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互聯網+”與教育的深入融合,一種新的教育形式——智慧教育,正在迅速發展。基礎教育是加快教育現代化的基礎工程,把智慧教育應用在基礎教育中,可以有效實現“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可以更快地推進基礎教育現代化進程,加快我國教育事業的現代化。本文從智慧教育的特征出發,分析智慧教育在當前基礎教育中的優勢,提出在基礎教育中實現智慧教育的有效路徑,為加快基礎教育現代化提供可行性方案。
關鍵詞:智慧教育; 基礎教育; 教育現代化; 路徑
作者簡介:王士欣,河南理工大學。(河南 焦作 454000)
中圖分類號:G620?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1-0568(2019)18-0084-03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明確指出要“加快教育現代化”,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21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要實現國家的現代化,教育現代化是根本,而基礎教育是加快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基礎工程。處于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變化都比較迅速,他們好奇心強,喜歡嘗試新鮮事物,熱衷于探索豐富多元的科技世界,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已滿足不了處于基礎教育階段學生探索新知的渴望,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出現了矛盾現象。近年來興起的智慧教育可以有效解決基礎教育階段出現這一問題。智慧教育是教育的新形態,是適當而有效地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智慧化教學、智慧化學習,增進學生高級思維能力和創新創造能力培養的教育方式之一,它是信息時代教育現代化的核心與標志。[1]在基礎教育階段融入智慧教育,可以有效推進基礎教育現代化進程,助推中國夢,加快實現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國家目標。
教育現代化在國家現代化進程中發揮著先導性作用,加強基礎教育現代化是實現整個教育現代化的基礎,要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就要先實現教育現代化,而要實現教育現代化,就要從落實基礎教育現代化入手。教育信息化是推動教育現代化發展的重要力量[2],智慧教育正是“高度信息化”發展的教育新形態,在推進基礎教育現代化進程中具有關鍵性作用。
1.信息技術融入教學過程,教學形式多樣化。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是教師講課、板書,學生坐在教室聽。后來,教師在課堂上用幻燈機投放圖片。然而21世紀初,投影儀等多媒體教學設備取代了幻燈機,功能不再局限于單一的圖片,還包含聲音和動畫。教師可以制作生動形象的課件,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多媒體已經應用于課堂教學,目前全國絕大部分中小學甚至幼兒園都在教室里配備了多媒體設備。在我國的一些發達城市,學生的學習早已不再局限于課堂,2003年“非典”時期,學生無法集中在教室里上課,當時北京四中等中學利用互聯網技術,把學生和教師連在一起,進行網絡授課,實現了“停課不停學”。教學不僅在課堂上,也可利用互聯網在課外展開。
全面推行的智慧教育,完全打破了傳統的課堂模式,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學生學習打破空間和時間的局限。老師提前發布學習任務,學生課前利用網絡資源自主學習新知識,老師成為課堂的“導演”,學生不再一排排坐著被動地聽課,而是采取分小組、圓桌討論等形式來主動學習,與教師共同探索,創新思維,分享自己學習的心得體會。利用信息化實現智慧教育,將真正實現高效學習,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培養創新型智慧人才打基礎,加快實現教育現代化。
2.優秀教育資源共享,實現學習智能化。智慧教育的發展使過去教師在課堂上單純利用互聯網技術進行多媒體教學,已逐漸轉變為學生利用開放、共享的移動學習資源實現自主學習。專門的管理平臺把優秀教師準備的精品課件,如微課程、典型例題等發布到互聯網上,并定期更新這些教學資源,讓全國各地的學生都可以領略名師的風采,實現優秀教育資源共享。相應的網絡教學管理平臺還可以對學生的學習環境進行感知調節,實時監測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及時反饋給教師,讓教師在課堂上集中解決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實現學生學習智能化,教師授課高效化。
3.打破時空限制,實現自主學習。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學習早已不再局限于課堂,基礎教育階段的智慧教育,有助于學生隨時隨地進行自主學習,為創建終身學習型社會做鋪墊。學生可以利用成熟的互聯網技術,利用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移動學習終端,下載學習資源,在線做題,隨時隨地聽名師講課,與老師和同學“面對面”交流知識上的困惑和學習上的感悟、新發現。學生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實現自主學習,逐步成為具有學習力和創新力的智慧型人才。
