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雙琳 盧哲昱 羊超群 吳思遠
(作者單位:南京審計大學)
國內外均有研究顯示,大學生出現各種心理健康問題的數量逐年上升,且嚴重程度逐漸增加。查閱文獻可知,部分高校里因心理障礙或精神疾病導致休學、退學的學生數約占高校總休退學人數的30%左右,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理應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與警覺。2015年6月發布的《全國精神衛生工作規劃(2015—2020年)》中指出在校學生心理健康核心知識知曉率達到80%。南京各高校陸續成立心理咨詢室,組建相關組織,開展各類心理健康知識普及活動。本研究以南京高校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通過心理健康知識問卷回答正確率量化分析相關知識普及現狀,探索普及知識的途徑以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健康服務。
對南京72所高校采取隨機抽樣方法,選定中國藥科大學、三江學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等11所高校,以高校為基本調查單位,在各高校隨機抽取學生作為調查對象,調查結果具有一般性。
問卷設計。本次問卷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根據《精神衛生宣傳教育核心信息和知識要點》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程》等書籍文獻,模仿《中學生心理衛生知識問卷》自行編制,包括心理疾病治療、大學生常見心理健康問題、心理咨詢等多方面共10道判斷題。答對一題得一分,答錯不得分,以正確率即知曉率量化南京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普及現狀。第二部分為調查對象參與心理健康知識普及活動的一般信息,通過咨詢心理健康老師,自行編制,包括參與過的活動類型、希望參與的活動種類、對活動的看法等9項問題。
調查方法。調查前,由調查員聯系所確定的調查對象,通過網絡、電話等線上方式交流,講解本次調查的目的、意義、問卷填寫注意事項等相關信息,由各個調查對象線上填寫、獨立完成、立即回收。本次調查共回收141份有效問卷。
數據處理。使用Excel繪制數據表格,并將數據錄入、分類匯總、函數處理分析。此外,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描述與分析。
心理健康知識知曉率。調查對象均能意識到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大學生常見心理健康問題相關知識的知曉率可達88.12%,說明大學生能較為準確識別心理問題。對心理咨詢的相關知識的知曉率為72.70%,而對心理疾病治療相關知識知曉率僅為34.75%。不同類型心理健康知識知曉率存在較大差異,說明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具有局限性。所有調查對象的平均知曉率為77.80%,對其進行T檢驗所得置信水平為95%時的置信區間為[75.73%,79.87%],低于《全國精神衛生工作規劃(2015—2020年)》中所要求的80%,說明心理健康知識普及程度不足,各心理健康工作者還需加強普及力度。
不同學校大學生知曉率的差異分析。利用SPSS 19.0對數據進行分析,將學校與正確率進行相關性檢驗,由于P=0.084>0.05,相關系數不顯著,即南京各高校大學生對于心理健康知識知曉率無顯著性差異。
心理健康知識普及活動舉辦及參與情況。調查對象中有51.06%的同學所在高校經常舉辦心理健康知識普及活動,34.75%的反映自己所在高校偶爾舉辦相關活動。調查對象中只有77.30%的同學參加過學校設置的心理健康課程,并且進行心理測試的僅有60.99%,這一比例在要求全面普及心理健康知識的背景下還是偏低,其原因可能在于未將心理健康課程正確引導入在校學生的學習和未能將心理健康課程與心理測試結合。此外,有77.30%的調查對象參與過由學生會或社團等學生組織舉辦的心理講座,但對于心理劇、素拓團體心理體驗活動及心理文章或心理漫畫征集宣傳一類結合趣味性的活動僅有57.45%、49.65%、29.79%,低于希望參加此類活動的調研對象比例。
