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迪
【摘 要】 演講又叫講演或演說,指的就是公眾場合,結合語言和肢體語言,針對某個具體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和主張,以此來闡明事理,抒發情感或者進行宣傳鼓動的一種語言交際活動。肯尼斯.伯克被認為是上世紀關于語言和符號之社會功能研究領域中的主要思想家之一,他用“戲劇主義”對人類動機進行了詳盡的論述,不僅對“戲劇主義”這個概念進行了闡述,還將之與其思想體系的其他概念,比如“同一”理論進行聯系。本人試圖通過運用肯尼斯.伯克的話語修辭理論,來對演講題材進行語篇分析,并且分析研究者話語背后的隱藏動機。
一、前人研究
國內目前對于演講題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從傳統修辭學,語音學, 認知語言學的角度進行分析。比如研究演講語篇中修辭格的認知機制,李迎霞(2007)的“演講語篇象似修辭研究”,丁俊(2008)的“基于語料庫的美國總統就職演說研究”,何曉勤(2007)再去“英語嚴重的述諸藝術”中以傳統修辭學的亞里士多德為指導,分析英語演講中亞里士多德提出的三種述諸手段。也就是說對于演講題材的演講,很多都是基于傳統語言學,而以伯克的修辭理論用在演講題材分析中的例子并不多。鄧志勇(2011)提出,從國內伯克修辭演講內容啦看,大多限于伯克的“同一”理論和“五位一體”理論,其他方面的設計較少,對伯克修辭哲學以及伯克與相關學科之關系演講則更少,而我國國內的伯克研究仍然處于初級階段。因此,將伯克的修辭哲學及修辭理論與演講進行結合,是一個非常有發展前景的課題。本人試圖以肯尼斯.伯克的戲劇“五位一體”理論和“同一”理論為理論框架,對特朗普2017年每周演講《投票終結奧巴馬醫保災難》演講語篇進行分析,并試圖分析其話語背后的行為動機。
二、肯尼斯.伯克的理論
伯克的《動機語法》和《動機修辭學》分別對“五位一體”理論和“同一”理論進行了詳盡的論述。前者研究人們在特定情境中用話語建構現實的規律特鎮,后者研究話語的“同一”的修辭運作。(鄧志勇,2011)
(一)戲劇“五位一體”。戲劇主義是伯克所提出的象征應用( symbolic- using)哲學,通過分析戲劇來研究人類動機,是一種根據行為模式而不是傳遞信息手段的語言分析和思想分析技巧( Burke,1969)。戲劇既超越現實又模擬現實,因為他不受現實世界的時空限制,同時又代表了在真實世界里很可能會發生的事情(鄧志勇,2007)。根據“五位一體”理論,戲劇的基本要素有行動( act),行動者( agent),手段( agency),場景( scene)和目的( purpose)( Burke,1969)。伯克的“行為”意指任何有意義的、目的的行 為,因此,“任何隱含有意識或有目的意義的動詞,不 論是特殊的或普遍的”都建構了行為。比如,發表演 說、馬拉松比賽或在帆布上畫一個像,都是可以通過修辭者的動機來進行研究的象征行為(溫科學,2003)。
戲劇的五個要素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進行組合,伯克引入了關系比( ratio)來描述五種成分之間的關系,這些關系體現了發話者的“選擇”和“決定”。不同的組合建構不同的動機。這十個關系比是場景一行為、場景一執行者、場景一方法、場景~目的、行為一目的、行為一執行者、行為~方法、執行者一目的、執行者一方法、方法一目的,顛倒每一對關系比的順序可以創設另始終關系比。伯克的意圖是把5個要素運用于處理演說之類的修辭的相互作用,以便從話語的實際內容中選擇5個要素,并進而發現這些要素之間的內在關系,即演講者的動機。
(二)話語的“同一”修辭理論。顧曰國(1989)提出,以目的為中心而形成的修辭學思想是“同一”理論產生的土壤。古典的“勸說”則是同一理論的直系淵源。而伯克(1969)提出的“同一”理論,就是要把一些下意識的,勸說目的并不明確的活動也歸入修辭的類別。
在《動機修辭學》一書中,伯克的修辭體系里,一共有三種“同一”策略:情感同一,對立同一和無意識同一。所謂的“同情同一”,指的是在思想,情感,價值,對某些事件的觀點方面的相同或者相似。比如,當老李知道老孟的兒子考上了清華大學,老李對老孟說“你的兒子考上了名校,我真的很為你感到高興”。按照伯克理論,老李采用的就是“同情同一”,通過和聽話者達成情感上的一致。第二種策略叫“對立同一”,所謂的“對立同一”,指的是修辭者和聽眾,即使他們在某方面可能達成對立,但是他們可以通過有同樣的敵人而實現同一。這種策略也可以叫做公敵策略,比如說修辭者 A是 B的敵人,而聽眾 C也是 B的敵人,在這種情況下,也許 A和 C的宗教信仰不同,但是由于他們有種共同的敵人 B,所以修辭者 A可以利用他們的敵人 B來和聽著 C達到“同一”。我們也可以把這種情況稱為“敵人的敵人是朋友”。第三種策略叫做“不準確同一”,這種“同一”通常指的是修辭者使用包括聽眾在內的詞語或手段,比如“我們”,“我們炎黃子孫”之類的詞,讓聽眾無意識的,或者在潛意識里,想象自己成為修辭者所描述的那樣。比如奧巴馬在2008年選舉演說中,為了得到大家對他的支持,多次使用了“we”這個詞,以此來達到和全體選民團結一致的目的。
(三)肯尼斯·伯克新修辭學視角下一則特朗普總統每周例行講話《投票終結奧巴馬醫保災難》分析
由于許多著名演講,如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以及奧巴馬的總統就職演講等被多次分析,本文選了一則特朗普做的美國總統每周例行講話-2017年7月14日發表的題為《投票終結奧巴馬醫保災難》的演講,并分別從戲劇“五位一體”理論和“同一”理論進行分析。本次演講的主要目的是呼吁大家投票,反對之前不合理的奧巴馬醫保政策。
1)場景與行為關系比
場景:Here is just one story, representative of so many others. Carrie Couey and her husband are cattle ranchers. They have six children and the youngest is autistic. Her familys rates under Obamacare skyrocketed, eventually costing the Coueys three times more than their previous plan. They were dropped from health insurance four times under Obamacare. When I met with Carrie in March, she told us that her family couldn t afford the equipment they needed to do the jobs while paying these crushing insurance premiums. Americans like Carrie and her family desperately need relief from this terrible, terrible law.
