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誠
(開陽縣人民醫院 貴州 貴陽 550300)
有些患者需要進入ICU應用氣管插管來建立人工氣道支持患者的呼吸,患者在患病期間的不良情緒會導致人機對抗,其身體消耗量加大,因此對患者需要鎮靜治療[1]。
隨機選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入住本院ICU且應用機械通氣治療的患者80例,對其臨床資料進行比對分析,平分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0例。其中觀察組女性患者23例,男性患者17例,年齡29—78歲,平均年齡(53.5±3.6)歲;對照組女性患者25例,男性患者15例,年齡28—76歲,平均年齡(52±3.1)歲。將兩組實驗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比對,差異不顯著即(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療法;緩靜注0.1mg/kg地佐辛(批號:1404071,揚子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生產)與0.05mg/kg咪達唑侖(批號:20140413,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給予誘導,之后持續靜脈泵入0.01-0.04mg/(kg.h)地佐辛加0.05-0.1 mg/(kg.h)咪達唑侖。
對照組療法:先緩靜注0.05mg/kg咪達唑侖給予誘導,之后持續靜脈泵入0.08-0.15 mg/(kg.h) 咪達唑侖。
在治療之前的6h、12h與24h的Ramsay評分與心率(HR)、平均動脈壓(MAP)、氧合指數(OI)。
采用SPSS17.0l統計學軟件對實驗數據進行處理、分析,以卡方檢驗計數資料,計量資料以(±s )表示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以(P <0.05)檢驗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
記錄兩組患者在用藥后的6h、12h與24h的鎮靜效果,組間差異不明顯(P >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鎮靜評分(±s )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鎮靜評分(±s )
組別(n=40)用藥后6h 用藥后12h 用藥后24h 觀察組 2.45士0.42 2.39士0.43 2.35士0.43 對照組 2.89士0.85 2.90士0.66 2.81士0.42 P值 >0.05 >0.05 >0.05
兩組患者在用藥之前的HR、MAP、OI相比差異不明顯即(P>0.05),但在治療后同組患者指標均好于治療前(P <0.05),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患者的呼吸及血流循環動力學參數情(±s )

表2 對比兩組患者的呼吸及血流循環動力學參數情(±s )
組別 指標 用藥前 用藥后6h 用藥后12h 用藥后24h HR(次/min) MAP(mmHg) 102.士12.1 95.3士12.5 78.0士9.4 84.3士8.6 75.1士10.8 82.3士9.8 77.1士7.6 85.6士7.8 觀察組 (n=40)OI(mmHg) 194.士44.4 238.6士38.6 256.3士49.2 287.1士36.5 對照組 (n=40)HR(次/min) MAP(mmHg) 103.士0.48 92.3士13.4 88.1士15.4 80.2士14.6 80.1士12.8 78.4士16.7 82.1士13.0 81.5士10.4

OI(mmHg) 203.士49.5 232.5士45.8 245.4士44.6 269.4士42.1
重癥患者在MV時期,因疾病的不良反應導致患者發生不良的抵制情緒,對正常的MV治療產生影響,甚至有人機對抗現象,需要對此類重癥患者給予鎮靜治療,來取得最佳的MV療效[2]。掌握適宜的鎮靜深度是臨床治療的關鍵。其一,若鎮靜深度不夠,可造成患者發生高血壓、人機對抗、心動過速等不良反應,這對患者的治療極為不利[3]。其二,鎮靜深度過大會引起患者發生肺炎、胃腸麻痹等不良并發癥。合適的淺度鎮靜可以避免深度鎮靜的傷害[4]。如果臨床上單獨采用鎮靜藥劑,其治療效果不是很理想,很難預達淺鎮靜的目標,因此,是臨床應用上往往都是聯合用藥來達到淺鎮靜的目的。有些研究表明,在鎮痛方面,淺鎮靜可以減少交感張力,減少對患者身體的不良反應。
咪唑達侖具有安眠鎮靜及抗驚厥等很多種作用,藥效迅速,被廣泛應用于臨床,地佐辛屬于拮抗劑,不僅具有鎮痛療效,還有鎮靜作用,與同類藥物結合應用能降低患者的對藥物的依賴性[5]。需注意的是在應用地佐辛是一定嚴格掌握好劑量。
綜上所述,對于ICU的進行MV患者應用咪達唑侖聯合地佐辛靜脈持續泵入鎮靜效果顯著,還能維持血流動力學的狀況與氧合指標的穩定,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在臨床中值得推廣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