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萍
人們都說“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從孩子一落地,家長們就未曾真正地松懈過,陪孩子學步、識字、上興趣班……直到進入學校。進入校園之后,班主任、任課老師的悉心呵護、耐心教育,看似是由學校接過了教育的接力棒,可是光靠學校的單方面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在孩子的成長中,學校的教育和家庭的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雙引擎,只有家庭和學校的良好協作,才能為孩子們的成長保駕護航!
在做班主任的十幾年里,遇到過各種各樣的班級和形形色色的學生,如何讓他們盡快地融入新的集體,適應高中的學習節奏,是作為班主任的首要任務。但是,如果只是通過老師的一方單打獨斗,那成效肯定是不理想的,而結合家長的力量來參與班級的教育,那可謂是事半功倍,有著意想不到的效果呢!
在我們學校的家校共建氛圍感染下,家校協作為我的工作帶來了意外的收獲,也讓我在工作中迅速的成長,更是為孩子們營造了良好的成長環境!
一、家校協作在目標與內容上的明確
1.把提升學生精神狀態作為家校協作主要目標。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而良好的精神狀態是良好開端的首要條件。在歷屆的學生中,經常會遇到那些沉迷游戲、學習上沒有目標、精神散漫、毫無斗志的學生,如何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將他們的精神狀態調整到最佳,才是進入學習的首要任務。遇到類似這種情況,了解孩子的家庭狀況,成長經歷,從中一定會有新的發現。和家長一起商量對策,相互配合、鼓勵孩子,尋找孩子的學習興奮點,這些都是提升孩子精神狀態的手段,因此,每每遇到類似的問題,我跟家長交流的第一話題不是成績,往往是孩子的精神狀態。即便是孩子將注意力移到健康、向上的其他事情而不是學習上,那也是好的。
2.把吸引家長參與教育作為家校協作主要內容。如果只是在有問題的時候找家長,那家長的作用僅僅是被動式的參與、配合,并沒有真正地達到積極協作。調動家長的主動性,吸引家長們更多地主動參與家校協作,為班級教育出謀劃策,那才是真正地做到家校協作了。讓家長了解學校,只有認同了學校的教育理念才會接受教師的教育理念。讓家長了解班級,孩子在班級里學習生活,整個集體的風氣,學習氛圍,這些都是家長考量的方面,良好的班風,友善向上的集體才能讓家長對班級有信心,對老師有信心,這種信任會讓家長把挑剔轉化成獻言建策。讓家長了解老師,老師是接觸孩子最多的人,老師的所言所行無疑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讓家長了解老師的工作風格、教育方式,對老師建立起充分地信任,這種信任在溝通中會減少誤會,協作起來也會更加通暢。
3.把幫助問題學生成長作為家校協作主要工作。一個集體總會有一些不和諧的聲音,有特立獨行的、有沉迷游戲的,有厭學搗蛋的……這些孩子的存在會對整個班級產生很多不好的影響,只有讓這些同學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回到學習的軌道上才是主要工作,同學們都能在這個集體里安心的學習生活。幫助這些問題學生就成為了我們家校協作的重中之重。幫助一人進步,成就的整個集體的進步,也是所有家長的心愿所在。
二、家校協作在過程與方法上的要點
1.溝通,形成共學共育的氛圍。把家長作為新的力量來形成共同教育,是一種新的教育形式,其中的溝通必不可少。學生的成長是家校共同的成長,學生的成長是家校共同的責任,學生的成長氛圍需要家校共同創設,一個班級學生的成長,需要家長群體的力量。對于在人生的關鍵期的孩子們,學校只能負責在校期間的教育,回家之后是需要靠家庭的氛圍的。因此,通過溝通,讓學校和家庭形成共學共育的氛圍,可以讓孩子們時刻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樹立積極的人生目標!
