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DQP成果導向框架體系開展高職教育課程改革,是要在梳理DQP成果導向課程規范的基礎上,確定DQP成果導向課程規范開發路徑。跨境電商物流業務操作作為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跨境電商方向)專業核心課程,通過課程規范設計,基于DQP成果導向框架體系確定開發具體路徑、方法、要點和結論。
關鍵詞:DQP;成果導向;課程規范
Abstract: Based on the DQP results-oriented framework system,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DQP results-oriented curriculum specification, determines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DQP results-oriented curriculum, and combines with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and trade specialty (cross-border electric business direction) of Guangd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cational College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specific path, method, main point and conclusion of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its curriculum specification.
Keywords: DQP;Results Orientation;Curriculum Specification
成果導向教學改革理念在國外已經發展比較成熟,在人才培養質量提升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我國高職教育經歷了示范建設、骨干高職院校建設等階段,目前正在進行優質校建設階段,內涵建設越來越成為職教改革的重要要求。“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正在很多高校被重視起來,DQP成果導向改革對于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一、DQP成果導向課程規范內涵
(一)OBE與DQP
OBE是Outcome based education的簡稱,即成果導向教育,這種教育模式是在1981年由Spady等提出的,隨后逐漸成為英國、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家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OBE理念的核心要求是:我們想讓學生取得的學習成果是什么?為什么要讓學生取得這樣的學習成果?如何有效地幫助學生取得這些學習成果?如何知道學生已經取得了這些學習成果?
DQP是Degree Qualifications Profile的縮寫,即學歷資格輪廓,DQP通過Specialized Knowledge(專業知識)、Broad and Integrative Knowledge(廣泛及融和的知識)、Intellectual Skills(智力技能)、Applied and Collaborative Learning(應用和協作學習)、Civic and Global Learning(公民素養和全球化學習)五個維度描述畢業生預期會達到的學習成果,通過專業人才培養,使得學生成為專業技能強、關鍵能力和職業素養高的“全面發展的人”。DQP也是OBE的一種模式,本質上也是成果導向。
(二)課程規范
伴隨著國家示范高職院校建設、骨干高職院校建設、優質或一流高職院校建設,高職教育課程改革的發展從課程大綱、課程標準、課程教學標準等階段一路走來,從強調學校的教育目標、專業的建設目標到融合企業的用人目標、學生的學習期望目標一直到今天,越來越多的學校強調學生學習成果的實現。課程規范逐漸成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指導性文件,課程規范指的是在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習成果為導向的前提下,學校、教師、學生三個平等主體之間達成的用于課程教學的指導性文件。
(三)DQP課程規范的主要內容
DQP課程規范主要包括課程概述(課程編碼、課程名稱、課程學時、課程學分、先修課程、共修課程、不可共修課程等)、課程目標(對應專業預期POC)、課程預期學習成果(SOC)、課程教學內容(根據課程SOC進行設計)、教學方法(講授、案例分析、問題導向、任務導向、角色扮演、情境模擬、現場實訓、分組討論等)、考核方法(包括出勤和課堂表現評價、SOC評價,要求學生提交可視化學習成果證明)、學生學習時間要求、參考文獻和資料等。
二、DQP成果導向課程規范開發路徑
圖2 DQP成果導向課程規范開發示意圖? DQP學習成果導向課程規范的開發是在專業規范的基礎上進行的,是落實專業規范預期學習成果的重要載體和支撐。
首先,根據專業規范學習成果(POC),確定待開發課程可以支撐專業哪些POC,確定可以支撐專業POC的維度,即專業知識、廣泛及融和的知識、智力技能、應用和協作學習、公民素養和全球化學習中的哪些維度,每個維度是強支撐、弱支撐還是無支撐,以及每個維度所對應的學分值和學時要求。
其次,確定待開發課程的課程目標,所謂課程目標即學生實現學習成果的目的,即要求學生能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能夠達成畢業時所要求的哪些專業預期學習成果,并將其細化到課程中去,形成課程目標,這里的課程目標是專業預期學習成果在課程中的具體化描述,程度上要高于課程SOC。同時要考慮課程目標SOC的學分值,總課程學分根據課程要求定,每學分等于18學時,一般來講針對的POC越多SOC,其分配的學時和學分應該多一些。
再次,針對課程支撐的專業POC(課程目標),在對崗位典型工作任務、職業能力、學生認知規律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梳理形成課程的預期學習成果(SOC)。課程的每項SOC都要針對性地對應課程目標(支撐專業POC),可以一項SOC對應一項POC,也可以多項SOC對應一項POC,也可以多項SOC對應多項POC,具體根據課程學習成果情況確定,沒有統一標準。同時要考慮課程每個SOC對應的學分值。
