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大學民族民間舞的教育中,教學要考慮外在條件的影響。情境創造對于教學會起到推動作用,因此教學中要結合民族民間舞的特點保證設計效果,以強化情境。
關鍵詞:大學 舞蹈教學 民族民間舞 情境創造
舞蹈借助肢體活動來表達藝術內涵,在發展中形成了多種風格,而風格的展示需要借助特定情境。由于多種原因的影響,部分高校的民族民間舞教學中沒有意識到情境的重要性,缺少情境創造的主動意識,因此影響到教學效果。針對這一問題,有必要研究大學民族民間舞教育中情境創造的有效方法。
一、大學民族舞教學中情境創造的價值
(一)有利于提升舞蹈的感染力
民族民間舞蹈作品的內容體現了民族文化,因此,表演中需要借助舞蹈動作表現作品的內涵。為了提升舞蹈作品的感染力,需要借助特定的情境,這是保證民族民間舞蹈藝術效果的基礎。在舞蹈教學中,如果不注重情境的創造,將難以保證舞蹈的感染力,藝術效果會弱化,所以在舞蹈教育中要意識到情境創造的重要性。
(二)有利于表現舞蹈人物形象
在舞蹈教學中,為了保證藝術效果,需要表演者深入理解作品的內涵,理解作品要表達的感情,這是保證舞蹈人物形象效果的基礎。而人物形象的塑造需要借助特定的情境,所以舞蹈教學設計要分析舞蹈作品的特點,借助情境創造更好地展示人物形象。民族民間舞蹈在發展中形成了多種風格,風格的差異也體現出民族文化的不同。因此,人物形象的表達要結合民族文化的特點。情境創造有利于突出人物形象,舞蹈人物可以更好地展示出民族文化。
二、大學民族舞教學中情境創造要解決的問題
(一)實現音樂的烘托作用
在舞蹈表演中,音樂發揮著重要的輔助作用,有利于情境的創造。舞蹈藝術的感染力來自對音樂律動性的理解。由于音樂與舞蹈需要保證節奏上的共性,因此為了保證舞蹈作品的藝術效果,針對舞蹈動作的教學也要結合音樂節奏,實現音樂對情境的烘托作用。音樂的藝術效果借助韻律、音調加以體現,舞蹈教學要分析選用音樂的特點,把握藝術要素,實現舞蹈動作與音樂節奏的共同作用,這也可以理解為不同藝術形式具有共通點。音樂藝術對于舞蹈的情境創造主要體現在節奏的變化,這是藝術表達的需要。比如在民族民間舞蹈的表演中,動作輕重緩急的變化可以通過長笛、二胡等節奏的起伏加以營造,同時要通過作品的律動性體現作品本身的藝術效果。在舞蹈教學中,針對音樂節奏與舞蹈表演者存在的相關性,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提升學生的動作控制要點、肢體控制能力與協調能力。在舞蹈的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舞蹈動作理解音樂,發揮音樂在情境創造中的作用,理解曲目的藝術性與感情,想象樂曲所要表現的場景,以保證舞蹈動作的藝術感染力。
(二)文化的融入
在民族民間舞蹈的教學中,為了保證教學效果,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必要的舞蹈表演基礎,還要讓學生深入學習民族文化與傳統文化,實現文化與舞蹈的融合,以創造出特定的情境。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采取多種措施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民族文化與傳統文化。針對情景創造,要結合文化的內涵展現舞蹈的情感。由于民族文化與傳統文化對于舞蹈存在直接的影響,所以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要表現出作品的文化內涵,需要在舞蹈教學中讓學生理解文化在舞蹈藝術中的作用,以保證舞蹈具有感染力。舞蹈表演者對于舞蹈作品以及其所包含的文化色彩要有深入理解,能夠體會到作品內容的情感變化。在舞蹈教學中,要將文化通過動作展示出來,借助民族文化與傳統文化,突出情感表現。
(三)情境借助舞蹈技巧來實現
舞蹈的表現效果與舞蹈技巧應用有關,因此在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還需要借助舞蹈技巧來實現情境的創造。舞蹈技巧的應用也是舞蹈教學中的重要內容。表演者借助技巧可以將作品中的內涵表達出來,使舞蹈的感染力得以增強。在民族民間舞蹈的教學中,如果不注重舞蹈技巧的把握,不注重發揮技巧在情境創造中的作用,舞蹈的藝術效果將會受到影響,難以保證感染力,因此技巧的應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教學中要借助技巧體現出舞蹈包含的情感,實現表演的藝術性。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避免表演中緊張、怯場、動作失誤等現象的發生,實現舞蹈技巧的合理應用。
三、結語
在大學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要意識到情境創造的重要作用,借助情境提升學生對舞蹈藝術的理解。在舞蹈教育中,教師要結合民族民間舞蹈的特點注重情意創造的方式,以提升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肖黨.淺談舞蹈作品中民族文化的恰當運用——以《秋海棠》舞蹈作品為例[J].中華少年,2015(04).
[2]張文婷.舞蹈表演中的民族特色的表現技巧初探[J].大眾文藝,2015(03).
[3]賈芳.民族文化在舞蹈作品中的合理融入[J].大舞臺,2014(10).
(作者簡介:婁山,男,碩士研究生,西安體育學院體育藝術系,講師,研究方向:舞蹈教育)(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