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聰?彭杰?毛返驕
【摘要】大學英語的主要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尤其是聽說能力”。 作為民辦醫學本科院校而言,英語課堂沉默的現象十分普遍,無疑大大增加了這一教學目標的實現。本文針對醫學本科院校學生英語學習的現狀,分析了學生英語課堂沉默的主觀及客觀原因,探討了如何打破學生課堂沉默的方法,以切實提高醫學本科院校大學英語教學質量。
【關鍵詞】民辦醫學本科院校;英語課堂;課堂沉默
【作者簡介】易聰(1990.07-),女,漢族,湖南婁底人,長沙醫學院,助教,本科,研究方向:英語教學;彭杰,毛返驕,長沙醫學院。
隨著高等教育教學活動研究的深入,課堂沉默現象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古人云“ 沉默是金”,但是課堂沉默不僅阻礙了師生之間的正常交流,也不利于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提高。民辦醫學本科院校的學生很多是因為高考失利而被迫選擇的,所以心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敏感和焦慮,在課堂上羞于表達,沉默不語。課堂沉默,教師的情緒也會受挫,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更差,教學目標就更難以實現。
目前,國外對課堂沉默現象的研究,比較著名的是Amy B.M.Tsui所作的《第二語言學習中的沉默與外語課堂焦慮》,此研究主要針對中學生外語課堂沉默現象,該研究發現學生的課堂沉默現象主要與焦慮有關。另一項則是Jackson的研究,他發現社會文化、教育、情感等各方面因素導致了學生的課堂沉默。相比而言,國內對于高校英語課堂沉默現象研究甚少。本文以醫學本科院校英語課堂教學為例,分析了英語課堂沉默現象的各種原因,探究打破大學生英語課堂沉默的解決方式,以構建更為有效的課堂互動模式,從而提高大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
研究表明,大學生在課堂上保持沉默與心理方面以及個人所受知識方面有很大關系。而對于民辦醫學本科院校的學生而言,心理方面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敏感與焦慮,愛面子等。有的學生因為對周圍事物比較敏感,怕被同學們笑話,認為在課堂上當眾回答問題是一件很丟臉的事,從而不敢積極發言。另一方面,民辦醫學本科院校的學生英語基礎相對比較薄弱,水平參差不齊,很容易導致聽課吃力,學習熱情低,所以課堂上就保持沉默。
如今的英語課堂大多數還是以教師的講授為主,留給學生自我思考和發言的機會并不多,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會慢慢消退,于是就選擇保持沉默。另外,教師選擇的提問方式以及提問內容單一,讓學生的思維得不到發散,容易使其產生厭倦和疲勞的情緒。
對于“沉默”的理解,中西方存在著較大差異。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認為學生課堂保持沉默是對老師的一種支持與尊重,是有禮貌的體現。而在西方文化中,講究言論自由,鼓勵“辯論”,對有疑問的地方,可以隨時提出來,所以在歐美文化中,“沉默” 是一種消極的表現,更是一種無禮的表現。
因材施教,營造良好課堂氛圍。教師要針對學生的性格特點、心理特點與學習風格,選擇不同的教學手段。在課堂活動中,老師可以通過“針對式”提問,帶動學生發言,保證性格外向與內向的學生獲得同等的發言機會;老師可以通過引導式提問,消除學生課堂焦慮與緊張感,構建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同時,對于學生們給出的答案要給予一定的表揚與贊許,如確實回答錯誤,則要在思維上予以引領,幫助其通過探索得到正確答案,而不是一味的批評與職責。對于不知道如何用英語表達的學生,要多加以鼓勵與肯定,并且適當的予以提醒,讓其勇于表達;這樣才可以讓學生們享受自由發言的樂趣,逐漸擅長打破英語課堂的沉默,喜歡發言,敢于秀出自我。
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培養濃厚興趣。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英語課堂中尤為明顯,很多學生英語課堂上選擇沉默就是因為對英語不感興趣。在課堂上培養學生對英語的興趣,也是改善英語課堂沉默的方法之一。在教材的選取上,可以選擇一些緊跟時代且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教材,老師也可以穿插很多與主題相關的時事新聞或網絡熱點等來吸引學生們的注意,激發他們評論,打破沉默的課堂環境,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
總而言之,民辦醫學本科院校學生的英語水平、心理特點 、以及教師講課方式等都有可能導致英語課堂教學的沉默。老師要積極改變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創造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最終實現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