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啟鎮
在我的案頭有一枚一元硬幣,就是最普通的那種,每當我看到它,腦海里就會浮現出一個小男孩模糊的身影和他純真的笑臉。這枚硬幣本屬于他,可我卻沒有記清他的模樣。
那是一個周六傍晚,我拖著疲倦的身軀和滿腦子的“套路貸”回家,輕推家門,兒子迎上來:“爸爸,老師說我懂事了,學習進步了。”提起孩子的學習,我滿心慚愧,平日早出晚歸,難能陪伴。繁忙的工作,無謂的應酬,使我無暇顧及他的學習,他的成績也一直屬于下游。這是他第一次和我說這樣的話,我驚喜轉身,舒展眉頭,對兒子說:“真的嗎?”“真的,老師說的。”兒子一臉真誠,“好,爸爸帶你去菏澤看你喜歡的電影吧!”兒子歡呼雀躍,收拾完畢,說走就走,車內回蕩著薩克斯,時而輕柔,時而深沉。兒子講學校趣聞,喋喋不休,神采飛揚,氣氛其樂融融。忘掉工作,放松心情,真的很喜歡這種在城市間悠閑穿行的感覺。
“爸爸,前面有人招手。”兒子焦急說,職業的本能讓我停靠在路邊,有人從后面跑過來,輕敲車門,我降下玻璃,是一個青年婦女和兩個孩子,大的女孩十三四歲;小的男孩,十一二的樣子,“我們能做你的車去城里嗎?”婦女焦急之中略帶膽怯,社會的現實沒有使我立即回答,她看出來我的猶豫,“把我們累毀了。”氣喘吁吁的兩個孩子讓我無法拒絕,“好,上車吧。”兒子在后排善意的打開車門,主動靠到一邊。車輛繼續前行,婦女說,“妹妹一家外出打工,孩子在學校表現不錯,我去學校看她,電車壞了,我們攔了很多車都不停。”樸實的打扮,凌亂的頭發,基本確定了她的生活境遇;天黑路遠無人來接,她的丈夫應該也在外為了家庭奔波;簡單的話語,和對留守兒童的關愛,我知道她應該也是一個善良的人。車進入城區,她卻無意下車,或許已經沒有了打車的錢“你們家在哪兒,我們送你回家吧。”這話出于善良的內心,婦女說:“不用麻煩。”卻又告訴我家在吳堤口。紅燈閃爍,車水馬龍,滿眼繁華,在她的指引下,車離開了喧囂的城市,幾經周轉,道路變得空曠,田野變得安靜“就在前面路口停下吧”我問:“到家了嗎?”她說:“很近了。”車輛停穩,她連聲道謝,那個小男孩從車前走過,輕輕向我鞠躬,抬頭露出真誠的笑臉。之后她們在我的車燈下漸行漸遠。
“爸爸,這里有一塊錢”兒子驚奇地說,我隨口應答:“是你的吧”“爸爸,不是我的,是在開車窗的扶手處,剛才還沒有。”我心里一驚,知道一定是那個靠邊坐的小男孩為了感謝留下的,一元錢不多,但可能是他的僅有。我抬頭已望不見她們的蹤影。小男孩的感謝令我欣慰,他還小,我知道我的車燈一定照亮了他未來漫長的路。這一元錢永遠回不去了,注定會融入我的一生的記憶。
我看了時間,抱歉的對兒子說:“博涵,今天不能帶你去看電影了。”我還想解釋,兒子打斷我“爸爸,電影我不看了,老師說對人要多一分信任,多一分關愛,你做到了,我崇拜你,今天你要是不送她們,我也會讓你送的。”兒子的善良,懂事讓我感動,此刻,一股暖流從心底涌起,瞬間溫暖全身。孩子在不經意間長大了,其實孩子的成長并不單是言語說教,還有身體力行。
天性是一種自然本能,人性是一種道德修養。“人之初,性本善”是的,善心、善念;善言、善行;善意、善為,終歸善良,善良是最美的人性,做人永葆善良,就會成為一盞燈,照亮別人,溫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