心理咨詢服務宣傳情況。出現心理問題傾訴對象排序中向心理老師或專業人士傾訴綜合得分1.85分排在第四位,部分學生較為抗拒心理咨詢,對心理健康問題存在偏見。17.02%的調查對象不清楚甚至完全不了解學校心理咨詢室位置或者心理老師的咨詢電話及預約方式。這說明心理咨詢服務的宣傳力度不足,以致選擇向心理老師傾訴的人會較少。
平均綜合得分計算公式:選項平均綜合得分=(Σ 頻數×權值)/本題填寫人次
權值由選項被排列的位置決定,本題共有6個選項,排列第一位權值為6,第二位權值為5,依次遞減。
合理安排心理健康課程,課堂教學與慕課教學結合。調查結果顯示仍然有22.7%的調查對象表示未參加過心理健康課程,對此各高校應高度重視心理健康課程對于心理健康知識普及的重要性。加設心理健康課程,合理安排課時,制定相應的考核制度提高學生的重視程度,對于課堂加強管理保證出席率。在授課過程中將相關電影片段、紀錄片、事例與知識點相結合,加強課堂趣味性,吸引學生學習興趣,易于學生加強理解,加深印象。同時,將心理測驗融入課堂,一來提升課堂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二來簡單了解每位同學的心理狀態,對于出現問題的同學可以盡早發現并提供幫助。
為切實解決心理健康課時有限的問題,高校可以引入慕課教育。通過互聯網、新媒體開展網絡心理健康知識普及,擴大普及空間。心理健康知識慕課教育普及要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對于大學生常見心理健康問題及需了解的通識心理健康知識設立專題提高針對性。同時合理安排課時,以免增加學生課業負擔。而慕課教育因監督上有一定的限制可能會造成效果的欠缺。學校可成立學習小組,班級班委負責監督,同時每個小組設立組長,對組員進行及時的檢查和督促。
利用公眾平臺新媒體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利用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官方QQ號等大學生常用的新媒體平臺向學生提供心理健康知識。這些平臺易于將心理健康知識用視頻、漫畫等方式呈現出來使之平民化并增添一定的趣味性。公眾平臺新媒體還具有極強的時效性,能及時借助高校中發生的事件,迎合高校學生的心理,推出切合時事的文章,在吸引高校學生關注的同時,加強所傳播心理健康知識的實用性。具體措施例如:心理健康老師利用微信公眾號定期推送大學生的通識心理健康知識,供學生可以隨時了解學習;轉載心理健康領域優秀的文章,供對心理學有興趣的同學閱讀學習。利用官方微博與官方QQ號每日發表一條關于心理健康知識的動態,動態包括大學生常見心理健康問題、趣味心理學知識、心理問題的自我調節方法等多個方面。
依照學生的興趣舉辦心理知識普及活動。調查對象中有近80%的同學參加心理健康知識普及活動是出于自身的興趣,各相關組織應依照學生的興趣舉辦心理健康知識普及活動,以提升活動的參與度和效果。各相關組織在舉辦活動前通過訪談、問卷調查等方式對學生的偏好如活動形式及活動主題等信息進行調研。趣味性素質拓展活動要以學生的偏好為基礎,以宣傳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為目的,由專業的心理健康老師規劃活動環節與游戲形式,將心理健康知識融入活動中,利于學生接受。學術性活動結合學生現階段的需求與偏好,根據參與人數確定活動規模與具體形式,若規模較大,可以線下與線上融合,結合互聯網直播平臺擴大活動受眾。學校應提供充足的人力資源與物力資源大力支持并引導此類活動向更好的方向發展,達到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活動過后可以采取電話回訪、問卷發放等方式,為同學們提出活動反饋的渠道,根據同學們反饋的內容,對活動的內容方式等進行相應的調整,以確保達到活動所預期的效果的。
南京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平均知曉率雖達到77.80%,但離達到《全國精神衛生工作規劃(2015—2020年)》中所要求的80%還有一定距離。設置心理健康課程、安排慕課教育;利用公眾平臺新媒體宣傳心理健康知識;學生組織依照學生興趣愛好開展各類心理健康知識普及活動等普及方式可有效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知曉程度。南京各高校還需大力支持各類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工作,根據各校具體情況采取以上一種或多種普及方式,以此提升南京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普及程度,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