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首先分析城市文化和城市特色的內涵,了解城市特色塑造途徑和構成要素。其次,研究城市綠地系統規劃與城市文化特色之間的關系以及相互之間的影響作用。最后,構建城市文化特色的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研究思路,主要體現在剖析傳統山水格局、挖掘城市文脈層次和體現城市空間特色三個方面,系統探討塑造具有城市文化特色的綠地系統規劃方法,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城市文化 城市特色 綠地系統規劃
城市既是人們的生存和社會活動的空間,也是見證文明的發展,延續著人類的文化的載體[1]。而城市文化特色是一個城市重要的靈魂要素。但是,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城市只重視即時的發展和功能性,忽略了城市的文化與精神,城市面貌日益趨同,喪失特色,已經成為當下中國城市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2]。
綠地系統規劃通過統籌安排城市中各類綠地,完善城市綠化水平,進一步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真正做到滿足人文性、景觀性和生態性的要求[3]。城市綠地在城市土地面積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同時作為城市景觀的一個元素,具備承載和傳承城市文化的條件,同時城市文化象征著一個優秀綠地系統規劃的靈魂,基于城市文化特色對城市綠地系統規劃進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必要性和指導性。
1城市文化與城市特色內涵
城市特色指城市在發展中形成了自身獨特的物質與社會經濟形態,它是一種具備區別于其他城市的辨識物[4]。城市特色的構成要素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包括城市山水、氣候、綠地等的城市自然條件和景觀要素,另一個是指包括歷史資源與人文景觀的城市歷史人文要素。城市特色在特定的地理環境和歷史過程中形成,而歷史文化貫穿城市發展的始終,因而城市歷史文化是城市特色形成的基礎。
城市文化是指以自然環境為依托,通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生產生活而創造并得以保留的一定區域范圍內的各種文化總和的概念。城市文化具有物質性文化和非物質性文化兩中表達方式,所謂物質性文化是指城市會由于地理位置差異,表現出不同的山水、建筑等景觀風貌和空間形態等,非物質文化則代表的是一種無形的精神力量,是城市漫在長發展中保留的一些類似于民風民俗等的地方特色。其中,城市的非物質文化內涵更能體現地方特色,是城市間最根本的區別。
2綠地系統規劃與城市文化特色
2.1城市文化特色與綠地系統規劃的關系。城市綠地是表現城市文化特色的重要載體,在綠地建設中不僅需要考慮城市自身的山水格局,更要充分融入城市歷史文化特色。城市文化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城市綠地系統的規劃,城市文化特色下綠地系統主要的特色要素包括城市歷史遺跡和遺址、居民思想精神、城市山水格局和園林景觀等。城市綠地規劃是在生態主義前提下,通過分析地域文化、組織提升現有的資源條件并充分體現于城市綠地空間結構中,能夠進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內涵,展現特色城市風貌。
2.2綠地系統規劃對城市文化特色的影響。現如今,我國大部分地區在城市綠地建設中,主要把經濟利益放在首位,急于求成,在規劃中,對編制成果進行片面的復制或者簡單的套用,并沒有對城市本身進行調研分析,也沒有對城市歷史人文進行深入挖掘,這種程式化規劃不能很好的體現城市的特色。一個好的城市綠地規劃設計,必須要在完整性和個性化等方面同時加大力度,切忌千篇一律。
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對增強城市文化特色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城市綠地規劃設計中,充分利用好自然和人文資源,進行有特色的城市空間布局。綠地系統規劃能夠有效的挖掘荷保護城市的特色,在影響城市文化品質與地位和提升城市發展力和競爭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一個成功的綠地系統肯定能形成獨具城市特色綠地景觀,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城市發展,找到利于城市的發展模式。所以,城市綠地系統規劃不僅關于城市綠地本身,更關乎城市文化特色的塑造。
3城市文化特色下城市綠地系統規劃思路
通過對城市文化特色下城市綠地系統規劃進行研究,運用系統的思路方法進行規劃總結,首先整理體現城市文化的景觀要素,其次對城市文化特色層次進行梳理,最后確立城市文化特色空間結構。總結來說是從剖析傳統山水格局、挖掘城市文脈層次和體現城市空間特色三個方面進行探索。
3.1剖析傳統山水格局。一個城市經過漫長的歲月演變與日月星辰之后,會留下一些自然和文化景觀等,這些景觀就形成了傳統的山水格局。傳統的山水格局是一種體現城市環境變遷和城市生態本底條件的城市總體空間形態,在綠地系統規劃中首先考慮到的要素。城市的山水格局是一個城市的生命,在城市擴展和規劃中,維護自然山水格局是保證城市生態安全重中之重。每個城市,要不依山傍水要不有山有水,山水總是一個城市環境不可或缺的組成元素,同時,城市又是區域山水基質上的一個斑塊。 所以,在城市綠地系統規劃中,整合城市山水資源,凸顯城市特色風貌,維護區域自然景觀格局和生態格局是規劃的重要任務。
3.2挖掘城市文脈層次。城市綠地系統規劃中,對城市歷史文脈進行挖掘,整合在新城景觀風貌的設計中,從城市整體風貌到公園道路景觀或景觀小品等方面把握,延續城市文化與歷史。城市文脈的延續主要分為三個層次,首先是表面的仿照,通過特定地域標識符號,在借用的基礎上進行優化直接使用;其次,將文化進行融合轉換,達到若隱若現的效果;最后是深層次的影響,將城市文化通過城市整體結構、空間表達以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識等隱晦表達與城市景觀設計之中。對城市文脈進行挖掘、繼承以及延續,能夠豐富城市獨特形象,提升城市整體活力。
3.3體現城市空間特色。城市空間主要是城市中的組成要素分布與聯系組織在空間內,是城市物質在地域空間上的一種聯系與結合狀態,體現了城市的演進與發展。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就是整合城市空間中的組成要素,通過要素之間的重組與配合,打造城市整體的特色風貌。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空間布局主要從城市生態功能出發,將城市自然景觀資源的組合運用,表現出城市獨特的空間布局形態,塑造具有不可復制的獨具城市地域風格的城市空間特色。
4結語
在城鎮化快速發展的時代,城市特色打造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如何有限將城市文化特色與城市綠地建設相結合是本文思考的主要問題。在尊重城市山水格局的基礎上延續城市文脈是展現城市特色重點。在綠地系統規劃中,以自然山水景觀為基礎,利用城市文化為背景資源,在生態設計理念的指導下,將城市山水人文之脈貫穿城市景觀設計之始終,形成獨具特色的城市氛圍,打造城市獨具魅力的文化活力與發展動力。城市綠地系統規劃能夠將城市文化與生態緊密聯合,指導城市健康建設。本文通過構建城市文化特色的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研究思路,在剖析傳統山水格局、挖掘城市文脈層次和體現城市空間特色中總結具有城市文化特色的綠地系統規劃方法,希望對之后打造不可復制的城市綠地系統規劃提供指導與參考。
參考文獻
[1] 陳祺,丁硯強等.文化型生態城市特色綠地系統規劃研究[J].甘肅林業科技.2014(1):59-63.
[2] 仇保興.城市化過程中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J].中國名城.2008(1):4-9.
[3] 胡宏.對綠地系統規劃在城市規劃中的重要性分析[J].建材與裝飾.2016:140-141.
[4] 王相珂,張曉瑩.分析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塑造城市特色[J].技術與運用.2016:51-53.
作者簡介:張于,1982出生,中南大學,410075,工程師,建筑與土木工程。從事建筑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