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旭
摘 要:讀寫結合是語文教學的有效方式,對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幫助學生積累寫作材料和寫作技巧起著重要作用。以部編版教材為視角,分析探討了初中語文課的讀寫結合教學方式,期望對提高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效果有所幫助。
關鍵詞:部編版;初中語文;讀寫結合教學
一、以讀促寫,開展專題寫作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可在學生學習完幾篇相似內容的課文之后,布置專題寫作任務,達到以讀促寫的目的。在專題寫作訓練中,教師要先引導學生回顧和梳理相關課文,明確閱讀文本的主題,進而圍繞主題開展寫作訓練,幫助學生將文本閱讀中積累的寫作素材和寫作技巧運用到實踐中去,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如,在教學完《竊讀記》《老王》《阿長與〈山海經〉》等課文之后,教師可布置捕捉寫作細節的專題寫作訓練。教師先讓學生分析下這些課文選取了哪些材料進行寫作,哪些細節描寫最為深刻?這些細節描寫有什么特點?在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之后,教師再引導學生聯想下自己有沒有類似的經歷,順勢布置一篇寫作題目《難忘的一件事》,對記憶猶新的事件進行細節描寫,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通過開展專題寫作訓練,引導學生將閱讀中獲取的寫作技巧應用到寫作中去,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二、先讀后寫,模仿范文寫作
初中生的模仿能力較強,善于從模仿中學習知識、積累經驗。教師應根據初中生的這一特點,安排模仿范文寫作訓練,幫助學生將課文中精煉的語言、生動的詞匯應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不斷豐富自己的語料庫。在開展仿寫之前,教師要讓學生摘抄課文中的優美詞句,并加以記憶,將其內化為自己的寫作語言。除此之外,教師還要讓學生模仿范文的寫作方法和寫作技巧,學習范文中題材選擇、謀篇布局的精妙之處,提高學生的仿寫水平。如,在教學朱自清的《背影》之后,教師可布置《? ? ?的背影》仿寫訓練,讓學生借鑒課文的選題立意、記敘方法、寫作技巧進行寫作,尤其要重視細節描寫,活靈活現地刻畫出描寫對象的形象,襯托出自己與描寫對象之間的情感。通過在語文教學中開展先讀后寫教學活動,不僅有助于學生不斷積累寫作材料,掌握寫作方法,而且還有助于促使學生更加深入地分析解讀課文,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三、以讀續寫,延續文本寫作
在語文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教師可采用續寫文本內容的方式活躍學生的寫作思維,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對文本故事進行改寫創作,給予學生施展自己潛能的空間,促進學生個性發展。與此同時,在續寫過程中,教師應要求學生圍繞原文主題思想進行寫作,不能天馬行空、毫無依據。如在教學《桃花源記》一課時,教師先講授這篇文章的文言字詞含義,幫助學生解析難點,再讓學生細細品讀文章,理解陶淵明借助描寫“世外桃源”表達自己內心不滿社會現狀、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情感。在學生掌握文章主旨大意的基礎上,教師可布置續寫任務,將文章結尾的“后遂無問津者”,改為“忽有一日,又見桃花源”,讓學生圍繞這一主題延續文本的思想情感進行學習創作。教師要鼓勵學生從多個角度出發進行續寫,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寫作技巧,表達自己對文章深層次的理解。
四、以寫促讀,積累寫作技巧
在初中語文讀寫結合教學中,教師可采用先寫后讀的方式,先布置學生與新課內容相關的寫作題目,讓學生結合已有寫作經驗和寫作方法進行寫作,之后再引入新課學習,讓學生閱讀課文,深入分析課文,并對比分析自己的寫作與課文中的語言描寫存在哪些差異,進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學習借鑒課文中的寫作技法。在教學《大自然的語言》之前,教師可布置學生寫作任務,讓學生以大自然為主題寫一片段,學生可以運用自己所掌握的寫作方法去描寫大自然。之后,教師再讓學生閱讀課文,啟發學生分析文本中嚴密的邏輯順序和層次結構,從整體層次上的分析過渡到局部分析,進而掌握文本清晰的脈絡,學習文本的寫作思路和結構章法。之后,教師讓學生將自己的寫作與課文進行比較分析,找出自己寫作的不足之處,引導學生自主總結寫作經驗,重新梳理自己的寫作結構。通過在語文教學中采用先寫后讀的教學方法,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課文結構層次、整體布局、局部細節的理解,欣賞課文各個段落的精妙表達,進而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寫作技巧。
總而言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采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建立起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緊密聯系,通過以讀促寫、先讀后寫、以讀續寫、以寫促讀的方式,開展專題寫作、仿寫、續寫等寫作訓練,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吳建強.論寫作教學的不斷探索:以部編初中語文寫作部分為例[J].新課程(中旬),2018(4):92-93.
[2]黎卓明.基于“部編本”教材理念的初中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策略[J].師道(教研),2017(10):105-106.
[3]陳曉鈴,程美琴,鄭芳.部編初中語文教材單元記敘文微寫作設計[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12):62-64.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