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晶

摘要:目前,公眾對氣象的關注日益增強。宣傳科普產品作為氣象科普的有效載體也就應運而生。氣象部門一直都很重視氣象宣傳科普工作,尤其在重大的氣象科普活動中,各地氣象部門都會利用宣傳科普產品,開展氣象宣傳和科普活動,提高宣傳科普效果。如何做到宣傳科普產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或者說雙贏是目前氣象部門面臨的新的課題。文章從筆者近年參與的科普產品研發的實際案例中剖析科普產品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問題及未來發展方向。
關鍵詞:宣傳科普產品;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雙贏;發展方向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708(2019)239-0181-03
隨著我國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公民科學素質的提高,公眾對氣象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和生活類氣象服務的科普需求有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氣象和生活密切相關,公眾更加關注生活氣象服務及相關科普宣傳。另一方面,近些年,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發生頻率增加,尤其是新媒體的發展,相關事件輿論增多,曝光率高,公眾對此類事件關注度也明顯提升。氣象部門也更加重視重大天氣事件的宣傳和相關科學知識普及。2014年12月出臺的《中國科協關于加強科普信息化建設的意見》,要求把滿足公眾的科普需求和創新驅動發展對科普的需求作為主要任務。也正因為此,我們近些年研發了20余種類氣象宣傳科普產品,作為氣象宣傳科普的有效載體,取得了不錯的經濟效益和良好的社會反響。在探索宣傳科普產品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取得雙贏的道路上有了初步的效果。
1氣象宣傳科普產品研發的理念
隨著社會的知識化轉型和發展,如今科普理念已經發生了重大轉變,這一轉變突出地表現為:對公眾知情權和公眾參與權的尊重。氣象宣傳科普產品的研發,說到底就是以人為本,為公眾服務。氣象宣傳科普的方式也與時俱進,更加注重多樣化、接地氣兒,使公眾易于理解、接受、認同和參與。氣象宣傳科普產品的研發也必須遵循這一理念,才能有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氣象宣傳科普產品市場
我國《科普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研究報告》指出,隨著我國對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重視,科普產品和服務創新的需求強烈,正在形成廣闊的科普市場。經過多年的發展和積累,我們從最初的單一的紙質宣傳材料,到如今形成多個宣傳科普產品體系,我們研發的產品已經有了一定的市場基礎。對于我們氣象科普產品的市場群體主要有以下3個:
1)全國各地氣象部門科普工作者和氣象信息員。
2)全國中小學生。
3)廣大的氣象愛好者。
3氣象宣傳科普產品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分析
3.1日前氣象科普宣傳產品種類
根據以上宣傳科普產品研發的理念和產品受眾,筆者近年來參與策劃研發的氣象宣傳科普品共20余種,主要包括科普場館展項類、智能科技互動類、生活實用類等(見表1)這些科普產品大部分很暢銷,根據市場需求,已經追加生產制作多批,既傳播了氣象科學知識,又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公眾的防災減災意識,氣象宣傳科普效果顯著,受到社會各界好評。同時,經濟效益也逐漸顯現。實際上,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科普的非營利性并不排斥某些可以盈利的科普產品和服務項目采用完全商業化的市場運作。
3.2科普產品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分析
本文將選取一種代表性宣傳科普產品進行經濟效益分析。世界氣象日主題科普宣傳畫冊(以下簡稱:畫冊)是近10年每年根據氣象日主題設計制作的宣傳科普產品。每年3.23世界氣象日期問,世界氣象組織(WMO)會提供官方海報及主題圖片供網友下載使用。我們會選取部分圖片及自主設計主題圖片,圖文并茂的講述傳播氣象知識。從近5年的發行數據看,一方面,通過公開招標控制畫冊作成本,另一方面,根據市場調研情況調整制作數量,找到盈虧平衡點,提高經濟效益。經濟效益提高了,才能為其他科普產品的研發提供資金支持,其他宣傳科普產品同樣實現社會效益的同時,創造了經濟效益,如此形成良性循環(見表2)。
利潤率=利潤÷成本×100%(單位:冊)
實現宣傳科普產品經濟效益的同時,我們也始終注重產品的公益性,發揮科普產品的社會效益。主要通過以下3種形式實現:
1)在每年固定的大型活動中,比如氣象日、氣象科技周、氣象防災減災日等相關活動中,根據實際活動開展情況,利用我們各類科普產品宣傳氣象科普知識,提高公眾參與的積極性,保證活動的宣傳效果;
2)利用智能科技互動類、手工拼裝類產品等,不定期面向公眾、中小學生開展科普活動,傳播科學知識;
3)近些年為了響應國家扶貧和扶志扶智相結合的政策,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將生活實用類等氣象科普產品贈送到貧困地區,支持氣象部門扶貧活動的開展。
經過幾年的發展,氣象宣傳科普產品制作種類越來越豐富,其中很多產品兼具氣象特色和趣味性,寓教于樂,氣象宣傳科普效果好,受到基層氣象部門的喜愛,比如:手工拼裝類的產品——科普紙工,3年累計發行6萬余套;3D氣象觀測站不斷完善細節,升級改版,累計發行3萬余套。這些產品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可以說,是氣象宣傳科普產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的成功案例。
4氣象宣傳科普產品的未來發展方向
氣象科普作為一項公益事業,長期以來一直是以政府投入為主,隨著社會的變革和公眾日益增長的科普需求,純公益性的科普已經很難滿足這一需求。而且申請政府投入周期長,嚴重影響了宣傳科普產品研發的進度。尤其是未來氣象宣傳科普產品研發更注重產品或內容的科技創新,產品研發成本勢必會上升。在未來的宣傳科普產品研發制作上,首先產品制作要講究投入產出,嚴格計算找到盈虧平衡點,在優先考慮社會效益的同時,也要重視經濟效益,由“不以營利為目的”,轉變為在滿足公眾科普需的同時,允許合理的經濟回報,找尋自我發展之路。把氣象宣傳科普產品推向市場,充分實現產品的市場價值,從而帶動后續產品的研發制作。其次,氣象宣傳科普產品研發的社會聯動機制應該進一步加強。在我國還沒有形成一個完備的科普社會體系。氣象宣傳科普產品研發也需要政府、社會機構等更多的關注和投入,為提高公眾尤其是青少年的氣象科學關注度和興趣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氣象部門應充分與相關高校、研究院所及相關行業機構聯合優勢互補,共同研發高層次氣象宣傳科普產品,更好發揮科普產品的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