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曉萍
浙江建院建筑規劃設計院 浙江 杭州 310004
海綿城市是一種水資源管理的城市系統,其目的是在城市下雨時利用相應的系統進行雨水的吸收、過濾和存儲等功能。如果城市在干旱缺水或者需要利用收集的水資源的時候,這個系統就可以及時的將存儲的雨水釋放出來,這就使得城市像海綿一樣,不僅是為了完成城市中水資源的收集和儲存工作,而且也是為了在城市需要水資源的時候釋放之前所儲存的水。所以,在城市建設和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要有新的思維和新的工作方法,將城市建造成海綿城市,突破舊有的城市建造和管理思維的束縛。今天,中國對于海綿城市的建造頒布一系列的規章制度和建造試點方案,并解釋了如何使用滲水磚和其他的系統來實現海綿城市吸水放水的功能,以便優化整個城市的排水系統,減少城市雨水高峰期的城市排水壓力。海綿城市對于城市雨水的有效控制,還可以有效地預防城市內澇,同時收集雨水以供城市使用,還可以大量的節約水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很多地區和城市都有自身獨特的地質地貌和氣候特征,城市自身的優勢以及優點都各不相同,因此,海綿城市的建設還應該注意不能夠將其他城市的建設方案套用在其中,而是應該根據自身城市發展的實際特點,制定出滿足城市發展的方案,以此來確保海綿城市的建設效果。
在根據海綿城市理論進行海綿城市建造的過程中,如果想要達到高效的城市雨水控制系統的建設,提高海綿城市這套系統在城市水資源利用方面的應用價值,就必須首先要遵重城市的自然生態系統,秉持科學和理性的建設原則,確定海綿系統的建造工序。其次還需要充分的結合城市的自然與人文,在建造之前還要嚴格的調研論證城市的氣候特征和地質地貌情況。城市雨水的收集過濾和存儲功能的優化可以保證城市中雨水資源的有效回收利用,并可以顯著的改善城市的生態環境質量。
此外,為了在海綿城市建設的實踐中充分的反映海綿城市理論的價值,必須使用城市的道路、城市綠化以及城市的基礎設施和其他城市的配套建設的組合來提高海綿城市系統建設的質量的穩定和可靠性。其他一些發達國家在海綿城市建設中的優秀經驗和總結的建設問題都值得借鑒參考,這可以逐步提高海綿城市建設的相關理論的研究以及根據理論進行對實踐的指導。
海綿城市有非常多的技術優點,在城市中應用海綿城市技術不僅可以有效的緩解城市熱島效應,降低城市路面溫度,還可以為現代城市可持續發展注入活力。目前,海綿城市應用的技術方法有綠化屋面,下凹綠地,滲透鋪裝,植草溝,雨水花園,雨水調蓄池,雨水過濾池等多種,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可根據不同的情況采用不同的技術方法。
目前,中國還沒有建立對于城市雨水的一個良好的管理系統,這就造成了在城市管理工作中的許多缺陷。為了實現城市有良好的雨水管理功能,必須有針對性地開發相應的管理控制系統,以改進雨水系統的管理并使之逐漸的標準化。
在建造海綿城之前,項目的建造企業應做好前期的調研工作,并且和城市的相關行政部門做好充分的協調工作。有必要針對當前城市的實際情況,制定一個更為適合的海綿城市的建筑方法,最后選擇一個合理的科學建造施工計劃。
海綿城的建造應遵循“滲透”、“停滯”和“通暢”的基本原則。其中,“滲透”主要是城市路網有良好的雨水滲透功效,以這個特點為標準進行城市道路的規劃和建造;“停滯”主要針對受保護的城市濕地;“通暢”指污水的分流。
借助海綿城市理論,對城市進行科學、合理規劃,首先就需要對城市的位置、地理環境進行充分把握。并且也要對城市自然水系進行實地調研和深入了解,這里所說的城市水系也包含了城市內部的湖泊、河流、溪水等等。通過對這些水資源的合理規劃和充分利用,也可以達到城市自我凈化和良性循環的作用。
圖1 海綿城市規劃示意圖
其次,有效利用城市自然水系的應用優勢,對現有的城市水系統加以完善和優化,城市在自身發展高速發展過程中,工業化越來越明顯,進行自我凈化的難度也越來越高,對此就需要對專門的污染控制、監督部門進行構建,以實現廢水有效引導和水質有效保護,促進城市內部水循環。
城市道路的規劃和構建,其主要目的是為了確保城市道路通暢和維護交通秩序。隨著近幾年全球環境面臨著巨大的改變,各地區氣候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其中尤其是受到降雨的影響,導致城市出現內澇和堵塞情況,也為人們日常生活造成巨大的影響。針對這一情況就需要對城市道路進一步規劃,如:將道路綠化帶平式改變成為下凹式,就可以很好的降低路面雨水淤積。也能夠減少雨水徑流的速度;將現代化的透水路面、街道樹池等公共建設設施應用到城市道路規劃當中。同時強化雨水資源管理,不僅可以實現對水資源的良好保護,還能夠進行人工引流,將降水期雨水引入到城市的水系統當中,然后充分借助雨水凈化和滲透作用,促進城市水資源良性循環。
從城市生態環境特征出發,劃分出城市重要的生態廊道和生態節點,保護和修復城市中的山、水、林、田、湖等生態環境要素,得出城市生態系統完善的海綿技術措施,同時結合城市原有的生態要素,構成完善的城市生態系統。
對城市園林進行規劃,主要是為了實現城市發展和生態自然和諧發展,水資源作為園林規劃的重點內容。海綿城市理論也認為,現代城市在發展過程中,也要借助新型的雨水管理模式,對城市園林進行合理規劃,而這種新型的雨水管理模式主要是指源頭分散模式,對其進行應用不僅可以確保城市地理水文特征不會受到降水期發生改變而改變,還能夠提高城市規劃用地的利用率,所取得的應用效果也十分顯著。
在城市規劃中也涉及到屋頂植物設計和雨水花園結構設計兩方面內容,其中綠色屋頂在城市規劃中進行應用,主要是對綠色植物的不同生物特征進行有效利用,并通過城市空間資源的有效整合、規劃和分配,運用垂直化搭建的方式,規劃植物進行良好生長區域的規劃,進而促進其獲得良好生長和發展。利用這種方式也能夠發揮出降低城市噪音污染、水污染和光污染等積極作用。而雨水花園在城市規劃中進行應用,主要是運用從內向外的方式展開,同時也包含了雨水花園的采集部分,如:礫石、砂底層、覆蓋表層和蓄水表層等。在內部的雨水采集結構中主要是對穿管技術進行運用,一旦城市降水達到了規定區域,系統就會自動對多余雨水進行采集,然后隨著溢流管自動性的排出。以避免出現植物溺死情況。此外也可以通過適用于不同植物生長穿管的合理設,促進植物健康生長,也確保植物保持充足水分。
結束語:總的說來,在海綿城的建設中,中國在海綿城市建造理論基礎方面的缺失情況是仍然存在的,城市水資源的保護和管理方法相對落后,規劃也相對落后。從長遠來看,城市建造也也缺乏遠見,這在建造海綿城市時造成了一系列的問題。為了改變這種局面,有必要優化城市規劃人才的分配,充分的研究城市的地理環境和自然氣候因素,并利用城市的自然情況合理的建造海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