1.配備硬件設施,集中教師培訓。要實現基礎教育現代化,硬件設備必不可少,目前大部分地區的中小學硬件設施比較完備。貧困地區的中小學應加強配備電腦、投影儀等硬件設施,開設專門的多媒體教室。對于支付不起智能手機的家庭,政府或者手機供應商可進行補貼,讓每個處于基礎教育階段孩子的家庭都擁有一部智能手機。教師培訓也是必需的。部分中小學有經驗的教師對電腦操作還不熟練,關于“智慧教育”的教學理念、方式等,需要對所有教師進行集中培訓。《教育部關于深化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訓質量的指導意見》(教師[2013]6號)指出:各地要積極推進教師網絡研修社區建設,推動教師線上與線下研修相結合,虛擬學習和教學實踐相結合的混合學習。 [3]教師要從傳統教學向現代化教學轉變,培訓是必不可少的。
2.匯聚優秀教師,集中進行備課。加快基礎教育現代化,需要優秀的教育資源作為支撐,目前網絡上各類教學視頻和試題資料等種類繁多,還存在不少錯誤,這很容易誤導學生,不利于學生創新力發展。可在全國范圍內,由學校推薦或教師競爭等方式,推選出知識淵博、經驗豐富的優秀教師,匯聚在一起,分學科進行集體備課。共同整理知識點,篩選典型例題,錄制精煉的微課,集中準備優秀的教學資源。
3.加強平臺建設與管理。優秀的教育資源需要投放在網絡平臺上,供全國的教師和學生使用。平臺管理需要專門的技術型人才,教育部可加大技術人才投入,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努力實現教育公平。目前,市面上也有不少教育資源平臺,但免費的平臺資源陳舊,錯誤多。而比較好的教育資源平臺收費高,不適合在全國中小學校園推廣。既然國家推行的義務教育是免費的,教育部可以考慮創設全新的優秀教育資源平臺,把全國優秀教師集體備課的結晶上傳到平臺,要求教師根據自己所帶班級的情況,給學生發布有針對性的課件進行學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平臺可以根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提供有針對性的練習。教師也可以在教學平臺上看到自己所教學生的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備課。
4.發揮教師作用,積極引導學生。在硬件設備和教學平臺比較完善的情況下,教師仍然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對知識的認同度不高,缺乏自覺性,需要教師提高將知識還原為問題和任務的能力,利用網絡教學平臺,為學生構建個性化學習環境,實現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學生的思維力和創造力。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進度,選擇微課和有針對性的測試題,將學習內容以任務的形式發布給學生,學生可以在自己的電腦或者手機上完成,教師在教學平臺看到學生聽課做題的反饋情況后,要及時給予評價,對學生進行鼓勵,再把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和知識掌握情況等做成課件用于下節課的教學課堂。課件上要包括班里大部分同學不理解的知識點和錯題,對任務完成好,正確率高的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表揚,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利用智慧教育平臺進行自主學習。
5.轉變授課模式,將課堂還給學生。教師利用智慧教育平臺備好課后,在課堂上可采取分小組教學的形式,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全班錯誤率高的題,可選學生代表在黑板前給學生講,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對于全班同學都不懂的知識點和不會做的題,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發揮學生的智慧,啟迪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力,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將傳統教學的“要我學”轉變為智慧教育的“我要學”。
當代社會科技發展迅速,在全國基礎教育階段實現“智慧教育”的條件已基本具備。迅速發展基礎教育階段的智慧教育,將實現優秀教育資源共享,促進教育公平,對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重大貢獻。教育由遠古時期的言傳身教發展到現代的班級授課制,不僅提高了教學效率,也為當前的教育信息化、教育現代化打下了基礎。伴隨著智慧教育的發展,教育還將繼續發生重大變化。在全國范圍內實現基礎教育階段的智慧教育,對提升農村義務教育水平,促進教育公平,加快教育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1] 陳琳, 陳耀華, 鄭旭東.智慧教育 中國引領[J].電化教育研究, 2015,(4):23-27.
[2]李冰冰.信息化推動區域教育現代化研究[D].徐州:江蘇師范大學,2017.
[3]教育部.教育部關于深化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訓質量的指導意見[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1305/t20130508_151910.htm,2013-05-08/2019-05-31.
責任編輯? 程? 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