家庭的和諧氛圍,關系到每個孩子,因此,在家長會上,鼓勵家長,讓所有的家長都審視一下在自己的家中是否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言語上的冷漠、過多的溺愛、家長只顧自己玩樂不體諒孩子的學習壓力、……發動家長能夠一起在家里營造出共同學習、共同成長的氛圍,陪伴孩子一起共度這個特殊的青春期!
2.干預,建構家校合作的機制。家長參與文化建設:每次的新班級成立,我總會讓家長輪流,讓他們把自己的工作經歷簡述一下,貼在班級的學習園地里,讓孩子們都來學習一下,從最平凡的售貨員到大學博士導師,孩子們體會到的不是職業的光環,而是他們的家長在工作中的拼搏奮斗精神,這比看電視里介紹名人軼事要更貼近他們的生活,更能在他們心里留下痕跡,同時也是為創設和諧、向上的家庭氛圍打下了基礎。同時利用現在廣為使用的新媒體手段:QQ、微信群,和家長、孩子們設立聯系群,在群里家長和孩子們以及老師們都能發表自己的看法,交流想法,讓三方的關系更加透明、減少了很多誤解,讓孩子們能了解父母和老師交流的內容,而不是打小報告,這樣班級的氛圍更加融洽了。
家長參與班級活動:利用家長的工作資源也是很好的家校協作方式,比如在孩子們在選科、選擇專業的困惑之時期,到家長的工作單位去體驗、參觀是很好地一種方式,讓孩子們直接接觸體會到一些工作領域的感受,這比道聽途說要更有收獲。在一些敏感問題上,組織班級進行主題班會時,家長的適時參與也會收獲良多。家長的成長經歷都是一份份寶藏,舉辦一些家長個人講座對孩子們也是財富。曾經一位家長,介紹自己從外地來滬創業,把自己的事業有聲有色的經歷,讓同學們感受到,人生最大的財富不是金錢,而是那份執著、堅定的人生追求,只有跨越了那些苦難,迎來的才是春天!我想,這對大多數養尊處優的孩子們的觸動是極大的。
對于特殊學生,家校協作自然是更加重要。曾經有一位沉迷于游戲的男生,父母的各種管束,沒收所有電子產品都未能阻斷他玩游戲的心,導致上課只想睡覺,無視老師的各種教育。班級有位同學的父親是從事游戲軟件開發的,無奈之下找到這位家長交換意見,而家長也欣然接受了幫助這位學生的任務。真是跟老師、家長話不投機半句多,而跟別人的家長一投機竟然打得火熱,這位家長跟他講述了游戲開發的種種環節,還帶他去了他們公司,一下子激起了從事這一行業的想法,也致力要去日本留學學習。有了這股勁,怎么會學不好呢,結果是讓他的父母喜出望外地,有時候別人家的父母可能更有說服力呢!
三、家校協作的成效與展望
形成家校教育合力有利于提高教育的效果。家校教育合力是一個整體,它將兩股的教育力量加以優化組合使之成為一個整體,從而避免了各種力量間相互抵觸彼此消化的狀況。
形成家校教育合力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學生不僅是教育的對象,也是教育的主體。把學生看作是教育集體中的一員可以充分調動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學生都不斷地修正自己,獲得新的知識與價值充分發揮自己的主體性。教育不是孤立的,把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擰成一股勁,通過各種途徑,采用各種方法為孩子潛能的發揮提供合適的機會和土壤,為孩子才能的展現創造條件。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無論是教育行政部門還是學校、教師都充分認識到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與家長的溝通與合作中,我們形成了很好的朋友關系,學生和老師的關系更加融洽了,家長的教育方式也和學校教育有機的結合起來。這么多年的的時間,讓我也讓我的家長朋友進一步明白了教育好孩子不光是學校的事情,而是需要學校與家庭一起努力去做的。學業成績也不是孩子學習的全部,也進一步感受到家長需要一定平臺,平等、民主的家校合作氛圍一定會讓家長愿意積極投身到學校教育活動中來,獲得他們的支持,挖掘他們的資源,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最終受益的一定是教師,是學生,乃至整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