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若蘭
(賓陽縣中醫醫院 廣西 南寧 530400)
前言:先天性白內障主要是指胎兒在發育期間,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而產生的胎兒晶狀體發育障礙問題,其臨床癥狀主要表現在晶狀體形態各異以及不同程度的晶狀體渾濁問題。相關研究結果顯示,先天性白內障的發病率在0.04%左右,屬于臨床常見眼科致盲病中的一種[1]。從現階段先天性白內障臨床治療實際情況分析來看,以手術治療配合術后屈光矯正訓練為主,但是考慮到兒童本身的手術配合度不高這一因素,進而對最終的手術效果產生影響。為了有效強化小兒先天性白內障患者的治療效果,實施有效的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針對小兒先天性白內障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效果,展開以下研究。
從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間本院收治的小兒先天性白內障患者中選擇66例作為樣本,將其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包括18例男性患者和15例女性患者,年齡7個月~5歲,平均(2.00±0.52)歲。觀察組包括16例男性患者和17例女性患者,年齡5個月~4歲,平均(2.11±0.48)歲。一般資料對比,組間對比差異有意義(P>0.05)。
兩組患者均接受基礎檢查,其中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給予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內容如下:(1)術前護理。對于不足3歲的患者,要求術前禁食6h,術前2h可以適當引水。對于3歲以上的患者,要求術前禁食8h,在術前3h可以適當引用糖水與果汁。檢測患者體質量,確定麻醉使用劑量。給予患者心理安慰,保證患者的治療依從性。(2)術中護理。協助患者采取正確的平臥位,為了防止患者頭部亂動影響手術操作,必要時可以利用約束帶對患者頭部進行固定。術中給藥需要遵循“三查七對”基本制度規范,切實保證給藥的及時性與準確習慣。同時,要求密切關注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情況以及用藥反應情況。(3)術后護理。手術結束后,患者取去枕平臥位,將其頭部偏向健側一方,以此來避免嘔吐物阻塞呼吸道造成窒息問題。密切關注患者的呼吸情況,給予相應的低流量給氧護理干預,便于患者術后蘇醒。監測患者體溫變化情況,避免體溫過高或者過低對其術后恢復產生影響。觀察患者術眼敷料滲血情況,一旦發現滲血需要上報醫師進行及時的處理。期間,叮囑家屬嚴密看護患者,禁止患者用手抓撓敷料。患者麻醉蘇醒后6h,可以給予適量的流食,在術后24h可以通過給予蛋奶類食物,強化患者的抵抗力。出院之前,指導患者家屬掌握正確的藥物使用方式,并詳細告知相關護理注意事項,保證眼部與手部的衛生,避免出現術后感染情況。
觀察統計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同時借助自制調查統計表,明確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情況。
借助專業統計學軟件SPSS22.0,對研究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P<0.05,提示組間對比差異有意義。
通過對兩組患者住院時間的對比,可以發現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為(2.63±2.00)d,對照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為(4.00±2.12)d。對比來看,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90.91%,對照組護理滿意度72.73%,對比來看,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先天性白內障是當前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類致盲病眼病,由于患者本身發病年齡小,加上訴說困難,因此在很大程度上為患者手術治療工作的開展加大了難度。對此,為了有效強化手術治療有效性,結合小兒先天性白內障患兒實際情況,探尋一條適合的護理干預措施,具有重要意義[2]。本次研究中,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可以發現接受綜合護理干預的觀察組患者,其住院時間為(2.63±2.00)d,與常規對照組患者的(4.00±2.12)d相比,其優勢較為突出。與此同時,綜合分析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情況,可以發現觀察組患者中僅有3例對護理服務表示不滿意,其護理滿意率為90.91%。而接受常規護理的對照組,其護理滿意度為72.73%,明顯低于觀察組(P<0.05)。這一研究結果進一步證實了綜合護理干預在先天性白內障患兒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在小兒先天性白內障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過程中,給予綜合護理干預,不僅可以有效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在提升臨床護理服務滿意度等方面,也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具有較大的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