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
摘 要:小學體育一直處在副課的位置,但是它對于學生的成長、發展以及學生性格的塑造、思想品德的培養有著關鍵的促進作用。所以,在素質教育的當下小學體育從學生德、智、體、美入手,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幫助學生強健其體魄,讓學生能精神飽滿地投入學習、生活,樹立積極向的人生態度。
關鍵詞: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策略
隨著新課標改革,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有了前所未有的改觀,老師在教學中也努力彰顯體育學科的特征,從學生的身心發展、身體健康入手,為其設計教學內容,選用有趣的教學方法喚醒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理念和意識,促進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但是由于對體育教學重要性的認識不足,小學體育教學還沒有引起老師真正的重視,在教學中依然是應付的態度。這不但從小影響了小學生對體育這門課程以及體育學習的認識,而且阻礙了小學體育教學的發展,使學生的身體健康發展得不到有效的保障,給學生的性格塑造帶來負面影響。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將結合自己在小學體育教學工作中的經驗,對新課標下小學體育課堂有效教學談幾點自己的思考,與大家共勉。希望能為推動小學體育教學的發展助力。
一、教學要與時俱進,滲透先進的體育教學理念
時代的發展,社會經濟與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小學體育教育教學也應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無論是從理念還是方法上都要做到更新與改變,以便使小學體育教學與時代發展對綜合素質人才的需求結合起來。因此,作為小學體育老師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要有發展的眼光,新時代的思想使小學體育教學做到與時俱進,熟悉了解體育學科的發展程度,學習一些先進的體育教學理念及教學手段,引導一些能吸引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新運動項目,并將其落實在教學中真正加以運用。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老師應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教學理念,在教學中及時轉變成績論的認識和觀點,把以學生為主體的體育教學理念滲透在教學中,在教學中應切實做到以學生為本,根據內容,充分結合學生實際特點來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內容和目標,并把更加具體和詳細的目標在教學中一一實現,繼而有效調動學生對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和熱情,使學生能自覺、主動地投入到體育活動當中去,促進體育教學的發展。
二、加強小組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
在過去的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雖然老師把學生組織起來在操場上集體進行體育學習和鍛煉,但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進行合作、交流的方式很少,所以對于培養學生合作、協作精神作用不大。在素質教育教學體制下,小學體育教育教學應該從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出發,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合作學習意識和能力,樹立學生的團體意識,使學生通過體育學習認識到在學習、生活中合作團結精神的重要性,讓學生樹立合作、協作的精神,探索未知的世界,拓展學生視野,增長學生綜合能力。眾所周知,小學體育是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和合作意識的很好的平臺,因此,作為小學體育老師要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加強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運用,使學生在小組交流中,培養其終身的體育精神,讓學生愛上體育學習和鍛煉。比如,拔河比賽,小鷹捉小雞等等,就是一個適合運用合作方式進行活動的游戲項目,老師要借助這樣的內容與方式,凸顯合作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體育精神,從而實現體育教學的價值,完成小學體育教學的任務。
三、創新教學方式方法,活躍體育課堂氛圍
新課程改革下,老師要及時轉變自己的角色,從傳統教學模式中的老師傳授知識轉變成老師引導學生自己發現知識、探索知識。當然,在教育教學方式改變的情況下,學生的練習和學習方式也得積極跟著轉變,使學生被動學習狀況得到改變,提高學生主動訓練、學習的意識和積極性,把過去的“要我學”變成“我要學”,使學生能夠自己主動地參加到體育教學當中去,愛上體育鍛煉,愛上體育課堂。與此同時,老師在教學時要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選擇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避免在單一方式下強迫學生學習的現象。要把體育教學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針對不同的學生和內容選擇不同的方法,使每一個學生在體育課上能夠有所收獲,提高體育的整體教學水平。
綜上所述,小學體育教育教學不但有助于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性格的塑造,對于培養學生合作團結精神以及他們終身體育意識也非常重要。因此,體育老師要在教學中結合小學生的學習心理,采用新穎有趣的方法,喚醒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提高他們參與體育鍛煉的熱情,促進體育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文軒.認真思考深化研究努力實踐推動新時期我國學校體育大發展[J].體育學刊,2013(5):1-2.
[2]孫科.學校體育,路在何方:專訪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J].體育與科學,20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