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作為一種外語,在學習過程中缺乏語言環境,根據社會語言學功能語言學等語言理論,語言不是在真空中使用的,而是一定社會文化環境中使用,任何不強調真是語境、不強調真是語言素材的語言教學途徑都是低效的。“注重語言實踐,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英語課程標準》2011)為了能更好地提高學習效率,提高學生“用英語做事情”的能力,在英語教學中,應利用周圍資源環境,創設接近生活的各種語境,開展情景教學。
在對話教學中,利用教材,就所學內容進行角色扮演,自編對話進行表演,購物,生日聚會等,學習童話內容的時候,編演童話劇,例如在表演《漁夫和金魚的故事》時,學生踴躍報名,自找同伴,自備服裝,道具,進行演出,培養了學生的溝通能力,組織能力。開設英語角,英語角為學生提供口語練習,聽力訓練的場所,學生在這里自由會話,找到英語的氛圍。利用板報,點將臺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聽學英文歌曲,講故事,擴大詞匯量,陶冶情操。利用游戲創設情境,學生利用紙箱自制單詞卡片,做猜詞游戲,比一比哪組猜出的多。找伙伴的游戲,因為學生讀問題,看看誰手上的卡片是他的答語。排排隊游戲,把散卡排成句子。通過學生位置的變化變句型,練習了連詞成句、轉換句型等,這樣的學習情境,直觀,有趣,加深印象,效果明顯。學生在歡樂中學習掌握了知識。
學生為了完成任務,共同搜集整理資料,例如,介紹自己喜歡的國家,學生搜集的資料比課本上的知識內容更多,把搜集來的資料可以制成圖卡,隨著科技的發展,學生自己可以制作視頻短片,展示給同學,與大家分享。
開展辯論賽,雙方搜集資料來支撐自己的論點,在完成此項任務的過程中,拓寬了思路提出新觀點,新方法,敢于質疑,訓練邏輯思維,辯證思維等從而培養了學生的思維品質。
在英語課本中有關于物理實驗的內容,注重課程整合,真正地做一做實驗,邊做邊描述實驗過程,會提高教學效果。學習語言,其中一個功能就是應用,達到與他人交流的能力,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做事情。其中實地教學,能夠很好地鍛煉學生,例如,學習問路、指路等知識,把學生帶到路旁,實地練習,通過學生的實際運用,體會語言的實用性,真實自然的語境給學生以體驗的過程,促進自身新舊知識的重組與建構,學生體會應用后,獲得成功感,從而激活內在因素,挖掘潛能。
在教學中,創設情境的方法很多,周圍的資源只要善于發現,勤于動腦,隨時隨地都可以創設出適于學生學習的語境。通過語境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樂學善學。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中,用英語表達,進行思維,培養了英語思維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作者簡介】郝海花,朱各莊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