第四,在對課程SOC進行梳理的基礎上,設計課程內容,讓學生去達成SOC,本部分非常重要,課程規范給出指導性建議,每個課程模塊的設計都要考慮設計思路、本學習模塊學生應知應會目標的描述、學習內容的設計、具體可視化學習成果的要求等,課程的每項學習項目都要針對一個或者多個SOC。同時要考慮學分和學時要求,合理分配課程每個項目的學時和學分,一般來講針對的SOC越多的項目,其分配的學時和學分應該多一些。
第五,達成學習成果的教學方法,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學科體系課程、理實一體化課程等不同類型課程教學方法也是多種多樣,一般情況下基本是采用講授、案例分析、問題導向、任務導向、角色扮演、情境模擬、現場實訓、分組討論等方法,同時充分以學生為中心,學教一體、訓教一體,將學生分組討論、互動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同時要求學生在每次上課前先做充分預習。
第六,學習成果的評價。學生在課程每個項目學習完成之后,怎么知道其是否已經達成學習成果,需要通過成果評價實現。每個SOC的評價方法有區別,但一般都是采用講授、案例分析、問題導向、任務導向、角色扮演、情境模擬、現場實訓、分組討論等方法進行,學生分組討論、互動可以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每個SOC對應的學時和學分會隨著學生學習進程的不斷獲得,這樣學生的學習成果是不斷累積的,學生在所有SOC完成之后,將會得到其課程分數。
最后,預期學生需要付出的努力。一般來講,每門課程的學時和學分跟學生完成該課程所花費的時間密切相關,學生花費時間越多的SOC,其學分和學時也相應較多。這里的學生預期需要付出的努力既包括課堂上的學習和實操,也包括課下的作業和資料查詢所花費的時間和努力。
三、跨境電商物流業務操作課程規范設計與開發
(一)課程概述
跨境電商物流業務操作課程是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跨境電商方向)的核心能力課程,是一門理實一體課程。本門課程在第三學期開設,其先修課程是國際貿易基礎、圖形圖像處理、跨境電商營銷推廣等,后續課程是商務英語溝通、市場調研與分析、跨境電商客服等。本門課程學分為4學分,課時為72學時。
(二)課程目標
學生通過對跨境電商物流中常用操作知識與實務的學習,能熟練應對跨境電商物流崗位人員在日常工作中涉及的關鍵問題,以適應將來的跨境電商企業的跨境電商物流相關崗位。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具體能夠:
1.用跨境電商物流領域的相關術語來描述其核心理論和實踐,并且提供至少一個與該領域相關的案例(POC1.1;學分數:0.8);
2.應用跨境電商平臺、QP系統等相關專業領域的工具、技術和方法去解決物流選擇、發貨、通關等領域內給定的提問和難題(POC1.2;學分數:0.8);
3.基本上無差錯地做出涉及跨境電商企業人、財、物管理等領域的方案或計劃,如制定跨境電商物流方案等,并能夠進行演說展示(POC1.3;學分數:0.4);
4.描述所學習的跨境電商物流領域現有知識或實踐的研究進展(POC2.1;學分數:0.2);
5.在實施分析性、實操性或創造性的任務專業技術技能訓練中,使用所學習的跨境電商物流領域的公認方法(SWOT、成本分析方法等),包括依據的收集與評估(POC2.3;學分數:0.3);
6.對于跨境電商物流的多種資源進行辯識、分類、評估和引用,來完成在跨境電商領域的項目、方案或展示(POC3.2;學分數:0.3);
7.就跨境電物流操作工作中的任務(貨代選擇、物流模板設計等)的行動計劃進行商談,并對商談結果進行書面或口頭(中文和英文)的總結陳述性溝通(POC3.6.3;學分數:0.3);
8.就一個跨境電商物流領域創新創業的實踐案例,分析或闡述該案例中涉及的創新、創業特征及關鍵要素,并給出自己的評判(POC3.7.1;學分數:0.4);
9.書面匯報至少一個跨境電商企業物流模式案例,并能運用專業所學如從項目概況、運營模式、管理模式、技術模式、資本模式等角度對案例進行合理性的分析(POC4.1;學分數:0.5)。
(三) 課程預期學習成果(SOC)
(四)課程內容與安排
(五)達成學習成果的教學方法
(六)課程SOC評價
出勤和表現評核:課堂出勤、課堂參與表現、課堂違反紀律行為;SOC評核方法有:書面作業、演示匯報、實際操作、考試等;學生必須完成所有SOC方可拿到課程學分。
(七) 預期學生需要付出的努力
四、結束語
我國職業教育規模越來越大,提升內涵建設理念、模式和實踐越來越深入,關于成果導向的職教改革已經在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黑龍江職業技術學院、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等院校展開。成果導向教育改革強調將學生達成學習成果、獲取成果作為培養目標和畢業標準,DQP以專業知識、廣泛及融和的知識、智力技能、應用和協作學習、公民素養和全球化學習五個維度描述畢業生預期會達到的學習成果。本文結合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經濟管理學院DQP成果導向改革實踐論述了課程規范的開發設計路徑、方法和實施要點,并以跨境電商物流業務操作課程為例進行了實踐演示,以期能在DQP成果導向本土化及具體操作層面能為相關專業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和借鑒。
[參考文獻]
[1]嚴中華.國外職業教育核心理念解讀[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7 (3):59-87.
[2]殷明,劉丹青,鄭繼昌.美國學歷資格框架(DQP)述評[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 (6):79-82.
[3]王明海.成果導向教育的高職課程設計[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 (5):68-72.
[4]王曉典等.成果導向高職課程開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3):125-136.
[5]左鋒.跨境電商現代學徒制特色專業建設探索——以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為例[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6 (3):70-73.
[6]曹艷芬.以預期學習成果為基礎的高職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職教通訊,2012 (12):35-37.
(責任編輯:顧曉濱 馬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