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頌楊,胡有志,徐偉健,吳家偉
(湖北省中醫院心血管內科,湖北武漢 430061)
我國已經進入到老齡化社會,隨著老年人口逐漸增加以及壽命的延長,心腦血管的發病人群逐漸增加。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的主要病因為冠狀動脈本身出現病變,或冠狀動脈粥樣出現硬化,這些現象會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性心臟病等癥狀[1]。冠心病在中老年人群眾屬于常見病,患者年齡段多分布在40歲以上。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hs-CRP)、白細胞介素-6(IL-6)和纖維蛋白原(Fib)是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疾病的炎癥標記物,同時也是判斷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主要指標。本院選取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100例,隨機分組后對患者采用不同的用藥方法,探究瑞舒伐他汀聯合曲美他嗪治療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臨床療效及對hs-CRP、IL-6、Fib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8月至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10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每組50例。對照組男22例,女28例,年齡39~80歲,平均(52.2±2.6)歲;研究組男23例,女27例,年齡33~85歲,平均(49.6±4.9)歲。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的診斷依據2015年歐洲心臟病學會(ESC)頒布的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指南[2]。
納入標準:(1)患者實驗前4周未服用過鈣拮抗劑類藥物等;(2)患者精神正常,可以進行正常交流。排除標準:(1)患者的心肺功能不全,肝腎功能重度損傷。(2)患者患有惡性腫瘤、嚴重心腦血管疾病。(3)冠狀動脈搭橋術1個月以內。(4)合并免疫性疾病。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方法
1.2.1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口服瑞舒伐他汀(每片10 mg,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每天服用兩片,同時對患者給予利尿、吸氧、擴血管藥物等常規的治療方法[3]。研究組在同等標準服用瑞舒伐他汀的基礎上服用曲美他嗪治(瑞陽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36534,規格20 mg),每次20 mg,每天3次[4]。對患者進行為期3個月的治療,以1個月為1個療程。分別在患者治療前后采用飛利浦Affiniti50彩色多普勒超聲儀檢測兩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數、左心室后壁厚度等數據,同時在治療前后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對患者體內的hs-CRP、IL-6、Fib水平進行檢測,儀器購自南京德鐵實驗設備有限公司(HBS-1096A型),檢測所需試劑盒均購自博士德生物有限公司[5]。
1.2.2療效標準[6]顯效:臨床癥狀減少80%以上,正常或大致正常心電圖;有效:臨床癥狀減少50%~80%,心電圖ST段向基線靠近0.05 mV以上;無效:臨床癥狀減少不到50%,心電圖ST段無明顯改變;加重:臨床癥狀加重,心電圖ST段下移更多或出現其他嚴重表現。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 ×100%。
1.3觀察標準 調查統計兩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數、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等數據,進而分析患者的心功能狀況。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前后hs-CRP、IL-6、Fib水平的變化情況。根據療效標準對患者的康復狀況進行判斷。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調查患者對治療狀況的滿意度,調查指標主要包括康復狀況、專業醫療水平、不良反應等指標。不良反應主要包括心律失常、低血壓、發熱、胸痛等。滿意度=[(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 ×100%。
2.1兩組患者心功能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數、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進行臨床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心臟功能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hs-CRP、IL-6、Fib水平的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hs-CRP、IL-6、Fib的水平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各項指標均得到改善,研究組患者hs-CRP、IL-6、Fib的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心功能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hs-CRP、IL-6、Fib水平比較
2.3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效果比較 對比兩組患者臨床治療后的恢復狀況,研究組患者臨床治療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2.4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滿意度比較 對比兩組患者對臨床治療的滿意度,研究組患者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滿意度比較[n(%)]
