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國富
摘要:隨著“一帶一路”建設深入實施,我國全面對外開放格局日臻完善,國貿專業發展迎來了歷史新機遇。新時期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國貿專業如何脫穎而出和實現可持續發展,其關鍵在于能否培育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應順勢而為,加速轉型,走內涵式建設發展之路。
關鍵詞: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國貿專業;內涵建設;核心競爭力;可持續發展
Abstract: With the deep implementa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proposal, the comprehensive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ld is increasingly better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and trade specialty greets new historical opportunities. In the new period, how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and trade specialty in local ordinary universities stands out and realize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ainly lies in cultivating core competence.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and trade specialty should go with the trend of times, speed up transformation and take the road of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Keywords: Local Ordinary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International Economy and Trade Specialty;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Core Competenc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一、引言
我國改革開放深化對國內各高校的國際貿易專業建設提出更高要求,近年來國家重點高校國貿專業紛紛以“一流學科”建設為標桿,而為數眾多的地方普通高校一方面起步晚、基礎薄、發展慢,另一方面教育界同質化競爭日趨嚴重,替代性強,如何實現自身可持續發展,成為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國貿專業促改革、謀發展的當務之急和長期任務。新時期,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國貿專業應積極順應時代潮流,依托國家戰略及地方發展規劃,推進內涵式建設,塑造品牌,培育核心競爭力。國貿專業核心競爭力主要包括:辦學理念與思維、發展歷程與特色、可用資源與優勢、師資實力與生源、教學質量與管理等。
廣西民族師范學院(簡稱“學院”)位于廣西崇左市,始建于1939年,1978年招收專科層次學生,2009年成功升本,2016年通過教育部合格本科評估;2007年首次招收國貿專業專科層次學生,2013年國貿專業招收本科層次學生,2016年國貿專業招收本科層次外國留學生,2018年入選自治區特色專業。學院國貿專業初具規模,累計培養本專科畢業生830人,在校學生450人,人才培養卓有成效,社會認可度不斷提升。新時期,學院國貿專業發展已邁入了推進內涵建設、培育核心競爭力的新階段。
二、國貿專業推進內涵式建設的維度與內容
(一)應用型
國內重點院校國貿專業人才培養多定位為理論學術型,注重理論基礎、研究方法及通識教育等,即“學術型人才培養”。地方普通高校國貿專業因自身內外部環境的特殊性,人才培養模式更需量身定做,照抄照搬國內重點院校模式與經驗,只會加劇同質化競爭。國貿專業本屬應用型專業,應重視實踐技能,服務企業與市場,因此地方普通高校國貿專業紛紛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與方向進行改革。在改革過程中,一些地方普通高校國貿專業大幅砍掉了一些專業基礎性與核心理論課程,縮減理論課程數量與課時,取而代之增設了一些外貿業務具體崗位的實踐操作課程,重技能、重實踐,規定人才培養方案中實踐課程數量及課時占比,甚至從部分專業理論課程中抽出一定課時與學分劃歸實踐教學環節。在這種培養模式下,短期內學生雖較好地掌握了部分操作技能,但因根基不牢,難以融會貫通,缺乏應變能力,后續發展乏力。國際貿易專業教學轉型應注重培養學生具備較強的專業技能與綜合素質,而這種能力與素質源于學生根基扎實與領悟反思,強調實踐能力的重要性的同時,不應忽視打牢理論知識基礎。
(二)國際化
國貿專業本身屬于開放型專業,與外界關聯度高,專業內涵建設首先應具備國際視野。部分地方普通高校國貿專業受自身所處區域條件制約,國際化程度遠不及重點院校。學院地處經濟欠發達地區,國貿專業經過五年發展,目前已進入做優、做強、做特色的新階段。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國貿專業再次迎來了發展機遇期。首先,“一帶一路”建設促使我國外貿格局大變革,外貿類專業人才數量增長、種類增擴、層次提升,為國貿專業跨越式發展創造了機遇與平臺;其次,“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數量眾多,各國國情差異大,為國貿專業實施差異化、精確性定位發展提供了更多機會,為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合作發展培養合格專業人才成為新時期地方普通高校國貿專業深化人才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方向與根本動力。
(三)本土化
