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炳生
摘 要 如何提高農村中小學教育質量關系著我國整體教育質量和國家發展及民族未來。因此,找出農村中小學存在的問題、成因及對策將是本文最核心的問題。
關鍵詞 農村中小學 問題 原因 質量
中圖分類號:G420文獻標識碼:A
據統計,目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在校學生人數約占全國該教育階段在校學生人數的三分之二,因此,農村中小學教育質量對整個教育段人才培養質量意義重大。
1存在的主要問題
1.1課程教學資源嚴重不足,優質師資嚴重缺乏
目前農村中小學雖然開設了語文、數學、英語、體育、音樂、美術、思想品德、英語等課程,但實際上以語文和數學為主,其他授課較少,甚至體育課是粗糙的,音樂課、美術課很少開設。與城市中小學開設的各科各類課程相比,課程教學資源存在嚴重不足。另外,在1978-1998年間我國為農村中小學培養了一大批優質師資,甚至涌現出許多優秀民辦師資。然而,自1999年起,高校擴招,小師范停辦,有些“末流”學生通過讀取專科文憑順利地成為農村師資,而普通高校的優秀畢業生很難長期留在農村,加上近年來一些優質民辦師資陸續退休,造成了優質師資嚴重缺乏的局面。
1.2課程內容有待改進,教學效果較差
農村中小學課程內容是十分有限的,而且有的課程內容或過于陳舊或不符合常識或與實際相脫離。如小學語文課程內容出現了人名洋名化等現象;初中英語課程至今還保存著筆友、UFO等內容;而數理化課程又普遍存在與現實事物不能相融合的問題等。由于教學普遍采用了滿堂灌的課堂教學方式,學生的知識信息大多來自教師有限的知識與視野。又由于目前農村優質師資較少,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里,教師單向向學生傳達的知識信息是極其有限的。同時,教師在教學中是絕對的權威,學生沒有養成思辨和質疑的習慣,學習方式多以機械記憶及推導演算為主,與實踐相脫節。
1.3個性化教育嚴重不足,問題兒童明顯增多
以前,我國中小學教育采取了班級授課制的教學模式,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人口大國的公民受教育問題,但同時也存在著不能照顧到每個受教育者需求的問題。近年來,由于相當一部分農民到城里務工,出現了城市流動兒童和農村留守兒童現象,城市流動兒童由于生活條件等原因往往會出現自卑心理,而農村留守兒童由于缺少父母的親子關懷也會出現各種心理問題。這兩種現象都使得問題兒童明顯增多。
2造成以上問題的原因
2.1城鄉課程教學資源分配嚴重失衡,農村師資缺乏培養規劃
一線或二線城市一些好的中小學除了開設語文、數學、英語等常設課程外,還開設音樂、美術、手工、科學等課程,師資、教學設備應有盡有,而農村中小學一般只開設常設課程,且師資、教學設備通常缺乏保障。城鄉課程教學資源分配的嚴重失衡,造成了占比重較大的農村基礎教育質量根本無法保障。另外,自1999年小師范被取締后,師資培養工作由原來的三級培養制變成二級培養制。農村師資培養因一時充盈并沒有立即提到工作日程,究竟該由誰來培養農村中小學師資、培養什么樣的師資、為誰培養師資等都沒有做好規劃。
2.2課程內容沒有做好規劃設計,課堂教學沒有與實踐教學相結合
農村中小學課程內容之所以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其主要原因除沒有與時俱進、隨時更新外,還跟課程的規劃設計有關。目前課程建設并沒有做好規劃和設計工作。我們的教學效果較差,主要是課堂教學效果有限,同時也沒有與實踐教學結合起來,學生不能按照某一或某些主題或項目進行問題的探究與體驗,使得學生缺少很多釋放天性和潛力的機會。
2.3尚未建立起受教育者個性化培養方案,城鄉雙元對立體制的影響
班級授課制最大的不足就是不能照顧到每個受教育者的個性差異。事實上,由于我國適齡受教育者人數較大,采取班級授課制是一種不錯的選擇。但針對其不足,我們沒有采取如建立受教育者個性化發展檔案、開設選修課等補救措施。另外,城鄉雙元對立體制使農民工不得不到城里務工,隨父母進城讀書的流動兒童不得不面對因生活條件差而自卑及中考要回原籍的壓力;農村留守兒童因缺少親子關系的陪伴出現各種身心問題。這種“城市容不下肉身,農村容不下靈魂”的城鄉二元對立體制大大限制了農村兒童的發展。
3如何提高農村中小學教育質量
3.1開齊體音美、科學、手工等課程并配備好相關師資和設備,實現城鄉教育合理對接
想改變農村中小學現狀,除了開設語數英外,首先需要解決的是開齊體音美、科普、手工等課程并配備好相關的師資和設備,使農村基礎教育課程與城市基礎教育課程處于平等地位,這既是實現教育公平的需要,也為城鄉教育雙向交流、多元評價及人才選拔奠定良好的基礎。堅持以人為本,不管是城市兒童,還是農村兒童,其流動應該是對等雙向的。根據受教育者需要,不管城市學校或農村學校,對需要接受教育的兒童均應無條件接受其入學要求。
3.2實行教學革命,做好教師培養培訓工作
改進和設計課程,將不適合的、過時的課程進行糾正或重新設計。這幾乎涉及各個學科,因此要全面做好規劃。課堂教學要與課外實踐、閱讀相結合。針對農村師資薄弱的現狀,教師培養和培訓工作必須提到工作日程上來,必須做好統籌安排。
3.3建立受教育者個性化培養體系,實現多元化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通過建立受教育者個性化檔案、選修課、記錄學生日常表現等來實現。對學生的評價分為學業評價、綜合素養評價和潛力評價等,僅專注于學業評價不能全面衡量一個受教育者真實的身心發展水平和發展的后勁,因此,改進受教育者評價方式,實現多元化評價已成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