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強
摘要:“00后”已逐漸成為當前大學生的主體,“00后”大學生尤其是高職生具有鮮明的個性特點和思想特征。文章基于阿爾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社會學習理論,針對“00后”高職學生心理特點,首先分析“00后”高職學生學習動力不足的原因,然后提出“00后”高職學生學習動力提升路徑,以此來促使學生全面成長成才,促進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00后”;高職;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學習動力
Abstract: The “Post-00 generation”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main body of current college students, and “Post-00 generation” college students, especially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have distinct personality and id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the social learning theory of Albert Bandura, according to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ost-00 vocational students, the writer of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ir lack of learning motivation.
Keywords: “Post-00 Gener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nduras Social Learning Theory; Learning Motivation
學習動力是學生學習的內生力量,學習動力直接影響著學習態度、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2018年入學的高職學生大多是在2000年左右出生的(簡稱“00后”)。“00后”高職學生是伴隨著新千年、新世紀而成長的,這一代學生和我們以前時代學生在物質生活、精神世界、價值觀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差異。這一代學生的物質生活較為充實、沒有經歷太多苦難;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所接觸的文化和價值觀也是多元的,學生思想較為開放。他們大多是“6+1”獨生子女,從小就是在家長的精心呵護下成長,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約束能力缺乏,抗挫折和抗擊打能力不足。普遍缺乏未來職業生涯規劃,因為學習成績不理想而對其他活動缺乏自信心,消極悲觀思想較為嚴重。對手機依賴嚴重,心理承受能力較弱。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9月10日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各類學校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各類學校都要從這一根本任務出發,這是我們教育部門、全體教育工作者一切工作的總遵循。如何提高高職學生學習動力已經成為各個高職院校提升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水平的的重要課題。
一、“00后”高職學生學習動力不足的原因
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由事物的內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認為學習動力不足來源于學生自身這個內部因素和學校、家庭、社會等外部因素。學生內部因素主要包括學生內在的興趣、態度、自我價值實現等心理因素,外部因素主要包括父母影響、學校教師、社會就業壓力等因素。
(一) 學生自身方面
高等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教育可以有效彌補我教育事業的發展,高等院校投入逐漸增加,不斷滿足更多家長和學生對優質教育資源需求。高等院校招生規模逐漸擴大,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學生總是追求本科學校“牌子”,寧可選擇高學費的“三本”院校或者根據本科院校的調劑選擇自己并不喜歡的專業,也不愿意選擇高職院校,進一步擠壓高職教育生源,高職院校生源在質量和數量上進一步下降。很多高職學校在招生方面面臨著非常大的壓力,因此很多高職院校在招生時只能被迫先完成招生任務,先看數量再看質量,高職學生分數低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分數低不一定說明學生在智力和情商上就一定差,但是客觀的說學生在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態度上還是存在一定差距的。學生已經較為習慣以前的學習方式,到了大學,表面上的學業壓力不像高中時那么大,一些學生自律意識較差,容易放縱自己、荒廢學業。
一些學生學習動力不足,原因是對自己學習的專業不感興趣,學生在填報志愿時根本就對所報專業缺乏全面的理解和認識,或者有很多同學是被學校調劑過來的,在進行專業學習時發現自己并不適合現在所學專業,因此缺乏學習的興趣和愛好,自然也沒有學習的原動力。有的學生對未來發展缺乏明確的規劃,而社會上的一些不公平、不公正的現象,也影響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
(二) 學生家庭方面
“00后”高職生他們大多是“6+1”獨生子女,從小在家長的精心呵護下成長,家長對孩子過于溺愛,家長生怕孩子吃苦,使很多學生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一些學生家庭經濟條件較好,家長缺乏正確的教育觀念,使一些學生養形成了“啃老”的意識,學生自我獨立、自食其力的觀念逐漸被弱化。
(三) 學校方面
一些高職學校教師教學方法呆板、缺乏靈活性;教學內容陳舊,脫離社會實踐;教學手段單一,沒有采用與課程內容相適應的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課堂授課以灌輸知識為主,未考慮到學生的接受度;缺乏師生互動,未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能動性。一些學校教育評價導向不科學,存在唯分數、唯文憑、唯論文的頑瘴痼疾,教育評價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學校應及時把握高等職業教育規律和發展方向,切實抓好工學結合、頂崗實習和訂單式培養。加大對教師的培訓,提高雙師型教師的比例。更多地從企業、社會生產實踐第一線聘用講師到教學活動中來,提高學生的專業歸屬感和學習能動性。學校應建立更為有效的優秀畢業生追蹤機制,定期聘請優秀校友回到學校開展經驗交流,使廣大在校生進一步明確目標、提升學習動力。學校應加強和國內外專業相近或相同學校間的交流和合作,吸收他校的經驗,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