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瑞翔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 湖北 武漢 430061)
腎病綜合征是腎內科常見病及多發病,患者必須長期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劑等藥物,長期用藥所致副作用、病痛等導致患者心理、生理一系列問題,甚至影響治療效果[1]。因此,必須加強對腎病綜合征患者治療期間的護理,以提高治療效果,改善預后。
收集2018年7月到2019年7月80例腎病綜合征患者,隨機分為A組與B組各40例。A組: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齡(39.5±8.4)歲;平均病程(3.2±1.5)年。B組: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齡(39.8±8.2)歲;平均病程(3.3±1.4)年。對比兩組一般資料,P>0.05。
A組實行常規護理模式。B組實行循證護理模式,首先成立循證護理小組,組員包括護士長、護士,對所有護士進行循證護理知識與計算機操作技能的系統培訓,以確保其對循證護理模式有全面的認識,并能夠熟練操作計算機;然后提出循證護理問題:循證護理小組根據循證護理要求、腎病綜合征患者病歷信息、病史、病情等提出循證護理問題,并分析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的相關原因;再然后尋找循證實證:對腎病綜合征相關知識進行數據檢索,查閱有關資料,對循證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制定切實可行的護理計劃,并根據患者及其家屬的期望以及臨床條件進行合理調整。實施循證護理措施:結合腎病綜合征患者的病情及臨床護理實踐經驗實施護理措施,主要內容包括①加強對患者病情的觀察及生命體征的監測,一旦發現問題則及時通知醫生,并輔助進行相應的處理;②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告知腎病綜合征的病因、發病過程、治療方法、用藥方法以及相關注意事項等,提醒患者遵醫囑用藥,并積極配合護理工作;③指導患者正確用藥,告知藥物的治療功效、不良反應、禁忌證等,以提高患者正確用藥的認知,預防患者自行減藥或停藥;④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了解其性格特點,分析其出現不良心理的原因,并針對性予以疏導,使患者積極、樂觀面對疾病,并主動配合治療;⑤指導患者正確飲食,以低鹽、高蛋白飲食為主,少吃高脂肪酸食物、豆制品,以免對腎臟造成負擔。
運用生活質量表(SF-36)進行評估,包含8個維度,得分愈高提示生活質量愈佳[2]。
B組的SF-36評分高于A組,P<0.05。見表1。
表1 生活質量對照表(±s ,分)

表1 生活質量對照表(±s ,分)
SF-36評分 分組 例數 生理機能 生理職能 軀體疼痛 健康狀況 精力 社會功能 情感職能 精神健康 A組 40 79.2±3.6 62.6±4.3 65.8±4.7 52.0±6.0 49.4±3.8 58.9±4.2 59.5±5.5 40.6±4.4 B組 40 86.7±2.2 79.4±4.6 80.9±4.5 71.3±5.7 61.8±4.6 68.2±6.3 81.4±5.2 69.5±4.8 t值 - 11.243 16.874 14.677 14.749 13.144 7.768 18.299 28.070 P值 -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循證護理模式是一種新興的護理模式,注重臨床實踐,力求從實際工作中發現問題,并將問題的改進措施作為護理方案的重點內容,同時充分考慮患者的護理需求,查閱相關文獻資料獲取實證,以其為憑據實施具體的護理措施,確保實踐經驗與專業知識得以充分、有效運用,以此實現人力、物力資源的最大化利用,進而獲取最顯著的護理效果[3]。
本研究分析循證護理模式在腎病綜合征護理中的效果表明,B組的SF-36評分均高于A組(P<0.05),提示B組循證護理模式的護理效果優于常規護理模式。總之,腎病綜合征護理中循證護理模式的應用效果顯著,可明顯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