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曉艷
摘 要:面臨21世紀課程改革的大潮,地理教學也逐步走上課改的道路。作為一名走上工作崗位不足三年的年輕老師,雖然起步覺得困難重重,但幾年下來,可以說是收獲頗豐,尤其是在學校提出的學—教—練課堂教學模式的磨合下,對于如何開展初中地理教學,已積累了不少經驗。面對新課程改革,如何進行地理教學就成為地理教學者的第一任務。
關鍵詞:新課程;地理;教學
初中地理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作為一門非中考科目,課上如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何激發學生積極自主地參與教學,應該說是所有初中地理老師所面臨的共同話題。所以打破傳統教學,開展有效教學,是開展地理教學成功的第一步。那么,如何開展有效教學呢?首先,教師就要弄清“教學”的含義,有效地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教學,其實一方面是老師教,另一方面是學生學,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這節地理課才能夠有效地進行下去。
一、有效的教,為了更好的學
課程改革下,“教”不同于以往的“教”,這一點教師必須明確。傳統的教,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教師在臺上不停地講解,學生在臺下不停地記著筆記,課堂上教師關注更多的是這節課講了多少內容,學生記住了多少內容,而不是學生是否真正參與進教學中,是否在課堂上真的有了收獲。而新的課程理念下,教學不僅僅是知識上的傳播,更是能力與情感上的教學,我們在課上教給學生不僅僅是知識的滿足,更多是方法的掌握,是他們在多年走出課堂后在處理相應問題時使用的方法與技巧。這就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教,積極鼓勵學生走上講臺,改變學生以往單一的角色,而教師也要由原來的傳授者轉變為指導者、引導者。
課堂不再是教師一個人的課堂,而是多人的課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學生的興趣,才能讓學生有效地參與進課堂教學中來。地理是一門與生活聯系非常密切的學科。所以課堂上教師要密切聯系生活,多舉生活實例,讓學生切身感受到,學習地理是為了更好地生活。激發學生興趣的方法有很多,這就要求教師下一番功夫。首先教師要深研教材,讀懂讀透教材,只有這樣,教師才知道從哪方面著手去尋找相關的材料,開展相關的活動。另外,要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不能單單依靠課件上的視頻、圖片,因為視頻、圖片看多了反而讓學生產生逆反心理。記得有位同事,為了激發學生上課的熱情,每節課前都精心尋找相應視頻,結果課下有的學生反映,某某老師上課總是看視頻,無聊死了。所以要想真正激發學生的興趣,視頻、圖片等是一方面,但這也只能滿足他們的視覺效應,課上要想讓學生活起來,就必須真正意義上讓他們動起來,這就要求教師去精心設計活動,比如說:角色扮演、展示收集的資料、展示自編的小報、比賽、畫圖、制作、討論、辯論等等。其實課堂上的活動大體上可以分為:師生間活動、學生間活動、學生個體間活動。而一切活動的設置都是為了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只有使他們參與進這個活動,他們才能夠切身感受到地理學習的快樂。
二、快樂的學,為了更好的教
“教”的環節很重要,“學”的環節也很重要。因為一切活動的開展都是在學生了解本課大概內容的基礎上才能有效展開,所以這節課課上的活動能否充分展開,還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但是自學并不等于單純的看書本,而是讓學生在明確目標的基礎上帶著問題自己去尋找相應答案,當然,讓學生自學并不是要求他們一定要找到正確答案,而是讓他們在尋找的過程中認識自己會遇到的問題、獲得解題的方法等。這樣在自學過后,讓他們交流反饋,不僅僅是知識上的反饋,更多是方法上的交流。反饋的過程也不是以往的報答案,那樣學生的興趣會大減,教師要大膽放手,讓學生充當教師的角色進行講解。學生身份轉換了,自感身上有了重擔,定會全力以赴去完成。這就要求教師在掌握本學科知識的基礎上,要進一步了解現在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只有抓住學生的這種心理特點,大膽放手,讓他們帶著責任去自學,學生才會愿意去學;只有學生去學,才會為教師下邊教學的展開帶來動力。
三、有機的練,為了更好的教與學
雖說地理是一門非中考科目,但是課堂上也必須讓學生真正獲得知識,只有他們有了收獲,才會了解地理課的重要性,才會將知識應用于生活當中。所以教師在有效完成教學的基礎上還要引領學生有機地練,但是這種練不同于以往的做習題,以往的做習題只會加大學生的心理負擔,教師要充分做到講中有練,練中有講,講練結合。充分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感受到地理知識對生活的重要性。例如,我們在講《降水和降水的分布》這一節時,學生都知道自己的家鄉被稱為“魚米之鄉”,問起原因,有的學生說降水多,有的學生說降雨多。那這時候教師就要抓住這一漏點介紹降水的定義,充分利用當地多雨這一有利條件,讓學生去判斷降雨和降水的關系。當然,這要求教師在熟悉教材的基礎上充分挖掘身邊的學習資源。
此外,一節成功的地理課不僅僅取決于“教”與“學”,和諧的課堂氣氛也尤為重要,教師必須放下自己的身份,走下講臺,由以往的傳授者轉為引導者,引導他們正確地參與活動、參與教學。教師只有放下自己的身份,走進學生當中,才會讓學生感受課堂的輕松。以往的教學,教師都會因為紀律問題,一本正經地在講堂上嚴肅地講解,其實這樣只會讓課堂氣氛更緊張,學生的心理壓力會更大,學生參與的熱情也會大大削弱。所以教師在課堂上要有效地轉換自己的角色,既是他們的嚴師,又是他們親近的朋友。讓他們切身感受教師和他們是平等的,教師是尊重每一位同學的。這樣不僅有利于教師教學的開展,同時學生也會更加尊重教師。
什么樣的課才算是一節成功的課?是教師講解面面俱到,學生筆記記得密密麻麻?還是學生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自主快樂地學習?答案可想而知。新課程背景下,教師在完成知識目標的基礎上更應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注重情感目標的實現。只有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才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才會使學生走出課堂之后擁有更多解題的方法。當然,作為一名初中地理老師,如何讓自己的課堂更高效,還需要教師共同探索,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林月花.實施初中地理新課程教學方式改革初探[J].科技創新導報,2008(20).
[2]陳宏麗.新課程中初中地理教學現狀影響及對策[J].教育革新,2008(1).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