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恩慧
摘 要:示范訴訟在我國正處于探索階段,最高人民法院等多次發文提出探索建立示范訴訟機制,上海金融法院出臺了《上海金融法院關于證券糾紛示范判決機制的規定》,較為全面的規定了證券示范訴訟機制。目前,證券示范訴訟在調解、訴訟費用、公告等方面都存在問題。建議厘清調解的定位,合理分配訴訟費用,增加對證券示范訴訟公告的規定。
關鍵詞:證券 示范訴訟 上海金融法院
一、證券示范訴訟概述
(一)證券示范訴訟的概念
厘清證券示范訴訟的概念,要先探尋示范訴訟的含義。關于示范訴訟的內涵,目前理論界尚無定論。“示范訴訟”也被稱為“試驗訴訟”[1]、“實驗訴訟”。美國《布萊克法律詞典》與《元照英美法律詞典》中是指從存在共通原告或共通被告、且事實與證據相同、所要解決的法律問題亦相同的數個案件當中選出的一個案件,經全體當事人同意,法庭作出相當于合并審理的裁定,對該案件首先進行審理并作出判決,全體當事人均受該判決的約束。我國臺灣學者沈冠伶認為,所謂示范訴訟系指,某一訴訟之紛爭事實與其他(多數)事件的事實主要大部分相同,該訴訟事件經由法院裁判后,其結果成為其他事件在訴訟上或訴訟外處理的依據,此判決可稱為示范判決。[2]《上海金融法院關于證券糾紛示范判決機制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第二條規定,示范判決機制是指在處理群體性證券糾紛中,選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件先行審理、先行判決,通過發揮示范案件的引領作用,妥善化解平行案件的糾紛解決機制。
筆者認為證券示范訴訟就是指證券群體糾紛案件中,法院先行審理眾多案件中的一個或者幾個與其他案件有共通事實或者共通法律問題的案件作為示范案件,其他案件根據示范案件做出的共通的事實或者共通的法律問題的判決為樣本,進行判決或者調解的審判方法。先行判決的案件稱為示范案件,其他案件則稱為平行案件。
二、證券示范訴訟存在的問題
(一)調解問題。長期以來,我國法院都主張調解結案,但是調解是否是示范訴訟的必要環節呢?根據上海的《規定》及北京的《關于依法公正高效處理群體性證券糾紛的意見》我們可以看到,北京及上海都將調解作為示范案件判決后,其他平行案件的調解依據,上海法院甚至在規定中第四十一條做了這樣的規定“平行案件的一方當事人拒絕接受依照示范判決提出的調解方案,且在后續訴訟中未能獲得更有利的判決結果,本院可酌情增加其訴訟費用的負擔部分。對方當事人要求賠償在后續訴訟程序中所增加的交通、住宿等必要費用的,本院可酌情予以支持。”這樣的規定容易迫使當事人接受調解,因為如果堅持要求訴訟,已經存在示范判決的情況下,獲得更為有利的可能性并不是特別大,在這樣的規定下,更多的原被告會選擇接受調解。但是筆者認為這樣的規定對于示范訴訟的機制而言是不恰當的。示范訴訟并不必然導致調解結案,其對于調解結案只能是促進作用,是否接受調解都是當事人的權利,法院可以使用減少訴訟費的方法促進調解結案,但是不能使用有可能提高訴訟費或者其他額外支出的方法使得當事人更傾向于接受調解。
(二)訴訟費用問題。一般情況下,調解結案的案件收一半的訴訟費用,而對于示范訴訟而言,由于主要耗費人力物力的爭點在示范案件的審理中已經處理過了,處理其它平行案件時,法院耗費的人力物力要小很多,因此,對于平行案件,《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依法公正高效處理群體性證券糾紛的意見 (試行)》規定了開庭前和開庭后不同的收費標準。上海的《規定》中,示范案件審理過后,調解結案的訴訟費大致是以標準的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和免于收取。這與《訴訟費用交納辦法》第十五條規定的減半收取要少了許多,這樣的規定有其合理性,但是其中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問題,示范案件的訴訟費用如何繳納比較公平呢?基于法律沒有規定,示范案件的訴訟費用照常繳納,另外還需要自己支付律師費等一系列費用,這使得示范案件與平行案件的費用相差較大,有失公平。
