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艷古麗·達吾提 劉小山
(新疆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子宮腺肌癥是臨床上常見的疑難病癥,多見于30~50 歲經產婦,未生育女性也可發病,近年來,其發病呈現出年輕化趨勢[1]。患者主要表現為月經來潮時子宮體積增大,且有明顯的壓痛感[2]。目前,臨床上常采取手術治療,通過切除宮內病灶達到治療效果。本文將對患者采取腹腔鏡手術治療,同時聯合醋酸亮丙瑞林治療,分析其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8月-2019年7月,在我院進行手術治療的80例子宮腺肌癥患者。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兩組。觀察組40例,年齡28~46歲,平均年齡(36.94±4.50)歲,病程1~11年,平均(5.46±0.71)年。對照組40例,年齡29~47歲,平均年齡(37.71±4.47)歲,病程1~10年,平均(5.50±0.73)年。
對照組患者采取腹腔鏡手術治療,進行插管全身麻醉,放置導尿管,在臍孔上端適當位置作切口,建立CO2氣腹,氣腹壓維持在12mmHg,置入腹腔鏡,探查宮腔情況,結合術前影像學檢查資料,確定病灶位置并將其切除,注意應避免穿透子宮腔壁,術后進行縫合、包埋, 止血后修復子宮。在此基礎上,觀察組患者于術后 d3開始使用醋酸亮丙瑞林(北京博恩特藥業,國藥準字H20093809)治療,皮下注射,3.75mg/次,4 次/w,持續給藥3個月。
術后6個月,對比兩組患者的子宮體積、月經量、痛經評分等指標,后者采取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價,10分制,分數越高,表明痛經越嚴重。
采取SPSS21.0進行數據處理,使用(x ±s )描述計量資料,利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子宮體積明顯小于對照組,月經量、痛經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相關治療指標對比(n=40 ±s )
子宮體積 (cm3 )月經量(mL)痛經評分(分)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觀察組 198.73±11.98 81.52±8.78 288.62±44.60 31.28±7.78 7.70±1.40 1.17±0.45 對照組 202.61±13.73 90.27±9.75 290.50±41.34 88.52±9.90 7.69±1.43 1.58±0.42

t -1.347 -4.218 -0.196 -28.752 0.032 -4.213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子宮腺肌癥早期干預不及時可能發展為子宮肌瘤或其他病變,增加治療難度,因此,早期有效治療極為重要。目前,手術仍是臨床上治療子宮腺肌癥的重要手段,在手術方式選擇上,最常用的術式為子宮切除術及腹腔鏡手術,前者適應范圍較廣,但部分患者有生育要求,無法接受子宮切除手術[4]。腹腔鏡手術是近年來常用的微創術式,可有效分離病灶及子宮正常肌肉組織,完全切除病灶,手術效果良好,且操作簡單,可保留子宮的完整性。但有學者指出,單純腹腔鏡手術復發率較高,應給予抑制激素分泌藥物聯合治療,控制體內激素水平回升,防止其短時間內反彈,提高治療效果。
醋酸亮丙瑞林可有效抑制垂體功能,降低促卵泡生長激素、促黃體生成激素含量,抑制排卵及卵泡發育,使孕激素水平維持在近似絕經的狀態,從而更好的控制痛經程度、子宮體積及月經量[5]。在本次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子宮體積明顯小于對照組,月經量、痛經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使用醋酸亮丙瑞林輔助治療可達到更好的臨床效果。以往有研究顯示,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前使用醋酸亮丙瑞林預處理,可有效縮小肌瘤及子宮體積,減少術中出血量,縮短手術康復時間,也證實了醋酸亮丙瑞林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在腹腔鏡術后采取醋酸亮丙瑞林輔助治療可提高治療效果,縮小子宮體積,控制月經量,具有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