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姚連生中學)
無論在什么場合,問題都是檢證知識和能力的試金石。滲透“問題化”學習的思想,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培養良好的探究性學習品質、提高學習能力。思維的出發點正是問題,創新的突破口也是問題。在教學過程的各環節通過問題化教學,讓學生不斷經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又發現新問題的學習循環,有利于培養學生問題引導思維,問題激發創新,通過問題化學習,學生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現新問題,形成學習循環,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力,真正踐行素質教育,提升教學質量。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是應試教育培養不出的,只有通過問題化學習,才能促使學生自主、科學地學習,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終身受益。
“問題化學習”就是通過系列的問題來推動持續性學習行為的活動,它要求學習活動以問題的發現與提出為開端,用有層次、結構化、可擴展、可持續的問題系統貫穿學習過程和整合各種知識,通過系列問題的解決,追求學習的有效遷移,實現知識的連續建構和能力的逐步形成。問題化學習以學生的問題為起點,學科的問題為基礎,教師的問題為引導,通過一系列精心設計的教學問題來貫穿教學過程,培養學習者解決問題的認知能力與高級思維技能的發展,實現其對課程內容持久深入理解的教學模式。
問題化學習課堂不論哪種課型,其流程都有共同之處,因為不論是什么課型的課堂,都是基于學生問題展開的,學生問題的暴露是出發點。教師搜集學生暴露的問題,進行備課。課堂過程中,學生自主提出問題,要訓練學生提問的能力,讓學生敢于提問,規范提問。提出問題后,小組合作交流,解決一部分問題。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補充。

問題化學習課堂的研究內容不僅在于課型和課堂流程,還在于實現問題化學習課堂開展的軟硬件支持。問題化學習課堂實施的開展包括以下幾方面的支持。

教材整合,學材開發:英語學科教材整合和學材開發是推進問題化學習課堂實踐展開的前期準備。以滬教版牛津教材為例,每一學期教材分為3個模塊,每個模塊包含3到4個單元。按難易程度,每單元2~3次新授課,1~2次復習練習課。綜合技能課每模塊開展一次,每學期開展3次。為了提高課堂效率,教材整合和學材開發是當務之急。教材整合包括每單元重點的歸納總結,學材開發包括預學單和診斷單的設計、測驗的設計、學習材料的搜集。教材整合和學材開以教學目標為指導,統整知識點,形成問題系統,培養學生的問題化學習意識。
學習環境:為保障英語問題化學習課堂的實施,學習環境也是重要組成部分。教室桌椅采用圓桌小組合作的形式。在小組合作時,桌椅擺放成圓形,其他時間,桌子分開擺放,考試時,有專門教室常規課桌椅。這樣就為小組合作提供了便利。教室還要開設“問吧”,同學提問回答,激發同學暴露問題、解決問題。
小組合作和匯報評價機制的建立:小組合作是問題化學習的重要實踐形式,小組合作的成果以匯報交流的形式展開。小組合作機制和匯報評價機制的建立,是課堂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小組合作分為兩人小組和四人小組。進行會話操練時,通常組成兩人小組。主題活動和題目講解時,組成四人小組。在進行主題活動時,根據每個活動,制定相應的小組合作評價標準和小組合作、匯報流程,組長分配任務,組員在組長的領導下,各司其職,保證每位同學都能參與到小組合作中來。小組合作結束后,以匯報交流的形式展示成果。匯報交流有以下幾種形式:小組全員匯報制、組長匯報制、組內代表匯報制、隨機選人匯報制,教師根據小組合作評價標準對匯報進行評價,教師評價與學分掛鉤,匯報等級分為ABCD四個等級,A等級小組獲得學分8分,B等級6分,C等級4分,D等級2分,由小組長按小組合作貢獻率和參與度分配學分。此舉既鍛煉了組長在小組合作中的領導能力,又提高了組員的參與度,保證了小組合作的正常開展。
基本規范的養成:基本規范的養成是問題化學習課堂順利推進的必要條件之一。基本規范包括:課堂規范、小組合作匯報規范、作業規范。課堂規范:上課時坐姿端正,認真聽講,注意力集中,跟上老師思路,不講廢話,不做小動作,提問或回答問題時舉手,回答問題時立正,回答問題聲音響亮,思維清晰。小組合作匯報規范:小組合作時把桌椅排成圓形,快靜齊,挪動桌椅時要迅速無噪音。小組合作時,服從組長安排,不抱怨,不消極怠工,有困難可以求助組內成員,合作時身體坐正,聲音適中,小組成員能聽清即可,不談論與主題活動無關的內容。解決不了的問題,組長收集后可以舉手向教師求助。匯報時,如果是個人匯報,立正后,用規范的語言:I think…等(匯報專用語言已張貼),聲音響亮。其他同學認真聽講;如果是全員匯報,則按順序到講臺排隊站好,按順序匯報。匯報時組長負責開頭結尾問好,匯報人匯報時向前跨一步,挺胸抬頭,聲音響亮。作業規范:每天預學單要認真完成,不會的題目做標注。教師布置跟讀任務,要聽mp3,聽一遍讀一遍,一共讀5遍,發錄音。診斷單題目作為測驗來做,不看書。講解診斷單時,記好筆記,錯題要按規范訂正三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