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玉有
[摘要] 目的 研究健康教育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糖尿病臨床護理中的作用。方法 選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于該院進行治療的糖尿病患者200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分別予以常規護理和健康教育臨床護理路徑進行護理。治療護理3個月后,對兩組患者血糖情況、健康知識知曉率進行統計比較。結果 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血糖控制情況、健康知識知曉率均明顯好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明顯,其結果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健康教育臨床護理路徑可有效提高患者對糖尿病的了解,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加強患者的自我管理,值得臨床進一步應用推廣。
[關鍵詞] 健康教育;臨床護理路徑;糖尿病;社會功能;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 R473.5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6(b)-0118-02
糖尿病是臨床常見的內分泌疾病之一,主要由于機體免疫功能紊亂、微生物感染等各種因素導致胰島功能減退,胰島素抵抗等而引發的糖、蛋白質、脂肪、水[1]等一系列代謝紊亂綜合征。隨著現代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人口老齡化發展,糖尿病在我國的發病率逐漸升高,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腫瘤,高居非傳染性疾病的第3位[2]。臨床上以高血糖為主要特點,并且病程長,難以根治,后期會引發多種并發癥,導致腎、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變,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由于此疾病的覆蓋人群較為廣泛,且以中老年患者居多,其文化知識與健康素養普遍較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對自身健康以及慢性疾病的管理控制能力。因此日常的健康教育指導與臨床護理對于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水平,加強患者自我管理具有重大意義。
該研究2017年12月—2018年12月間選取200例于該院進行治療的糖尿病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分別予以常規護理與臨床護理路徑,治療護理3個月后,分析兩組患者的血糖情況、健康知識知曉率,旨在研究健康教育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糖尿病臨床護理中的作用。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于該院進行治療的糖尿病患者200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患者100例,男54例,女46例,平均年齡(47±2.7)歲,病程6個月~6年,其中Ⅰ型糖尿病患者25例,2型糖尿病患者75例;觀察組患者100例,男59例,女41例,平均年齡(48±2.6)歲,病程6個月~7年,其中Ⅰ型糖尿病患者23人,2型糖尿病患者77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疾病類型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基礎資料具有可比性。
1.2 ?臨床納入與排除標準
①符合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WTO)糖尿病診斷標準[3],并經臨床診斷確診為糖尿病;②病歷資料齊全;③無遺傳病史或重大疾病史;④患者病情較穩定,未出現嚴重并發癥;⑤排除精神疾病、視聽障礙患者;⑥排除有嚴重心、肺、腎臟等重大器官功能不全患者;⑦治療研究征得患者家屬同意,且簽署同意書。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 ?采取常規護理措施。定時監測患者血壓、血糖等生理指標,對患者日常生活進行基本照顧,對患者進行疾病的日常宣教與日常注意事項的講解,并遵循醫囑采取二甲雙胍、胰島素等降糖類藥物治療。
1.3.2 觀察組 ?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取健康教育臨床護理路徑措施,具體方法為:①入院前期:成立由專業醫師及護理人員組成的臨床護理路徑小組,由患者主治醫師擔任組長,并明確組員分工。在患者入院建立檔案進行病情評估,利用自制問卷進行摸底調查,主要包括患者是否有吸煙、飲酒、喜好高脂高糖食物、缺乏運動等不良生活習慣;根據患者病情制定針對性護理方案,對患者進行相應健康教育。②治療前期:主要對患者進行糖尿病的基本知識介紹與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包括糖尿病的發病原因、高危因素、并發癥以及疾病控制等,加強患者對糖尿病的了解。使患者意識到糖尿病雖然為慢性疾病,暫時無法根治,但采取藥物控制及良好生活方式相結合來進行日常管理,仍然能取得較好的控制效果,患者仍可具有較高生活質量,從而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對于出現煩躁焦慮、失落等悲觀情緒的患者,要及時與患者溝通,使其積極配合治療,提升信心。③治療中期至病情穩定期:主要對患者進行用藥指導。包括常用藥種類,現用藥的藥性、作用、用法用量、注意事項等。使用注射胰島素的方法與注意事項;每日小組成員應根據各自職責,對當天的護理效果做出綜合評價,以便及時對護理方案進行調整改進;對患者進行飲食的健康教育以及日常生活指導:如飲食應少油少糖、粗細搭配,控制總熱量;合理運動、控制體重。④治療后期至出院前:主要對患者進行自我護理知識的講解。指導患者進行血壓、血糖的自我檢測,告知患者日常護理中的重點注意事項,如皮膚、足部、眼部等部位的護理。使患者掌握并發癥的防治知識,提高自我護理能力。在出院前,對患者的健康知識知曉情況進行評估,對掌握不全面的部分進行重點講解,并對患者提出的疑問進行解答。叮囑患者日常服藥的注意事項,保持健康生活習慣,定期檢查復診,保持病情穩定。
1.4 ?觀察指標
①血糖控制情況;②健康知識知曉率。
1.5 ?療效評價
①血糖控制情況: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治療前后,空腹血糖數值及飯后2 h血糖數值;②健康知識知曉率:通過現場溝通詢問或發放調查問卷的方式進行,內容包括疾病基礎知識、生活習慣養成、藥物服用規律及血糖、血壓等重要指標意義等。
1.6 ?統計方法
所有數據資料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血糖控制情況
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在進行治療后血糖均有一定程度降低。但應用臨床護理路徑管理后,觀察組患者控制情況明顯好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健康知識知曉率
統計結果顯示,經過不同方法進行護理后,觀察組患者健康知識知曉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糖尿病是臨床常見的慢性病之一,藥物治療雖然能控制患者生理指標,穩定患者病情,但日常的飲食及健康管理對患者病情的控制也尤為重要。健康教育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科學、綜合的護理措施。該種方法以患者為中心,根據患者具體病情進行疾病的指導與健康知識的灌輸,使患者有一定自我護理能力,而不是單純的依賴醫護人員的治療。相對常規護理而言,具有一定的計劃性、規律性,使患者循序漸進的掌握疾病的相關知識及護理措施。使患者對疾病有正確的認知,消除其不良心理,提高治療的依從性[4],其次,能夠及時與患者溝通,反應和記錄患者的心理和疾病的狀況[5],使治療過程的互動性、特定性、透明度更強。從而保證了護理質量與治療效果。
在該研究中,通過對兩組患者應用不同的護理措施,,觀察組患者血糖控制情況、健康知識知曉率均明顯好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健康教育臨床護理路徑可有效提高患者對糖尿病的了解,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可普遍應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藥物輔助治療中,值得臨床研究推廣。
[參考文獻]
[1] ?朱麗君.社區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康復的影響[J].中國傷殘醫學,2013,21(5):385-386.
[2] ?黃廣武.血液生化檢驗在糖尿病診療中的應用價值[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8,11(3):110-111.
[3] ?黃莉,張燕飛.糖尿病伴慢性腎臟病的臨床病理分析[J].重慶醫學,2016,45(32):4572-4574.
[4] ?李紅美.健康教育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糖尿病護理中的效果觀察[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6,1(18):175-175,177.
[5] ?王晨英.健康教育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糖尿病臨床護理中的效果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8):237-238.
(收稿日期:2019-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