(三)公告問題未規定。無論是代表人訴訟還是其他國家的群體類訴訟模式,在進行審理時都需要進行公告,以達到確定人數或者是盡可能多的讓有利害關系的當事人知曉或者參與進入訴訟。公告對于群體訴訟而言,是一項十分重要的環節。在《規定》中,并沒有公告和登記的規定,筆者認為除了制度不完善的原因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示范訴訟一旦開啟就會引發更多的關注,公告之后,法院的案件量一定會有大幅度的增加,法院以及法官的壓力進而會增大。但是我們應當看到公告的巨大作用。示范訴訟通過公告可以使潛在的受害者知悉已有基于同一原因事實的訴訟案件起訴至法院,如有必要,可參加示范訴訟。因此,《規定》中并未規定公告事項是不合適的。
三、對構建證券示范訴訟的建議
(一)厘清調解的定位。筆者認為正確認識證券示范訴訟對于調解的促進作用十分重要。證券示范訴訟所作出的判決畢竟只是個案的判決,其效力的擴張僅限于共通的法律問題和事實問題,即對于共通的法律問題和事實問題不需要進行再次的審理。但是對于其他部分法院仍應該根據當事人的舉證進行判決,其他平行案件當事人也應當有權要求法院進行判決。應當認識到示范訴訟對于調解有巨大的促進作用,但是,調解并不是結案的必然結果或者是必要途徑。示范判決的做出之后,除了通過減少訴訟費來促進調解,還可以采用其他方法促進調解。例如,不僅是法院可以主持調解,其他機構也可以參與進來,律師也可以成為促進調解的重要角色,同時,可以開展在線調解等多種調解形式,使平行案件中的原告認識到調解的效率高等優勢,進一步提高調解率。這樣才能促進示范訴訟判決后,調解的順利進行。
(二)合理分配訴訟費用。訴訟費用問題,我國還是可以參照法律比較完備的德國。德國《投資者示范訴訟法》規定,典型程序的法庭費用根據典型當事人和第三人請求賠償金額的總和按比例計算,他們之間按照各自請求賠償金額所占的份額承擔相應的費用。初審的費用由所有當事人分擔,典型裁決的法律效力及于所有當事人,不以當事人是否參加地區高等法院所進行的訴訟程序為前提。所以,當事人不及時撤訴就必須分擔訴訟的費用和風險。上訴的費用由法律抗告人和抗告參加人分攤,體現了誰行使權利誰負擔費用的原則。
筆者認為,示范訴訟中示范案件的審理花費了較多的人力物力,如果還要承擔可能擔負較多的訴訟費的風險是不合適的。我國應當參考德國的作法,對于當事人的訴訟費用采取分攤繳納的辦法,而對于當事人的經濟狀況確實不佳的可以采取緩繳或者減免的辦法,而對于上訴的費用,如果我國的法律規定平行案件的原告擁有上訴的權利,則由上訴的當事人進行分攤。[3]這里的分擔并不是平均分,而是根據各當事人訴求的金額等情況進行分配。當然如果示范訴訟的當事人之間訂立有示范訴訟契約,也可以由訂立示范訴訟契約的當事人約定示范訴訟的費用分擔。
(三)增加對證券示范訴訟公告的規定。結合我國民訴法的規定,并借鑒德國的相關立法,如果決定適用示范訴訟則由法院發布公告,公告包括以下內容:初審的法院及擬適用示范訴訟程序、案件卷宗編號及負責法官、被告方及其法定代表人、擬適用示范訴訟的案件類型及所涉及共通的法律問題或事實問題,權利登記的效力、訴訟登記公告時間及公告期內未登記的法律后果。在“大慶聯誼虛假陳述民事賠償案”中,律師承擔起了征集群體訴訟原告的工作,通過媒體廣告、訴訟指引、電話詢問等方式建立了龐大的原告信息庫,顯示了律師在群體訴訟案源征集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因此除了法院的公告等形式,也可以注重發揮律師的作用,以緩解法院征集案件的壓力。
參考文獻
[1] 范愉:《集團訴訟問題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119頁。
[2] 沈冠伶:《訴訟權保障與裁判外紛爭處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199頁。
[3] 喬曉東:“示范訴訟制度研究”,河南大學,2010年碩士學位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