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熠
(江南大學附屬醫院(原無錫第三人民醫院) 江蘇 無錫 214000)
隨著臨床護理要求的提高,開展優質護理干預,于臨床帶教中提高帶教質量是開展優質護理的重要前提。為了探究PDCA循環理論于血液凈化中心護理帶教中的影響分析,特選取44名進修護理人員進修比對分析,具體如下。
1.1 一般資料
研究中抽取2018年1月到2019年4月于我院血液凈化中心接受學歷進修的護理人員共44名作為研究對象,根據不同帶教模式劃分小組,22名設為對照組,女性18名,男性4名,年齡21~24歲,平均(22.17±0.42)歲,其中中專學歷2名,大專學歷8名,本科及以上學歷12名;22名設為研究組,女性19名,男性3名,年齡20歲~24歲,平均(22.01±0.39)歲,其中中專學歷3名,大專學歷9名,本科及以上學歷10名;將兩組護理人員的基線資料進行比對分析提示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護理人員常規帶教模式,指定一名帶教老師進行授課,于整個進修過程采用一對一進行培訓指導,定期進行帶教審核,并依據審核結果給予指導及糾正;研究組護理人員采用PDCA循環理論指導的帶教模式,根據進修大綱制定帶教內容及任務,制定帶教組長根據既往臨床經驗制定科室的教務計劃,明確進修目的、步驟及審核標準;由帶教組長介紹入科,針對血液凈化工作原理及相關儀器的使用進行操作指導,采用一帶一模式;于進修1周后進技術操作指導,于進修2周之后進行血液凈化上機操作;加強對護理人員護理技能掌握情況的了解,實時對護理人員理論知識及操作技能進行考核;針對臨床考核結果進行分析及改進,并針對帶教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及完善,并將相關整理的措施應用到之后的帶教中去,形成良性的循環[1]。
1.3 評價標準
(1)比對兩組護理人員綜合技能考核成績,主要包括專科理論知識、基礎理論知識、操作實踐知識、護患溝通技巧及綜合評分等維度,采用100分積分模式。
(2)采用統一問卷調查護理人員對帶教模式滿意度,比對兩組護理人員滿意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按照統計學軟件SPSS23.0版本進行所得數據的分析,計數資料表達用(%),組間比對采用樣本x2,計量資料表達用(±s ),組間比對采用樣本t,P<0.05作為統計學差異基礎表達。
2.1 兩組護理人員綜合技能評估相較
研究組護理人員在專科理論知識、基礎理論知識、操作實踐知識、護患溝通技巧及綜合評分等維度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護理人員評分,經統計學分析具有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人員綜合技能評估相較[±s,分]

表1 兩組護理人員綜合技能評估相較[±s,分]
組別 n 專科理論知識 基礎理論知識 操作實踐知識 護患溝通技巧 綜合評分 研究組 22 92.17±11.68 90.48±11.98 93.48±12.01 93.48±11.94 92.83±11.57 對照組 22 80.48±10.49 79.67±10.08 83.07±10.49 82.69±10.76 81.49±10.42 t值 3.493 3.238 3.062 3.149 3.416 P值 0.001 0.002 0.004 0.003 0.001
2.2 兩組護理人員帶教模式滿意度相較:研究組護理人員滿意人次為22人,滿意率為100%,對照組護理人員滿意人次為17人,滿意率為77.27%,經統計學分析具有差異(P<0.05)。
PDCA循環理論作為質保管理體系中重要的環節,直接影響管理質量。PDCA循環理論于護理帶教中,將護理人員及帶教老師的身份進行新型的界定,由傳統的受教模式轉化為合作、指導的關系,提高護理人員臨床思維能力,于血液凈化護理知識中發現問題并統一進行解決,可有效將基礎理論及專科理論知識應用到臨床中,提高臨床帶教質量[2]。本研究表明,研究組護理人員在專科理論知識、基礎理論知識、操作實踐知識、護患溝通技巧及綜合評分等維度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護理人員評分(P<0.05);研究組護理人員滿意率為100%,對照組護理人員滿意率為77.27%,經統計學分析具有差異(P<0.05)。
綜上,在血液凈化中心護理帶教中開展PDCA循環理論,可有效提高臨床帶教質量,利于提高護理人員綜合能力,適用于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