地方普通高校國貿專業欲實現國際化首先要做好本土化,立足當地發展,充分挖掘與高效利用當地資源與優勢,實現自身可持續發展。地方政府紛紛出臺了對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發展規劃,為地方普通高校國貿專業發展創建了區域新平臺。學院位于廣西崇左市,地處祖國西南邊疆,憑借與越南與東盟的地緣優勢,成為南新經濟走廊的重要節點、廣西區外貿發展的“領頭羊”。崇左市最大的優勢資源在于沿邊的區位優勢,學院國貿專業立足地方,扎根基層,挖掘“邊”的潛力,吸收“邊”的養分,塑造“邊”的特色,培育核心競爭力,這種資源稟賦也是國內其他地方普通高校國貿專業難以獲取的,具有鮮明的地域性、獨特性、不可復制性。
(四)高質量
人才質量是培育專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培養的學生是否具有扎實專業知識基礎、良好職業素養、綜合人文素質、較強學習能力、可持續發展潛力、社會高度認可,成為了衡量高校專業發展的重要標準及核心要件。不論“學術型”還是“應用型”人才培養,若片面追求數量型擴張,忽視品質,無異于舍本逐末,無法實現可持續發展。人才培養是一個長期偉大工程,短期效果不易彰顯,學生畢業步入社會,事業發展需要時間檢驗,得到認可也是點滴積累的漫長過程。隨著國內高校國貿專業粗放式的規模擴張和人才批量式生產,一些高校國貿專業的發展沒有跟上培養高質量高標準專業人才目標,導致一方面高素質應用型專業人才嚴重匱乏,另一方面大批國貿專業學生就業不對口,甚至回歸師范類領域,如從事學前或小學教育等。
三、實施路徑
(一)轉變發展觀念,明晰辦學定位
首先,國貿專業發展與人才培養工作要堅持正確政治方向,遵循科學辦學規律,服務國家和社會發展需求,深化轉型與改革。學院國貿專業原屬于“師范類”,專業人才培養中仍帶有較強的“師范性”,因此應轉變發展觀念,明晰辦學定位、培養方向、培養標準,做好學生學習規劃與職業就業引導。其次,夯實師資綜合實力,“教師”是“教”的主體,應充分發展教師的引領作用,提升質量與增強監管。第三,優化專業課程設置,要科學論證,合理定位,統籌布局,為學生長遠發展夯實根基,重視啟發式教學,強化實踐鍛煉與業務培訓,提升就業技能和綜合素質。
(二)服務國家戰略,實現特色發展
國貿專業發展要順勢而為,增強國際視野、構建發展大格局。“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推進對地方普通高校國貿專業發展既是機遇,也是挑戰。首先,應樹立服務國家戰略的意識,注重人才培養、專業內涵建設與國家發展需要緊密結合,引導學生關注和服務國家發展需要,以市場為導向優化課程設置與教學安排。其次,實施“引進來”戰略,推進高水平實質性國際教育合作,拓展對外合作對象與層次,優化生源結構,提高生源質量,完善留學生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課程設置,針對國別差異探索小班式培養,打造國別特色,拓展國別市場。學院國貿專業老撾留學生人數達110人,招生情況良好,單設老撾國貿班,專門設置了關于中老兩國關系的特色化課程,如中老經貿關系概況、中老貿易實務、中老旅游國際合作等,將增進兩國關系與國貿專業發展緊密結合、相輔相成。第三,實施“走出去”戰略,開放式辦學,借助“兩種資源”,推進內涵式發展,選派優秀專業學生參與國際交換生項目,鼓勵青年教師和學術帶頭人等赴國外高校訪學,以項目驅動的方式推進各類科研合作。
(三)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主動對接合作
學院國貿專業要扎根地方,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首先,要充分了解地方資源稟賦及優勢特色,梳理合作思路與對接方式,謀劃實施合作路徑。崇左市當下正在實施“兩篇大文章”戰略——“口岸經濟”與“文化旅游”。對于國貿專業而言,“口岸經濟”同國貿專業發展密切相關、交集甚多。崇左市集聚眾多邊境口岸、廣西憑祥綜合保稅區(國家級)、中越跨境勞工試點等優勢,是推進國貿專業本土化的切入點與構筑特色化的奠基石。崇左市外貿企業數量多、涉外管理部門級別高,擁有這種資源是與其他地方普通高校國貿專業比較而言所具有的優勢。其次,可建立同地方合作助推機構,如成立“崇左市口岸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與地方共建發展平臺。
(四)重視質量監管,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推進專業內涵建設,質量是關鍵,管理是保障。當下,國貿專業人才供給相對過剩,進一步倒逼地方普通高校國貿專業深化人才的供給側改革,構建高質高效的專業人才培養體系。首先,提供師資與經費保障,增擴專業師資隊伍,提升專業核心競爭力。堅持引育結合,以育為主,提升教學質量與科研實力,靈活引進外貿類企事業單位人員,優化師資結構,提升師資綜合實力。其次,完善人才培養方案,注重課堂教學效果、嚴格課程考核、完善畢業合格標準,從嚴治“教”、治“學”、治“管”,確保人才培養方案不變形、不變質。第三,建立人才培養質量監管體系,及時發現培養過程中的偏差與問題,糾正完善,確保人才專業培養工作有序推進、圓滿達標。
新時期地方普通高校國貿專業發展要順勢而為,積極把握“一帶一路”建設合作的時代發展機遇,轉變觀念,科學謀劃頂層設計,立足地方優勢,務實推進專業內涵建設,培育核心競爭力,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國貿專業人才,全面服務國家與地方社會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波特著,陳小悅譯.競爭優勢[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5.
[2]成長春.贏得未來:高校核心競爭力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武波.特色與質量:新建本科院校實現內涵式發展首選路徑[J].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8(4):6-9.
[4]韋友歡.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策略[J].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4(2):117-119.
[5]張大義.地方高校專業核心競爭力的內涵及內在決定因素分析[J].教育現代化,2018(5):73-74.
[6]張琦生.應用型國際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研究[J].中國人才,2011(7):41-42.
[7]董本云.地方性高校專業核心競爭力培養策略[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12(1):102-104.
(責任編輯:喬虹 劉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