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翩
摘 要:美術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美育主要依靠美術教育來實現。社會進步,生活水平提高,少兒美術教育事業發展迅速。文章圍繞著少兒美術教育中如何培養原創性展開,分析了國內少兒美術教育發展現狀以及原創性的缺失,闡述如何培養少兒美術的原創性、正確認識少兒美術教育的價值以及原創性的重要性和影響,讓兒童繪畫回歸童趣。原創性是少兒美術教育真正的核心。
關鍵詞:原創性;想象;童真;美術教育
美術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塑造美好心靈具有重要作用。少兒美術教育是美育啟發和人格塑造的起始階段,其教育方向在兒童成長過程中起著指導作用,影響兒童的心理世界的形成和行為模式的養成。同時,少兒階段是創造力和想象力發展的重要階段,教師的引導在其成長過程中有著不可逆性。原創性兒童繪畫是一種啟發式教育,教師引導孩子激活自身的藝術悟性,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選擇適合的藝術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繪畫自己的藝術作品。這種原創性繪畫對兒童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一、少兒美術教育現狀
隨著社會的進步,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少兒美術教育發展迅速,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越來越重視,這本是值得夸贊的好現象,但實際美術教育現狀并不那么令人滿意。家長以專業美術技法和成人化的眼光評判少兒美術作品,以“像”“不像”的標準去判斷孩子的繪畫作品以及對教育機構的滿意程度,這就形成了教育機構為滿足家長的需求以成人的標準教導孩子,扭曲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缺乏原創性,這是少兒美術教育的一種誤區。造成這種誤區的主要原因有:其一,在日益激烈的社會環境下,許多家長急于求成,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看到孩子的進步和成果,力求將孩子盡快打造成“小畫家”,由于家長的從眾和攀比心理,許多孩子學習繪畫并非自己所愿,會造成厭學的情況;其二,少兒美術教育發展迅速,市場上出現了大大小小的各種美術培訓機構,規模不同其教育理念也不同,機構之間爭創效益,競爭激烈,以效益為目標,不惜以成人化的教學效果來吸引家長,并未遵循兒童發展規律;其三,許多小規模的民辦教育機構以盈利為目的,并沒有固定的師資力量,代課教師多為兼職的在校學生,沒有經過專業培訓,缺乏對少兒美術教育的正確認識,學科知識不扎實,代課經驗不足。還有一些創始人并非美術教育專業,對美術教育知識了解不足,在其教育發展過程中瞎指揮,這些都會對少兒美術成長造成不可逆的影響。這些因素都造成了少兒美術教育過程中丟失了純真,缺乏原創性。
二、如何培養兒童繪畫的原創性
畢加索說:“我能用很短的時間就畫的像一位大師,卻用一生去學習畫的像一個兒童。”大師是用成人的理性世界,依靠技法和思考來完成繪畫,而兒童的世界是純真的、感性的,更多的是依靠直覺和豐富的想象力去繪畫。兒童學習繪畫不是為了培養畫家,而是培養兒童想象、創造、觀察、審美等能力,不是所有學習畫畫的孩子都具備這樣的能力,這些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原創性繪畫的價值在于孩子在繪畫的過程中實現了獨立探索和思考,自我創造精神得到了保護。在一些美術培訓結構,為了畫面效果及展示幼兒繪畫能力,有著教師代筆和指導過多的情況,這是對幼兒原創性的干擾,對其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都不利。
(一)了解兒童繪畫發展階段
教師根據兒童不同階段繪畫特點,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培養繪畫的原創性。根據年齡的差異,兒童繪畫可分為涂鴉期、象征期(又稱符號期)、表現期、寫實期四個階段。
第一,涂鴉期(大約從18個月至3歲)。這個時期的兒童盡情涂抹,在紙上或者墻壁上畫一些線條,沒有具體的形象,是基于對筆的興趣,是幼兒對自我的發現。這個時期也叫亂畫期,是兒童繪畫的萌芽狀態,要多與兒童交流,了解兒童的想法,積極參與到他的繪畫游戲中,及時更換畫筆,讓幼兒體驗不同的涂鴉方法,增強其畫畫的信心和興趣。
第二,象征期(3歲至5歲)。這一時期的兒童試用圖形來表達大腦中感知的具體事物,并給畫出的形象命名,例如:這是我畫的爸爸媽媽。所畫出的形象頗為夸張,具有獨創性。在這種情況下,家長需要給孩子創造良好的繪畫環境和工具,讓孩子多多接觸大自然,引導孩子觀察事物的細節及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培養兒童的觀察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畫好后聽孩子講畫的是什么,及時對兒童進行表揚和鼓勵,讓兒童保持對繪畫的濃厚興趣。
第三,表現期(5歲至9歲)。這一時期是幼兒思維最活躍的時期,有著天馬行空的想法,適合想象類的繪畫,例如給魚畫上翅膀,房子可以奔跑等,給定主題充分發揮想象。這是擴展想象力最佳時期,教師要尊重他們的意見和想法,讓他們的大腦活躍起來,自由自在地表達。大一點的孩子觀察能力也進一步增強,能開始對細節進行描繪,能將自己經歷過的事情整體記憶下來,保存在記憶中,這個時期可以引導孩子通過連環畫的形式將所見所聞記錄下來,引導孩子觀察細節和整體的關系,重視孩子的主觀表現。
