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
摘? 要:近日熱播的電影《妖貓傳》,電影中那些美輪美奐的各式場景:長安的壯闊輝宏、青龍古剎的巍峨屹立 、楊貴妃的霓裳羽衣……隨著各類任人物的跌宕起伏,在拼接成物華天寶長安盛世的同時,也在激發著人們對于過去種種的好奇。而這些在如今的日本皆有跡可循。日本古寺,京都城,漢詩,和服等。這些發展成為日本獨特的文化被世界所認可,但追溯其源頭,還是由唐文化衍生。本文在電影《妖貓傳》中選取人物空海和幾個場景作為切入點,據可考的歷史,在佛教、建筑、服飾方面分析日本文化與大唐王朝文化的關系,進而探討大唐王朝文化對于日本文化的種種影響,揭示唐文化與日本文化深刻的歷史淵源。
關鍵詞:唐文化;佛教;建筑;和服;日本文化
[中圖分類號]:J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24--01
一、盛唐佛法興盛與空海入唐求法
公元645年,即唐朝初年,在日本發生了標志著佛教興盛的開始“大化革新”運動。隨后日本首府改為奈良,史稱“奈良時代”,此時日本的統治者同時看中儒教和佛教,由此掀開了中日文化交流的新篇章。公元794年,日本再次遷都至平安京,史稱“平安時代”,此時唐王朝仍吸引著日本使節及留學生的到來,研修高深佛法、學習美術知識等。平安時代佛教主要以最澄與空海創立的天臺宗和真言宗為主,隨著空海大師及其他佛教信徒的推廣之后,密教漸漸長出繁榮枝葉,反映于影片中便是盛唐之下佛教信徒眾多,空海大師不遠萬里入唐尋求佛法真諦。換而言之,日本佛教的確立與唐代佛教的興盛有著莫大的關聯,直到現在,佛教在日本文化領域中占的重要地位,仍廣泛影響著眾多日本人的精神生活。
二、從青龍古剎到日式建筑
隨著佛教在日本的興盛,寺院等建筑的建造技法在日本也得到了廣泛推廣,典型盛唐建筑在影片開場的一些長鏡頭中可見一斑,活靈活現地將大唐盛世的時代建筑特點表達出來,再影片中段也有幾個特寫鏡頭,將其五彩繽紛的雕梁畫柱 用導演特有的鏡頭語言表達于世人眼前。雖在劇情上是虛幻鏡頭手法,但我們依然由此可見當初的盛唐佛寺之雄偉瑰麗。
而在城市建筑方面,日本建筑受唐代建筑影響甚大,無論日本都城或是宮殿。唐代中國的建筑設計者將長安城的宮殿、官署、民居規劃得井井有條,高空俯視長安城,頗有星羅棋布之感。根據已有考古研究可以在日本平城京、平安京和唐長安城發現許多相似之處:無論是建筑樣式,又或是建筑的命名都在極力效仿唐朝。長安城正門被命名為承天門,應天門則被日本建筑師用于平安京朝堂院的命名,此類例子比比皆是,而這些在影片中也有淋漓盡致的體現,當主人公一行人因為妖貓的慫恿而打開了地宮大門時,在冥道兩側矗立著高大的朱雀石雕,雖是陰雕技法,但其呈現出的效果與陽雕不謀而合。影片中對于回廊及其主殿鏡頭的表達也大量采用了對稱構圖,在視覺效果上通過左右對稱更加凸顯出長安城與京都的聯系,即主要建筑構圖就是為左右對稱。
三、從唐朝服飾到和服
日本和服被認為是最能代表日本文化的服裝,但是和服這個詞語是明治時期才出現的,和服從設計之初,便是以唐代的服飾作為參考藍本,而后經歷史變遷一步步演變而成現在的樣式。
而在影片中,無論是皇室成員的服飾,還是文武百官的服飾,無一不顯示了大唐盛況,國力之強盛。在袖口、領口處均有金絲收邊,三品及以上大臣胸前更是云頂飛鶴,周圍一圈恰到好處地布滿了雷云紋。而皇帝服飾更是奢華,胸前的龍傲九天更讓對于中日服飾文化感興趣的觀影者大飽眼福。從諸多細節中不難發現中日兩國傳統服飾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四、茶文化在日本開枝散葉
電影中屢次出現關于飲茶的場景,例如無心和尚在禪房坐禪時,身側的淺色茶盞便給了近鏡頭特寫,樸素而不簡單,不管是釉色深淺還是燒制之后所形成的雷紋無一例外地都在向觀影者傳達著盛唐時器皿杯盞的特點,同時觀察晚唐時期日本的茶具,大多數都與盛唐時期中國的茶具類似,雖有其自身特點,但仍可以從器物造型及風格上窺探盛唐風采。據史料記載,公元804年,日本遣唐使空海大師遠渡重洋求取佛法,在公元806年回國時將中國的茶籽帶回日本并試種成功,隨之,唐朝時期的茶文化也在日本遍地開花,逐漸形成了以嵯峨天皇、貴族、高級僧侶為主體的“弘仁茶風”。
結語:
回首歷史,大唐盛世中的文化、經濟以及生活等方面都對我們的鄰國日本產生了意義深遠的影響;放眼當下,我們仍可以在日本看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縮影。和服那寬松的袖子就好比是敦煌壁畫中飛天的服飾的剪影;京都、奈良的建筑,會聯想到唐都長安的繁榮盛世。而現在,我們已經進入了新時代,如何讓世界了解中國的優秀文化和中日傳統文化的關系是非常重要的課題。我們需要增強文化自信,更需要充分利用電影等媒介來盡可能地向世界展示我們的文化,重塑盛唐時期的大國風范。
參考文獻:
[1]郭沫若.郭沫若文集.北京華夏出版社 ,1957:897-898.
[2]王勇.日本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68-274.
[3]六國史索引編集部 .續日本后記.吉川弘文館,1926: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