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不斷增加[6]。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發病原理主要為患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出現破裂的現象,進而導致處于繼發性完全或不完全閉塞性的血栓形成,其中大部分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不穩定的結果[7]。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主要病癥分為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不穩定型心絞痛。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屬于冠心病中較為嚴重的類型,主要的發病人群為中老年、長期吸煙、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及有早發冠心病家族史的患者[8]。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的輕度患者會出現發作性胸痛、胸悶等癥狀,病情嚴重甚至可導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猝死等現象的發生,此疾病極大程度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9]。本研究表明,在接受臨床治療前,兩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數、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進行臨床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心功能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證明,采用瑞舒伐他汀聯合曲美他嗪治療對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進行治療,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明顯改善。
曲美他嗪屬于臨床上較為常見的抗心絞痛心血管藥物[10]。該藥物的作用原理為在缺氧或缺血的情況下,維持細胞進行正常的能量代謝,促進細胞內ATP水平下降,維持離子泵的正常功能和透膜鈉-鉀流的運轉,保證細胞內環境處于穩定的狀態[11]。對患者采用曲美他嗪進行治療,可以改善冠狀動脈血流的儲備量,減少患者進行運動時心肌缺血發生的概率[12]。曲美他嗪可以對血壓的快速波動進行限制,保證患者的心率不會出現明顯改變,可以減少機體對硝酸甘油的消耗。據研究表明,該藥物可以降低心絞痛發作的頻率[13]。患者對藥物進行口服后,曲美他嗪可以迅速被機體吸收,口服20 mg曲美他嗪2 h后,血漿峰濃度可以達到55 ng/mL,該藥物的清除半衰期長達6 h,主要以尿液的形式排除到患者體外[14]。在治療過程中,對患者進行為期4周的重復給藥后,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有效的緩解,并且在整個治療中患者的狀況非常穩定。該藥物引發的不良反應主要為惡心、嘔吐等胃腸道不適的現象,運動方面會出現震顫、強直等現象,但這些癥狀停藥后可消失。據研究數據顯示,兩組患者治療前hs-CRP、IL-6、Fib的水平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各項指標均得到改善,研究組患者hs-CRP、IL-6、Fib的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hs-CRP的本質屬于急性相蛋白,當機體受到外來微生物入侵以及組織性損傷等炎癥性刺激時,由肝細胞對此類蛋白進行合成。當炎性反應發生后數小時之內,患者體內的hs-CRP水平出現明顯升高,并在炎性反應發生的48 h,其含量達到峰值,隨著病變的消退以及相應功能的恢復降至正常水平[15]。隨著檢測技術的不斷發展,hs-CRP的檢測在臨床診斷中的應用較為廣泛,主要包括急性感染性疾病的診斷與鑒別診斷,手術后患者出現感染狀況的監測,抗菌藥物療效檢測。據研究表明,hs-CRP已被證實是由慢性炎癥引發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瑞舒伐他汀的化學本質屬于選擇性羥甲基戊二酰輔酶劑(HMG-CoA)還原酶抑制劑,瑞舒伐他汀起作用的主要部位在肝,同時肝被稱為降低膽固醇的靶向器官。瑞舒伐他汀對肝低密度脂蛋白(LDL)細胞表面受體數目起到了促進的作用,加速LDL的吸收與分解,對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肝合成起到了抑制的效果,進而降低了VLDL和LDL微粒的總數。據研究表明,血清中hs-CRP水平增加與冠狀動脈事件發生的危險度密切相關,hs-CRP具有較高的冠心病預測價值,準確度顯著優于傳統的以血脂、脂蛋白、載脂蛋白等作為冠心病預測標準的因素。對比護理后兩組患者臨床治療后的恢復狀況,研究組患者臨床治療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IL-6屬于白細胞介素的一種,其本質為細胞因子。它的產生是由纖維母細胞、單核/巨噬細胞、T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等細胞分化而來。正常細胞產生IL-6是在IL-1、腫瘤壞死因子(TNF-α),血小板衍生因子(PDGF)、病毒感染時。IL-6的主要作用為刺激參與免疫反應的細胞增殖、分化并提高其相應的功能。T細胞的增殖可以在IL-6與IL-1的協同下得到促進,IL-6對IL-3的多向祖細胞的刺激作用具有明顯的協同效果,IL-6同時可促使B細胞的分化。IL-6和IL-1可以參與炎性反應、發熱等反應,人體腫瘤細胞,特別是骨髓瘤細胞,可分泌IL-6作為自身生長因子刺激其生長。對患者進行一段時間的治療后,對患者的滿意度進行調查,研究組患者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采用瑞舒伐他汀聯合曲美他嗪治療對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進行治療,患者恢復效果良好,心功能得到明顯改善, hs-CRP、IL-6、Fib的水平降低,值得在臨床中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