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韶卿
摘 要:筆者通過研究分析河道管理范圍內建設項目的管理情況,與廣大讀者及工作同行探討相關工作經驗及方法,以共同促進涉河建設項目的規范化管理工作。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在河道管理范圍內建設跨河、攔河、穿河、穿堤、臨河的橋梁、水閘、碼頭、道路、管道、纜線、取水、排水等工程建設項目(以下簡稱涉河建設項目)日益增多,為確保河道防洪安全和水源地安全、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經濟建設順利,加強涉河建設項目管理已成為河道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等法律法規有關規定,涉河建設項目應當符合防洪標準、岸線規劃、航運要求和其他技術要求,不得危害堤防安全、影響河勢穩定、妨礙行洪暢通;其工程建設方案未經有關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的,建設單位不得開工建設。由于河道特別是大型河道干流一般都綿延上百甚至上千公里,往往跨縣跨市甚至跨省,又多為界河,河道及工程情況比較復雜,管理工作的時間和空間跨度都很大,而且涉河建設項目種類多、數量大,涉及多級政府和部門,因此要做好涉河建設項目管理工作,必須按照有關規定建章立制,牢固樹立安全意識和責任意識,按照規范化的管理辦法,明確各級各部門和單位的職責,建立健全事前審批、過程監督、驗收備案的管理體系,制定落實事前日常巡查、批后不定期檢查、汛期重點督查、驗收監督備案以及對監管單位進行考核等管理制度和措施,確保涉河建設項目管理工作實現規范化、系統化的預期目標。
1 增強安全和責任意識
有關部門和單位要本著對國家和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牢固樹立“安全重于泰山”的安全意識和終身負責的責任意識,通力協作,各負其責,依法辦理項目審批、審查有關手續,完善建設方案,確保防洪安全和水源地安全。
2 明確部門和單位職責
2.1 項目主管部門負責項目的決策并充分征求水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指導監督項目建設單位履行基本建設程序,依法辦理有關審查審批手續。
2.2 項目建設單位及時申請辦理有關審查審批事項,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做好項目的建設管理工作,確保項目建設依法合規,項目施工安全有序,項目竣工驗收規范、備案齊全。
2.3 水行政主管部門嚴格依據有關規定審核把關,做好申請事項的審批工作,對于符合審批條件的建設項目申請事項予以審批,對于不符合審批條件的堅決不予審批。
2.4 項目通過審批后,項目建設單位和主管部門依法做好工程建設管理及監管工作,有關水行政主管部門和河道管理單位依法做好涉河項目監督和河道管理工作。
3 把好項目審批審查關
3.1立項審批。涉河項目主管部門應在項目前期立項階段主動征求水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將項目防洪評價報告及審查意見作為可研審批的前置要件嚴格控制。
3.2防洪評價報告審查。項目建設單位按照水利部《防洪評價編制導則》的要求,在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審查批準前委托具有資質的單位編制防洪評價報告,完成后報河道主管機關審查同意。河道主管機關組織有關部門和單位及評審專家做好項目洪評報告評審工作,使項目滿足河道防洪規劃和防洪標準、河道整治規劃、岸線利用規劃、水功能區劃和水源地保護有關要求。在涉河項目防洪評價過程中既有共性的問題,又有針對本條河流、本河段及本工程的個性問題,熟悉河道及工程情況的部門和單位充分發揮參謀助手的作用,為評審專家提供可靠的信息和意見,確保洪評報告評審質量。
