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醫護英語教學與實際醫護工作貼合度,以及高職護生護患溝通意識與能力出發,探討了醫護英語因其教學形式的特色——常采用情景教學法,可以與護患溝通意識與技能培養相結合的可能性,從而達到對護生護患溝通能力進一步培養和醫護英語課程建設更加完善的目的。
【關鍵詞】醫護英語;護患溝通
【作者簡介】周婧悅,雅安職業技術學院。
醫護英語課程在各高職學院如火如荼開展的這些年里,研究者們分別從課程建設、教學方法、教材、考核方式、教師自身建設途徑等多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以期達到提升教學效果,為各醫療機構乃至涉外醫療機構輸送更好從業人員的目的。醫護英語是一門職業特色鮮明的行業英語,這門課程的教學內容應當與實際情況大致同步。在實際情況中,除開醫生與病患之間,護士與病患之間日常的醫護工作,研究者發現良好溝通是提高和改進醫療、護理質量的重要方式(楊雯靜,2019)。俞霞也認為當傳統的醫學模式向生物-社會-心理醫學模式轉變,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越來越重要。然而,醫護英語的教學及研究當中卻容易忽略了護患溝通意識與技能培養這一板塊,與此同時,相關研究表明護生的護患溝通能力整體水平不高(唐建娟等,2018)。因此醫護英語這門課程在面向醫衛類學生開放,尤其是護理專業學生時,應當將護患溝通技能與意識培養納入醫護英語課程建設之中。
楊雯靜(2019)對200例門診患者進行分組研究后發現,觀察組門診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7.00%(P< 0.05) 高于對照組(前者采用人文關懷和護患溝通護理,后者采用常規護理),表明人文關懷與護患溝通應用于門診護理工作中具有較高應用價值,有效的護患溝通護理工作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然而就目前而言,護生的護患溝通能力整體水平并不高。陳燁(2012)等就一般自我效能感與溝通能力的相關性對283 名大專護生的進行研究后發現,被試一般自我效能感均分與溝通能力呈正相關,溝通能力處于中等偏上水平(均分83.37 ± 13.48),說明研究中大專護生的溝通能力還未達到滿意效果。翟春曉(2016)等從不同維度對 505 名本科實習護生進行了護患溝通能力調查,其結果表明學生運用溝通技巧的維度得分率最低(運用溝通技巧47.90%、協調溝通網絡能力64.39%、基本語言溝通65.65%和基本非語言溝通分別為63. 61%)。研究者在追溯造成護生溝通能力不足根源時發現,其中一個原因是護生對學校所開設的相關課程如《人際關系與溝通》重視度不高。徐華珍(2009)通過對高職護理專業1500名護生進行調查發現,有35. 00%的護生認為目前學校開設的《人際關系與溝通》課程對提高人際溝通能力沒有幫助。白浩雪(2013)對 205 名護理本科生進行調查發現,僅有 13.20% 的護生認為《人際關系與溝通》課程應被設為考試課,57.60% 的護生認為應設為必修課。這與該課程教學過程中理論教學過多,實踐過少有關,學生無法學以致用,參與度低減少了學習興趣。同時護生認為技能培養更重要,造成了思想上對人際溝通能力的不重視(唐建娟等,2018)。
1.護患溝通融入醫護英語課程的必要性。護生的溝通技能高低與人文關懷意識強弱分不開。按照非語言結果收斂模式(Non-linguistic Outcome Convergence Model,NOCM)理論來看,隨著護患溝通技能教學的深入,同樣也會產生三個層次的非語言結果,表層為護患溝通技能的學習態度,中層為護患溝通的認同感和理解,底層為人文關懷意識。各層次之間相互作用,最終向底層收斂。同時,它也與護患溝通技能的初-中-高級能力的發展程度大致同步。外因的產生由內因催動,讓學生具有護患溝通、人文關懷意識應是護理教學的核心之一,它將不僅體現于護生的護患溝通技能上,也將體現在日常護理方方面面的工作中。如果將該目標只放置于例如《人際關系與溝通》這樣的某一門課程之中,希望護生在學完這門課程就能具有根深蒂固的人文關懷意識和比較熟練的護患溝通技能,那恐將是難以達到的。因此,應當在能與護患溝通技能融合的課程中均加入護患溝通意識培養和技能培訓,達到多方位、高頻、浸入式的刺激,充分讓護生充分意識到護患溝通的重要性,才能促使其不斷加強對該技能的學習和運用。例如,美國布魯姆菲爾德學院護理學院在培養護生時,除開《溝通技能》(Communication Skills)這門課程,還會把護患溝通技能培養與《職業角色發展》(Prof Role Development)這門課程相結合,以期達到綜合融入溝通在內的各項技能,為護生職業發展打下堅實專業基礎的目的。程明珠(2016)在護理學基礎實踐教學中將操作規范性與護患溝通中語言、非語言的溝通技巧有機相結合,使護生在掌握護理操作技能的同時提高護患溝通能力。龍霖等(2011)在《基礎護理學》教學中融入了護患溝通技術實訓教學,意在鼓勵護生自主分析、獨立解決護理過程中的護患溝通問題,引導護生對護患溝通技能學習的重視,激發護生學習熱情。由此可見,將護患溝通技能教學融入醫護英語的教學中也是很有必要的。
