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全球化發展進程不斷加深,高校國際化發展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近年來,各高校積極開展國際雙學位項目,并在校內開設國際班,教授雅思等英語課程,以期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英語水平是直接影響學生能否前往國外高校學習的直接條件,因此研究國際班英語課教學有效性的因素,找出現今國際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改善方案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高校國際雙學位項目;國際班;英語教學有效性
【作者簡介】王喬(1990-),女,漢族,西安財經大學行知學院,助教,碩士,研究方向:大學英語教學和比較教育學研究。
高等教育國際化是全球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為了促進高等教育國際化水平發展,各高校積極開展國際雙學位項目,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國際雙學位項目要培養出合格的國際化人才,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是重點。國際班開設的英語課程的教學效果將直接影響著學生能否順利出國讀書。但是目前,高校多把此類英語課教學工作全權委托給校外培訓機構,由對方自編教學大綱,學校對課堂教學效果的監管有限。目前,國際班英語教學問題主要體現在教學目標存在偏差,教學方法單一,且對教學資源利用不充分。因此,樹立正確的教學目標,優化教學過程,豐富教學資源,是保證高校與國外高校合作與交流項目的順利開展與高校國際化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
英語教學的真正成功并不只是指使學生能復述所背誦的的詞匯和句子表達或接受完整的語法訓練,即使這些技能是可以幫助學生學習英語的;也不只是指能讓學生在英語考試中取得高分,分數只能表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取得的一些進展。真正的英語教學的成功是指學生在真實的交流環境中,可以有效地使用英語。因此,這才是英語教學的真正有效目標,而考試只是測評教學成果的手段。
然而,目前國際班現行的英語教學目標存在一個誤區,以雅思課為例,教師認為其教學目的是幫助學生在兩年之內達到雅思成績總分6.0分。對于語言學習來說,現有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手段發生了錯位和倒置。這樣不正確的教學目標導致教師在課堂上使用單一、枯燥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資源,會抹殺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及內在驅動力,其危害是長遠的。同時,也并不能保證學生通過這樣的應試訓練能達到所期目標。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具有要求大量學習時間,并進行交際使用的特性,并不能在短時間內通過大量做題,練習語法,記憶單詞及固定句式結構的方式得到真正的提升。雅思考試也與國內的英語考試有所不同,更加注重實際運用英語并在真實情境中進行交際的能力。因此,國際班英語教師應改變其原有的教學認知,為課程樹立正確的教學目標,不應只以提高學生考試成績作為目的培養學生,而要對學生以后在國外的長久學習負責并打好語言和文化基礎,提高學生在真實生活中有效使用英語的能力,并以此為指導進行教學。
國際班英語教師在課堂上使用的教學方法以老師講解知識點,學生做題,老師講題的練習法為主。這樣的教學是不符合英語有效教學標準的,不能幫助中國學生提升最不擅長的聽力和口語。因此,教師應在課堂上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活動,優化教學設計,平衡教學中的輸入與輸出,并做到以學生輸出為主。為學生創設情景;鼓勵學生在課堂進行合作教學,充分發揮師-生,生-生的合作作用;并根據學生不同階段的學習情況,及時作出一對一的教學反饋,以幫助學生提升實際使用英語的能力。
1.采用以學生為中心的多樣教學方法。
(1)交際法教學。語言中一些詞語和短語的表達需要在特定的環境下進行,因此教師應在教學中加強交際法教學,使學生能夠使用英語的習慣用法來表達英語,而不是通過翻譯,將中文意思生硬的翻譯成英文進行表達。
