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嬰梅
摘 要 受各種因素影響,學生的能力素質的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其中后進生成了老師教育工作中的難題,也是教育工作的一個重點。本文對后進生的行為表現進行了分類,并對后進生的成因進行了分析。本文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以及小學人教版語文課程的教學目標對后進生的教育轉化工作提出了幾點可行性措施。
關鍵詞 小學生 后進生 教育轉化 措施
中圖分類號:G625.1文獻標識碼:A
0前言
一個小學班集體,難免會有先進生與后進生的分別。其中后進生的問題總會讓家長和老師頭疼。后進生或是成績差但紀律表現尚可,或是成績與紀律表現均很差。小學教育是一個人一生教育的起始階段,對其人生發展起到了奠定基礎的作用。在這個重要階段中,老師需要針對后進生找到和實施教育轉化的措施,從而使他們在這一重要階段中獲得充分的成長。
1后進生的具體表現
孔子提到教育需要“因材施教”,而因材施教的基礎就是對學生要有充分的了解。
這一觀點可以在后進生的轉化中充分運用,即老師需要了解后進生的行為表現及其成因,這樣才能夠采取不同措施來應對。
后進生在學業和紀律方面的表現都有不同與其他學生之處,下面對此進行了歸總。單個后進生可能會出現下述的一兩種表現,或是各種表現都會有,程度不一。第一是在學業方面:上課溜號、課堂表現消極,課堂練習拖延,課后作業不按時完成;第二是在紀律表現上:上課學習時無精打采,下課打鬧、追逐,動手動腳,在別人學習時阻礙他人的學習,或破壞學習氛圍。
2后進生的成因
后進生的成因復雜,包括:家庭、社會、學校、學生自身因素等。
比如,家庭中的“完美主義”和“學習成績最重要”等理念,以及家庭中父母的婚姻關系等,都可能是后進生后進表現的形成原因。又比如,社會不良青年對小學生的引誘和逼迫,同樣也是后進生的成因之一。而作為老師,在進行教育工作時,我們需要將主要精力放在學生從學校教育生活中得到的影響上。這樣老師才能夠充分運用自身的影響力來轉化后進生。學生在小學階段的心理發展水平與其他階段有所不同,他們與學前兒童相比,有著更明確的自我意識,而他們的心理水平卻又比中學生弱,逐漸增強的自我意識需要通過他人對自己的評價來行成。這就使得他們更在乎權威人物——老師以及家長對他們的評價。在小學班級中,一個班有幾十個學生,班級容量較大,老師是很難做到顧及每一個學生的,再加上老師的績效主要以學生的成績來衡量,并且日常需要進行繁復的工作,時間一長,老師對后進生的關注與耐心便會一點一點的消耗殆盡。甚至有的老師在面對后進生時,會使用一些錯誤的教育方法:帶有色眼鏡,對后進生隨意批評,不分場合地挖苦學生,不留情面,只知道訓斥學生,不為學生指出正確方向,不講情理而一味體罰等等。這些都很容易讓學生形成負面的自我意識,從而使“后進”情況變得更加嚴重。所以,作為老師,我們需要從觀念上進行改變,摒棄那些“打罵成才”的理念。
3后進生的教育轉化措施
在引導和轉化后進生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并根據不同學生的表現情況來做反應,從而使他們在學習習慣得到改善。
以人教版小學語文的教學為例,人教版的小學語文有幾大特點:(1)源于生活;(2)突出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和掌握;(3)培養學生將語文知識運用到生活中的能力;(4)提倡多種表達方式,尊重學生的個體化差異。
我們可以根據以上教材的特點,設置教學轉化的目標,使得后進生能夠在教學過程中獲得對生活的好奇心、對知識的探索欲、表達自我時的自信心以及積極思考的能力。
在具體的教學場景中,老師可以更多地采用如下方式:
3.1表揚要多于批評
比如:一名后進生舉手回答語文題回答錯誤,老師此時可以適當表揚該后進生積極回答的熱情,并鼓勵他向正確思路方向思考。這樣可以鼓勵后進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減少溜號的可能性。
3.2欣賞要多于貶低
比如:當一個小學生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課間的拳打腳踢上時,老師可以不去貶低這種拳打腳踢的行為,而將注意力放在該學生活力旺盛之上,并積極組織和引導學生們參與足球、籃球、賽跑等體育活動中,引導學生正確地發揮自己的活力。
3.3啟發多于威脅
比如:當后進生偷懶不想做習題時,不可采用傳統的罰站、打手心或罰寫等方式,而應該就當前課文內容結合生活實際,啟發學生從生活角度對課文有所感悟,并用文學方式去感受生活。
3.4鼓勵多于指責
比如:學生在課堂回答問題時說話聲音小,表現怯懦,這時可以鼓勵學生積極舉手回答,鼓勵學生大聲講話,鼓勵他們更自信地面對阻礙,感受到來自老師的支持,而不需指責該生回答問題聲音過小。對于課堂中總愛亂動的學生,可以對那些坐姿端正的同學提出表揚,為后進生提出行為模板,同時鼓勵亂動的學生將精力集中到學習活動中。
3.5愛與接納
“愛”是教育的出發點,本著這一出發點,老師在面對學生時,要以朋友的態度對待他們,用朋友的相處方式來讓每一個學生融入集體,對他們不疏遠、不排斥、不歧視,付出關懷。老師需要選擇恰當的場合與時機,對后進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他們在道德品行上得到覺悟,從而達到積極上進的水平。
3.6注意事項
在進行上述幾項教育轉化措施時,老師需要避免讓學生認為只有自己出現問題時才能得到老師的關注和鼓勵。老師在對后進生進行行為轉化的同時,也要讓先進生得到同等關注,使他們成為后進生的榜樣。
老師還需要注意一點,就是后進生的行為習慣不是一天就形成的,他們從后進生轉化到平均水平或先進生的過程,是一個曲折而長期的過程,這個過程中可能會發生壞習慣的反復現象,這時候需要老師有耐心有毅力,而不因一時的反復而氣餒。一個成功的轉化過程會包括:醒悟、轉變行為、反復以及達到表現穩定等幾個階段。這些階段是不可能一步跨越的,需要老師與后進生的談心、對他們的引導與鼓勵。
4結語
本文對小學后進生的成因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體可行的教育轉化方法,主要以“鼓勵”、“提倡”等正向引導方式為主,從而讓后進生在感受到充分的尊重的同時,一點一點改掉自己的壞習慣,使他們形成在學習上積極,在集體生活中樂觀向上的態度與行為表現。
參考文獻
[1] 王佳.小學“后進生”的成因及教育轉化策略探悉[J].亞太教育,2015(35):219-220.
[2] 臧娜.小學生心理發展水平與學習成績的相關研究[J].都市家教月刊,2016(03):174.
[3] 劉章忠.轉化后進生,從“心”開始[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5(0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