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潔
摘 要:伴隨社會快速發展,改革開放進程的不斷深入,我國經濟建設方面得到了迅猛發展。在低碳經濟背景下,分析林業經濟發展中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制約因素,提出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同步發展,重視科技增效,完善法律保障,積極發展森林生態旅游業等措施及建議。
關鍵詞:低碳經濟 林業 經濟效益 途徑
引 言
日前,我國森林資源核算及綠色經濟評價體系研究取得顯著突破。截至2013年,全國林地林木價值21.29萬億元,森林提供的生態服務價值12.68萬億元。隨著人們環境保護意識的不斷提高和對全球環境問題的廣泛關注,如何實現林業經濟更好發展成為人們日益關注的問題。當前,我國在林業資源利用上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影響林業資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態效益的發揮。本文基于低碳經濟發展模式,通過對林業經濟效益的影響研究,從生態角度提出優化改進策略,進而帶來更加高效的經濟收益,促進林業資源的合理化利用以及整個林業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讓林業資源更好地服務于人類的生存和發展。
一、碳林業經濟效益的制約因素
1.1經濟層面。在社會經濟結構中,人口密度、人員需求、經濟發展等經濟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人們對林業的利用方式。比如人口密度較大,人們自然就會需要糧食和住所,因此就會對森林進行開采,通過開采木材資源或其他資源來獲取生產所需空間及經濟效益。同時國家經濟結構的調整也會影響林業資源的利用,比如經濟結構的調整,重點發展第三產業等等,都會影響森林資源的利用。
1.2國民參與度不高。在林業的開發和保護過程中,需要人民群眾的參與,人民群眾進行管理和監督,能夠更好地促進林業的發展,進一步提高林業的透明度。但是目前所存在的問題是,國民的參與度不高熱情、不夠濃厚。森林經營規劃是我國目前的重點工程,所以政府要著重于提高人民群眾的參與積極性,讓人民群眾都參與進來,進一步地提高我國林業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續性發展。國家也要頒布相關的政策和完善相關的法律,為我國林業的經濟效益的提高提供政策和法律的支撐。
1.3法律層面影響。當前我國的法律中已經對生態環境破壞行為實施了追責辦法,然而對于林業資源的破壞,在法律上依然處于空白地帶。此外,在法律層面必須對森林資源的使用建立有效的補償機制,從而有效促進林業低碳化,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低碳背景下提高林業資源經濟效益的途徑
2.1辯證看待林業經濟效益。在林業經濟的發展過程中,人們在追求GDP的同時要用辯證的思想去看待問題,不僅看到當前的有利方向,還要看到當前舉措對后代的深遠影響,進而對林業進行綜合正負效應分析,做出正確的決策。在經濟活動中,提倡林業經濟發展,就必須加強對森林資源的可循環利用,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可將林業生產方式也逐步實現由“砍樹經濟”向“看樹經濟”轉變,使一個完善的生態環境成為支撐林業經濟發展的有利保障。其次,要積極發展森林碳匯交易,要明確森林碳匯的經濟價值及可持續性。森林碳匯對于后代生活、生存具有不可預估的經濟效益。通過發展森林碳匯交易可以進一步的改善我國在生態補償上融資難的問題,為林業發展開創新的經濟發展方向。再者也可以合理適當地發展綠色家具行業,針對其森林優勢,發展綠色家具等副產品,如綠色制造業、綠色紡織和服飾等。除此之外,還可發展綠色工藝品等,比如發展柳編、草編、木雕等工業制品,不僅充分發揮了其資源優勢,同時還充分體現了民族特色,在保護林業資源的同時通過多個渠道來發展林業經濟。
2.2合理利用科學技術。充分將科學技術利用在林業方面,能夠進一步提高我國林業的經濟效益。利用技術大量栽培經濟效益較高的樹種,進一步推動我國經濟的發展。國家要大力鼓勵企業運用高新的技術、材料和工藝能夠提高我國林業的經濟效益,進而更合理地利用林業資源。在林業資源開發的過程中出現的廢物,利用高科技的力量轉變成可以進行再回收的物品,進一步減少了對環境的破壞,保護了環境。而且國家要加大資金投入,大量地培養林業的技術性人才,以緩解我國對于林業技術型人才供不應求的現狀。林業技術人才的大量培養,能夠促進我國林業的發展。西方國家對于在低碳經濟背景下,提高林業經濟效益方面的技術和經驗都先進于我國,所以我國可以吸取西方先進國家的經驗,并且引進西方的高技術型人才,能夠為我國該行業的發展和提高經濟效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3完善法律保障。發展林業經濟,需要做好法律建設,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一方面,要強化林業保護的內容,對于違反林業保護的企業或團體要給予相應的處罰措施;另一方面,必須建立完善的執法體系,從而為綠色經濟保駕護航,為林業經濟的良性運轉打造有效的法律環境。在法律法規制定過程中,必須以低碳經濟思想為原則,立足于林業資源保護和林業資源的綜合應用,實現資源的產業化管理。此外,對于林牧業農戶,通過相關政策,給予相應的補助,最大限度的給予林業資源保護。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能夠保證林業資源得到有效利用,保證林業產業經濟效益的同時,不會破壞自然環境,不會打破生態平衡。
2.4積極開展森林生態旅游業。發展森林旅游是林區脫貧攻堅的重要途徑。目前,人們生活節奏快,空氣污染嚴重,隨著人民健康意識的增強,森林生態旅游、森林養生等越來越受到人們青睞,這樣的旅游形式在日益壯大。歐美很多國家都采用建立森林公園的形式來提升經濟效益。根據我國目前森林資源發展現狀,集觀光、休閑、度假、生態旅游的地方還是相對較多。以此為基礎在周邊地區合理建設相應度假設施,在森林公園的選址、周邊環境等都要與低碳經濟及可持續發展為核心。其次,也可發展為完全依靠自身經營的景區和小鎮、林家樂、森林人家等,各地的旅游企業可以借鑒國內外的森林旅游產品經驗,開發新的旅游服務產品,拓展森林生態旅游市場,助力當地的旅游經濟發展。通過多種形態來支持林業經濟發展,注重偏向生態化旅游服務及體驗。提倡推廣精致化產品,提升相關配套服務的質量,打開更廣闊森林生態旅游市場,吸引更多的潛在游客。
結束語
不難看出,低碳經濟背景下提高林業經濟效益的途徑有很多種,要辯證地看待林業經濟,并且合理利用科學,也要完善法律法規,開展林業生態旅游業。低碳經濟體現了人們越來越重視環境的保護,不僅僅能夠提高社會的經濟水平,而且能夠保護該區域的生存環境。對于林業的保護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隨著時間的推進,將保護林業資源的觀念深入每個人的心中。而且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對于林業的保護技術也得到了相應的提高,所以要進一步利用科學技術將林業的保護方式和管理方式變得更加智能化和自動化。
參考文獻
[1] 黃彥.低碳經濟時代下的森林碳匯問題研究[J].西北林學院學報,2017,27(3):260-268.
[2] 吳承英.低碳經濟下我國碳匯林業發展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18(16):198-199.
[3] 江秀蓮,吳麗云,闡榮飛,等.低碳經濟背景下林業綠色經濟探究[J].北京農業,2018,12(35):74-75.
[4] 王效鋒.探究低碳經濟背景下林業綠色經濟[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8(07):160+133.
[5] 蔣龍.關于林業低碳經濟發展模式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8(09):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