行為:Next week, the Senate is going to vote on legislation to save Americans from the Obamacare disaster.
場景與行為關系比是指某一場景導致某種行為的發生。奧巴馬在闡明了此次例行演講的主題后,便開始以一個家庭收到醫保政策的法律傷害為例子,指出了民政黨政客提出的奧巴馬醫保政策導致成千上萬的家庭深受醫保費用的傷害,給他們造成了莫大的經濟壓力。特朗普以一個家庭為例,對這個家庭收到的傷害進行了詳細地描述,以此產生了行為-需要大家來投票廢除這樣不利民眾的醫保政策。
2)行為與目的的關系比
行為:When I ran for President, I made a commitment to the American people to repeal and replace Obamacare.
目的:The legislation working its way through Congress provides the choice and control people want, the affordability they need, and the quality they deserve in healthcare.
行為與目的關系比用來分析行為的目的。此處的行為是特朗普向大家承諾要廢除和替換奧巴馬醫保政策,同時也是呼吁大家來投票廢除奧巴馬的醫保政策,目的就是讓新的政策給人們更多可承擔費用的方案,以此來讓民眾獲得更好的醫保質量。
3)“同情認同”
“Americans like Carrie and her family desperately need relief from this terrible, terrible law.”
同情認同強調人與人之間共同的情感。這里雖然以Carrie家庭的醫保問題為例,但是也指出了像Carrie這樣的家庭不在少數。修辭者通過這樣說,是通過利用美國人之間對于醫保這個問題的共同感受,來感染聽眾,讓聽眾們發揮自己的投票權,來反對奧巴馬醫保政策。
4)“對立認同”
“ They promised Obamacare would offer better options for American families, but in the past two years, half the insurance companies have pulled out and left the individual market- and today, Americans in one- third of all counties have only one insurer to choose from on the exchanges, and they probably, will shortly have no insurers at all.”
對立認同是指人,事物或環境等共同的對立面導致雙方達成共識。修辭者此處通過以奧巴馬醫保過去兩年給美國家庭造成保險費用的增加,給大量美國家庭造成的災難,找到修辭者與聽眾間的共同敵人,以此來獲得聽眾們的認同,達到說服修辭者投票廢除奧巴馬醫保的目的。
肯尼斯·伯克是新修辭學的開創者與奠基人。“同一”是肯尼斯 伯克新修辭學思想的核心,“戲劇五位一體”是肯尼斯 伯克分析動機的方法。肯尼斯 伯克的新修辭學為話語分析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在肯尼斯 伯克新修辭學的視角下,這篇《投票終結奧巴馬醫保災難》的演講,并分別從戲劇“五位一體”理論和“同一”理論進行分析。本次演講的主要目的是呼吁大家投票,反對之前不合理的奧巴馬醫保政策。為了實現自己的修辭動機,修辭者采取了“同情認同”和“對立認同”的方法,號召聽眾們,也就是大量美國民眾們來投票廢除奧巴馬醫保政策。
【參考文獻】
[ 1 ] 李迎俠,張爽. (2007). 演講語篇象似修辭研究[J]. 山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4), 62-64.
[ 2 ] 鄧志勇. (2007). 修辭批評的戲劇主義范式略論[J]. 當代修辭學(2), 36-40.
[ 3 ] 鄧志勇. (2011). 修辭理論與修辭哲學. 學林出版社.
[ 4 ] 丁峻. (2008). 基于語料庫的美國總統就職演說研究[J]. 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 15(2), 25-31.
[ 5 ] 顧曰國. (1989). 柏克的“同一”理論——兼論漢英修辭學思想的差異[J]. 當代修辭學(5), 7-9.
[ 6 ] 何曉勤, 王曉露. (2007). 英語演講中的訴諸藝術. 瘋狂英語(理論版) [J] (11), 51-56.
[ 7 ] 溫科學. (2003). 當代西方修辭學理論的發展與創新. 福建師范大學學報[J](哲學社會科學版)(6), 25-30.
[ 8 ] Burke,Kenneth. (1969). A rhetoric of motives [M].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