3.3可研初設審批。項目主管部門和建設單位按照洪評報告評審及審查意見將調整的工程設計內容和防洪影響補救工程內容及投資列入項目可研及初設報告和概算投資中,以便下步實施。
3.4建設方案審查。項目開工前,建設單位應將項目建設方案報河道主管機關審查,批準后方可施工。
3.5 項目開工手續。項目開工前,建設單位將批復的建設方案及施工組織設計等相關資料報送水行政主管部門。水行政主管部門對建設項目施工占用河道管理范圍的位置和界線審核后,辦理建設項目開工手續,并與建設單位簽訂施工管理等有關協議,落實有關防汛和管理責任。
4 建設項目監管
4.1加強河道日常巡查,解決未批先建問題。隨著我國建設項目建設程序規范化水平的提升,大多數涉河建設項目能夠依法主動履行建設程序,在項目前期工作中完成防洪評價和審批,在項目開工前完成建設方案審查,自覺接受并配合河道主管機關和河道管理單位的管理。但仍有個別項目在沒有辦理防洪評價和建設方案審查的情況下,自行開工建設的情況,嚴重影響了河道防洪安全以及河道管理秩序。為避免這類問題出現,河道管理單位充分發揮其深入河道管理工作基層和一線的優勢,加強事前控制,建立日巡查、周匯報、月總結的巡查制度和水事違法案件零報告制度,堅持每日巡查,對于未批先建問題,及時發現,堅決制止,督促辦理審批手續,確保項目建設依法合規。
4.2 加強項目施工過程監管。施工過程監督是涉河項目管理的重中之重,涉河項目審批后,一是建立河道管理范圍內建設項目管理臺帳,系統地掌握河道管理范圍內各建設項目基本情況,為整條河道的防洪和工程安全提供信息保障。二是建立和完善涉河建設項目巡查制度,加強日常巡查工作,發現問題及時糾正,確保規范施工。三是制定監管方案,明確監管職責,掌握施工各階段的監管重點,確保審批意見得到全面貫徹實施。四是建立和完善涉河建設項目監管臺帳,為涉河項目動態監管和全過程控制提供信息支持。五是切實履行監管職責。項目監管單位按照批準的建設方案和審查意見有關要求,通過不定期檢查的方式,規范施工管理,使建設項目按照批準的建設方案、位置、界限和期限實施,防洪影響補救工程與主體工程同步實施,并安排具有相應資質的單位進行施工、監理和質量檢測,工程完工后河道恢復原貌。
4.3 加強防汛檢查和汛期重點督查,確保防洪安全。涉及防洪安全的工程施工原則上應安排在非汛期進行,若確需跨汛期施工的,建設單位及施工單位制定安全度汛方案,汛前報當地防汛主管部門批準。工程完工后,要求施工單位及時拆除施工道路、圍堰等臨時設施,清除施工垃圾、廢棄物,確保河道行洪暢通。
4.4 加強驗收管理,確保施工質量。防洪影響補救工程完工后,要求建設單位將有關竣工驗收資料及時報送水行政主管部門,由其組織驗收,經驗收合格后方可啟用。根據《防洪法》的有關規定,項目建設單位應邀請有關水行政主管部門、河道管理單位參加建設項目竣工驗收,并在竣工驗收后6個月內向現場監管單位報送有關竣工資料。水行政主管部門做好建設項目有關工程檔案管理工作。
4.5 用考核作為工作抓手,促進河道長效管理。河道的管理工作宜采用流域管理和區域管理相結合,實行“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管理模式,由市及區市水行政主管部門共同管理。為進一步明確崗位職責,不斷提高河道工程管理水平及內部管理水平,建立以區市管理為主,市級對區市級進行監督考核的管理機制。制訂詳細的管理考核辦法,建立負面清單制度,將涉河建設項目管理情況納入考核范圍,采取平時督查和集中檢查考核相結合,對于出現的違規問題或管理不到位情況,進行考核扣分,考核結果與獎補資金直接掛鉤,調動管理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確保監管到位。
5 結束語
涉河建設項目的增多給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但同時也給水利部門和河道管理單位的管理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涉河建設項目審批必須按照保障防洪安全、維系優良生態、維持河勢穩定的總體要求,促進人水和諧,讓河流永遠地造福人民。
參考文獻
鄭平,安徽長江涉河建設項目管理實踐,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