第四,寫實期(9歲以上)。這一時期孩子心理和生理逐漸成熟,不再相信魚會飛的故事,開始向寫實方向轉化,注重所描繪事物的真實性,觀察能力飛速發展,不再適合相象類的繪畫,會對過去的繪畫產生懷疑的態度,會出現兩極分化的局面:一部分興趣轉移,放棄了繪畫;另一部分渴望畫出客觀逼真的效果。這一時期也稱為轉型期,應該通過正規技法的訓練,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觀察表現能力。教師根據不同年齡特征,對兒童安排與其能力相符合的課程,定期更換題材和方法,提高兒童的積極性。
(二)營造教學情景,激發學生興趣
在少兒美術教育中,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趣味導入是組織教學的第一步,題材的選擇決定了學生興趣的高低,教師應充分利用各種形式的教材設備。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營造現實的生活情境,充分直觀的認知是繪畫創作的基礎,例如卷心菜,這是幼兒在生活中容易見到的事物,但對其并不了解,教師可以準備兩個實物,一個是完整的,一個是縱向切開的,供學生觀察,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其外貌特征,講解關于卷心菜的其他方面知識,讓兒童充分了解。看到切開的卷心菜能想到什么(比如像大樹的樹枝,像螞蟻的家),給孩子創造自我表現的機會,調動兒童的積極性,激發想象,不斷擴展,根據認知和想象創作屬于自己的故事,情感的自然流露是創作的升華,具有獨創性。良好的教學情景,充分直觀的認知,豐富的想象,情感的表達是少兒原創繪畫必不可少的。
(三)教師引導,啟發兒童想象力
原創兒童繪畫區別于傳統的兒童畫,不是教師在黑板上一步步畫,學生跟著一步步學,這樣的教學抑制了少兒的想象力。兒童繪畫最大的特點不是畫得有多好,不是每個人都一樣,而是尋求與他人的不同。原創兒童繪畫尊重兒童意愿的表達,每個孩子成長經歷不同,喜好不同,想法也不同。首先教師要用生動的語言或者是形象去激發兒童對美術的興趣,運用童趣的語言和愉快的游戲使他們輕松地參與進來,能夠參與老師的游戲活動就會有感悟,可以輕松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傾聽孩子的想法引導他們觀察,例如觀察大樹或花草的形態,結合多種體態語言形象生動地描述事物,觀察過后可以通過提問題的形式來啟發孩子,比如“像什么”“變成了什么”。通過這些觀察、講解、啟發,孩子對事物有了深刻的認知,可以把主題畫下來,再根據畫的內容編成故事,隨著故事情節的展開,指導兒童再次繪畫,豐富細節,這樣可以開拓兒童的發散思維。兒童繪畫對孩子來說是一種游戲,需要很強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教師和家長不能只注重技巧而使其失去了童趣,失去了童趣就變得沒有意義,教師和家長要尊重兒童創意,肯定兒童的想象,及時鼓勵,這樣有利于兒童繪畫的發展。
三、原創性繪畫在少兒美術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影響
羅丹說: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而要培養發現美的眼睛,美術教育必不可少。少兒美術教育不是培養畫家,而是喚醒和培養孩子的美感,領略生活中的美,這是人一生的財富。原創性繪畫旨在以兒童為主題,尊重兒童的意愿,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和童趣,讓孩子回歸童真。童趣是兒童繪畫區別于成人繪畫最大的特點,如果以成人的標準來看待兒童的藝術作品,兒童繪畫將毫無意義。充分認識少兒身心發展規律以及在繪畫方面的特征,給予正確合適的教育,教育方法要滿足兒童發展期的需要和興趣,比如過早地向兒童傳授素描或者國畫技法,這樣只會揠苗助長,讓兒童失去對繪畫的興趣。為了博得成人的贊美,被動地接受和模仿,這樣違背了兒童的自然發展。我們需要正確地認識少兒美術教育的價值。少兒美術教育是兒童根據自己的觀察、體驗、想象,運用能掌握的美術方法創作出不同于他人的美術作品,原創性是其重要核心,這樣的少兒美術教育才具有發展的意義,因為少兒終究會發展為成人,而成人不會再保留童真。我們對少兒美術的偏愛是因為我們能夠從中感受到天真無邪的童趣和毫無顧忌的想象。研究表明,美術教育能夠幫助兒童發展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認知力等。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不要用成人的標準看待兒童作品,不要糾結“像”還是“不像”,應該關注少兒在美術教育過程中的身心發展狀態,是否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識和情感態度,是否塑造了美感。
四、結語
兒童對周圍事物充滿好奇心,有一種未被扭曲的直覺,兒童是自我中心主義者,能夠將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強烈地表現出來,自由自在地表達自己的感受。不成熟的畫法并沒有打擊他們的自信,再加上天馬行空的想象,各種奇形怪狀的景象就被隨手勾畫出來,這就是美術上格外重視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藝術的珍貴在于情感的表達,而模仿本身就是有違童真的表現,讓幼兒美術回歸純真,重建純真自然的藝術表現力,是原創繪畫的價值所在,是少兒美術教育事業的使命。
作者單位:
山西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