交際教學法的最好體現是在教學中設置情景教學活動。情景教學可主要用于提升聽力和口語能力。例如,雅思聽力和口語考試的特點是專注于對特定實際生活場景的考察。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中營造一種生動自由的學習環境,通過讓學生在課堂中被暴露在完全使用英語進行表達的環境中,培養學生的語言習慣。并且通過交際的語言環境展現新的教學內容,取代以往簡單割裂的句子教學,關注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關注對真實語言環境材料的學習。這樣的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英語。加入交際活動的英語教學,跟以往與死記硬背的英語學習相比,也更加的生動有趣,不再枯燥。
(2)合作學習。首先,合作學習即一起學習,強調的是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有助于創造支持性的課堂學習環境。普通的獨立學習模式突顯個人的學習成果,學生與學生個體之間是競爭模式。而合作教學多采取小組學習模式,小組內部成員之間幫助,分享,支持與鼓勵,是促進性的互動,是彼此學習并共同解決問題的合作模式。此外,學生從同學身上學習到的想法和見解可以擴充學習所得。最后,合作學習還可以鍛煉學生面對面互動的技巧,以及社交和合作的能力,以及推動集體事件進程的凝聚力。因此,合作學習鼓勵學生在課堂進行有意義的高度互動,可以同時增加學生的語言輸入與輸出,從而對學習產生有建設性的積極影響。
2.進行形成性教學評價。形成性的教學評價強調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終結性的教學評價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語言教學是為了讓學生在學習中不斷進行提升。及時的形成性的評價有助于學生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存在的問題,所處的學習階段,以及日后前進的方向。因此,教師應在不同的教學階段給予每位學生及時的形成性的教學評價(M Heritage,2007)。
1.正確結合網絡教育資源。目前,高校使用的教室多配備有豐富的多媒體設備,教師和學生都可無障礙的在教室內使用網絡的教學資源。然而,大部分教師只使用教材及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且多媒體課件里多為文字,其作用只是“電子板書”,呈現的是需要學生抄寫的陳述性知識。因此,大部分教師并未充分利用先進的教學設備和網絡通信資源,教學資源單一,固化且落后。
目前使用網絡教育資源主要通過兩種媒介,手機和電腦。教師可通過這兩種媒介把課堂教學和課后第二課堂的學習結合起來。教師和學生可以構建一個共同的微信群,上課前,老師把下節課學習的中心主題發給學生,讓學生圍繞話題提前進行預習。同時,教師選取與主題緊密相關的國外視頻要求學生課前觀看。上課時,教師需在課堂上用英語總結視頻中的主旨思想,并讓學生用英語自由討論,發表自己的觀點。學生也可在課堂上向同學和老師分享自己在預習時搜集的學習資料。下課后,老師給學生布置的作業,學生可以在微信群中進行交流,教師也可在微信群中實時批改作業,其他同學可以互相看到同學們的作業以及老師的批改和指導情況,從而進行互相學習。
2.充分利用國外交流資源。高校國際雙學位項目均與國外大學簽訂了合作協議,因此,定期有國外大學的教師或工作人員進行訪問,舉辦講座或公開課。這是國際班重要的,寶貴的,真實的語言教學資源。首先,對于語言學習來說,接觸真實的交際環境,浸入在語言環境中進行實際交流對學習者來說至關重要。第二,我國學生學習到的英語發音主要為英式,美式和中式,基本沒有接觸過其他口音的英語,比如泰國口音,印度口音和日本口音等。實際上,除了母語為英語的人以外,其他以英語為第二語言的人說英語都是有口音的,學生需要在實際接觸中了解并習慣不同的英語口音。第三,口語和書面用語有很大的差別,有一些語言知識是通過日常交流了解和學習的,無法從教師提供的單一輸入的教學資源獲取。此外,在進入國外大學學習時,大多數課程都是通過講座的形式進行講授。因此,經常參與此類活動,可以幫助國際班學生提前習慣國外的教學方式,提前適應未來在國外學習和生活的語言要求。
總之,通過要求國際班教師樹立正確的教學目標,優化教學設計過程以及利用豐富的教學資源,從教學理念到教學實踐進行全方面改變,可以提高高校國際班英語課教學的有效性。但高校需制定相應的教學標準監督任課教師,并長期堅持通過開會,研討,聽課,考試等形式來規范教師,以保證教師的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持續達到此標準,并堅持貫徹。因此,高校應通過對外方教師進行二次管理和監督,指定有效的考核機制和標準對其進行定期考核,來要求所聘教師在任課期間達到管理和教學要求,從而真正提高國際雙學位項目英語課程的教學有效性。
[1]劉珈利.提高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英語教學有效性的探索與實踐[J].科教文匯,2017(397):177-178,181.
[2]M Heritage. Formative Assessment: What Do Teachers Need to Know and Do?[J]. Phi Delta Kappan,2007,89(2):14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