一個大概印象。把學生分成4~5人一個小組討論組,共同找到解答問題的正確思路,教師在學生遇到問題時可以進行引導,然后讓學生自己想辦法,鍛煉學生的獨立能力和思維能力。當然也要對錯題和重要的知識點做重要的反思和總結,找出自己在學習中的弱項,重點加強一下,然后補足自己的不足,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全面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提高。
五、總結
小學數學是學生打基礎的時候,也是培養學生正確學習方法的時期。要培養學生用數學思維來解決數學問題,以嚴謹的態度,有趣的課堂教學來培養學生的思維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張承義.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方法淺談[J].中國校外教育,2017(35).
[2]廉錦濤.試論趣味性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4).
編輯 王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