2.護患溝通融入醫護英語課程的可行性:情景教學法是醫護英語教學中常采用的方法,也是醫護英語教學的特色——以醫護知識以及醫護人員在醫院中的具體工作背景為基礎,利用圖片、多媒體、“互聯網+”移動學習端,采用病例討論、角色扮演、情景劇等形式,在教師的引導下,創造出生動的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認知與情感活動有效地起來。這一教學特色與有效提高護患溝通技能教學效果的方法一致。黃文杰(2007)等在溝通教學中融入情景劇表演后發現,該教學方法能激發護生學習興趣,提高護患溝通能力技巧,同時培養護生的職業情感。余曉云(2009)等把255 名高職護生分為實驗組(采用角色扮演等教學模式)和對照組(采用理論講授)進行實驗后,結果顯示,實驗組 93.13% 護生認為提高了人際溝通能力,90.08%護生認為縮短了課堂教學與臨床的差距,89.31%的護生認為新的教學法促進了護生與患者交流的主動性。雷蓉等(2013)將 579 名護生分為實驗組(采用病案導入的情景教學法)和對照組(采用傳統實驗教學法)進行教學,而后對 2 組護生進行溝通能力評價,發現實驗組護生語言交流、傾聽技巧、心理應變等護患溝通能力顯著優于對照組( P < 0.01) 。因此,醫護英語的教學特色為融入護患溝通教學提供了可行性,讓護生能在不同情景下將護患技能理論與實際相融合,學以致用。
關于醫護英語,教師與研究者們從教學方法、教材、考核方式、教師自身建設途徑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探討,研究成果豐碩,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但當檢索“醫護英語”和“護患溝通”時,兩詞條同時包含的文章卻很少(知網為0,萬方為2),這說明醫護英語教學中護患溝通這一板塊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因此納入護患溝通意識與技能培養也是醫護英語課程建設的一種自我完善,同時也更加符合護生畢業后的崗位需求。那么這就要求縱向來看,護患意識與技能培養目標應被納入醫護英語教學大綱,課程定位(能力目標、知識目標和素質目標),教材模塊編寫之中;橫向來看,教師在情景允許的情況下都應融入護患溝通,在點評中除開點評語言本身運用正確與否,還應提醒學生注意與“患者”交流時的手勢、措辭和表情、語氣的緩急和語調的高低等問題,達到充分喚并建立學生護患溝通意識,提高溝通技能的目的。當然這也就要求雙師師資隊伍建設時,護患溝通意識與技能培養應當納入師資建設之中。
綜上所述,目前高職護生的護患溝通能力普遍不高,不能滿足臨床需求,其能力需要在校時進一步加強。因此,護患溝通意識與能力的培養不能只是某一門課程的目標,而應是能與之結合的多個課程的目標之一。醫護英語因其教學特色能與護患溝通意識與技能培養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并且相輔相成,起到不斷完善醫護英語課程建設的作用。
[1]程明珠.在護理學基礎實踐教學中注重護生溝通能力的培養[J].衛生職業教育,2016,34(14):60-61.
[2]陳燁,易淑明,戴肖松,等.大專護生一般自我效能感與溝通能力的相關性研究[J].護理研究,2012,26(15):1434-1436.
[3]白浩雪.就護生對人際溝通課程重視程度的討論和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3,4(9):112-113.
[4]雷蓉,何劍,劉航.病案導入-情景模擬教學法在護患溝通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病案,2013,14(1):64-66.
[5]黃文杰,李定梅,季懷平.情景劇表演在護理人際溝通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07,22(10):59-60.
[6]龍霖,胡定偉,劉金蘭,等.護患溝通技術實驗教學項目的創建與實踐[J].護理學雜志,2011,26(1):47-49.
[7]唐建娟,錢曉路,周倩倩,etal.高職護生護患溝通能力影響因素及對策[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8,4(5):172-175.
[8]徐華珍.高職護生人際溝通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衛生職業教育, 2009,27(24):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