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蘭
(臨汾市第三人民醫院 山西 臨汾 041000)
對于老年人群而言,腦梗死患者易出現腦組織壞死、腦供血不足等疾病,一般患者病程較長、發病急促,可能和動脈粥樣化相關[1]。基于此,更加全面的護理用于臨床上極其關鍵。優質護理通過配合康復訓練、心理輔導等,實現對患者疾病的良好干預,獲得理想的治療效果。本次研究中,選取72例老年性腦梗死患者為依據,探究實施優質護理服務的效果,具體情況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老年性腦梗死患者72例展開研究,入院時間為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采用隨機分配的方法將其劃分為兩組,研究組和對照組均為36例。所有患者均自愿參與本研究,簽了知情同意書,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患有精神疾患;有嚴重的認知障礙和言語表達缺陷;不能合作。納入標準:經CT、MRI檢查確診;通過體征和臨床癥狀觀察。研究組年齡為(60~85)歲之間,平均年齡(72.2±12.1)歲,男性20例,女性16例;對照組患者的年齡(61~84)歲之間,平均年齡(71.8±11.3)歲,男19例,女17例。對比兩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包含健康宣教、告知注意事項等;研究組實施優質護理服務模式:1)生活護理:護理人員盡量激發患者健肢潛能,協助訓練其患肢。例如脫衣中先脫健側衣服,穿衣中指導患者先穿癱瘓側衣服。通過讀、聽、舌肌訓練等,指導患者訓練其吞咽和語言功能。2)細節護理:在護理中,護理人員需綜合分析患者的生活行為、病情特點和各項生命體征,主管護士有計劃開展各項工作,樹立優質護理服務理念,提升其責任和主動服務意識,完善好腦梗死護理服務規范和標準,以及規章制度,明確指出有關臨床護理的重點內容。除此之外,還需對患者各項護理任務進行細分,實現全程送檢、陪送、導診、陪檢等護理服務流程,實施常規基礎、治療護理等,保證患者護理服務的全面、整體和連續性。3)心理護理:通常情況下,老年性腦梗死患者的病情較迅猛,發病較突然,在發現自身生理功能障礙后,很多患者易出現急躁、緊張、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緒。護理人員需主動加強和患者的溝通、交流,了解其心理狀況和情緒變化,通過圖片資料、錄像、電視等方式,實施給患者以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引導其科學、正確的看待和認識疾病,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4)飲食護理。需保證患者做到合理、均衡飲食,多食用些富含維生素、低脂、低熱量、低鹽的食物。治療期間多進食流質、半流質飲食,維持身體消耗即可,注意偏淡,減少對患者腸道的負擔。5)疾病環境護理:在一定程度上,患者的病情會受到周圍環境影響,影響到其疾病康復。所以,需為患者盡可能營造出舒適、溫馨、安全的就診環境,高度重視護理好病房環境,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定時通風換氣,使得患者身心處于舒適狀態,做好干凈、安靜和整潔,減少復發和并發癥的出現,并提升患者疾病的治愈率。
1.3 臨床觀察指標 由科室結合自身情況擬定護理滿意度問卷調查,共包括20個項目,采用0-5分評分法,共計100分,>85分表示非常滿意,65~84分表示基本滿意,<65分表示不滿意。護理滿意度=十分滿意率+基本滿意率。選擇 Barther指數對患者日常生活活動功能狀態進行評價,總分范圍在0-100分[2]。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SPSS20.0統計學軟件上展開分析,計數、計量資料分別以%、(±s)表示,組間用x2、t檢驗。若P<0.05,則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1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
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7.22%,對照組為77.7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
2.2 兩組 Barther指數對比
對照組護理前Barther指數為(7.14±2.18)分,研究組為(6.55±2.14)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經過護理,研究組 Barther指數評分明顯比對照組高,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所示。

?
腦梗死是臨床常見的一種心腦血管疾病,具有發病急、進展快、病情重的特點,主要以中老年群體為主,臨床癥狀表現為神經功能、認知功能、語言功能等多方面障礙,有著較高的發病率和致殘率[3]-[4]。隨著我國老齡化人口的增多,腦梗死患者發病率呈現上升趨勢,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對于老年性腦梗死患者而言,臨床護理工作為康復治療的關鍵環節。選擇優質護理服務,堅持“以患者為中心”,對促進患者康復意義重大。開展優質護理服務中,護理模式有所創新,減少護理中出現差錯率,提升護理人員責任和服務意識,促進患者盡快康復,提升護理服務滿意度,建立起和諧化的護患關系[5]-[6]。腦梗死患者發病后的后遺癥會帶給家庭和社會沉重的負擔,而使用優質護理服務可改善患者尚未完全壞死的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在短期內促進盡快康復[7]。此外,優質護理服務注重患者的感受與體會,通過多種護理措施使患者達到生理、心理及社會等多方面最佳狀態,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及日常活動能力[8]。本次研究結果表明,通過護理干預,研究組與對照組護理滿意度依次為97.22%、77.78%,且研究組 Barther指數評分比對照組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老年性腦梗死患者實施優質護理服務是可行的,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老年性腦梗死患者接受優質護理服務干預,可顯著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取得極佳的護理滿意度,便于護患間建立起和諧的關系,具有在臨床上推廣應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