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晨晨
摘 要:運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闡發習近平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原則,從而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踐路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堅持思想性、時代性、方向性的同時,應做到守正創新,從而構建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新格局。
關鍵詞: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
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實現立德樹人目標的必然要求
習近平主席在2016年12月份召開的有關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會議上講到,“必須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高校工作的中心環節,貫穿思想政治教育與教學的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最終實現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新局面。”高校應勇于肩擔高校立德樹人的重任,思政課更是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在于如何教學生“做人”。在大學生思想教育課程中,思政教師應該強化立德樹人的使命感,提升責任意識。應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學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融入思政課,使其成為思政課教育的重要內容,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標。
(二)加強意識形態建設的迫切需要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意識形態關乎一個國家之未來,作為青年一代,應防止西方意識形態的滲透,增強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自覺、自信。尤其是作為主流意識建設主流陣地的高校,更應為國家守好片前沿陣地。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課應具有國家意識形態戰略高度。思政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實現對當代大學生意識形態的引導和教化。與此同時,隨著我國經濟領域的進一步深化與改革,引發的各種利益問題逐漸影響到意識形態領域,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提出了新的挑戰。因而,加快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彰顯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緊迫性、必要性。
(三)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時代使命
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高校的意識形態工作,關乎大學生精神秩序構建,國家與社會秩序構建。黨的教育方針的貫徹,對于國家而言,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青年一代的價值取向,代表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夠使學生抵制錯誤社會思潮侵蝕,培養大學生政治意識,使其成為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可靠接班人。作為引領高等學校發展的時代精神旗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了國家的政策方針、表明了政治立場,闡發了政治理念提高學生的思想認知、政治覺悟。
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則
(一)遵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觀規律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 遵循學生成長規律, 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所謂思想政治工作規律, 就是按照人們思想、行為變化的特點和規律進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遵循。”教育工作需為政治服務,思想工作也是政治工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然堅持政治導向, 對大學生施加意識形態影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體是學生,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才能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也只有遵循大學生成長規律,才能更好的服務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堅持理論教育與實踐體驗的統一
作為高校思想教育的主體,并非靜止的存在。它是一個復雜變化的動態系統。傳統一元主體灌輸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以“說教”為特征,導致了教育對象的迷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絕不是空洞說教,也不是機械灌輸。在教育場域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關懷,防止“人的缺席”。思想政治教育應緊貼生活本源,防止與生活割裂。理論教育與實踐體驗相統一的交互式教學,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解釋力,操作性,彰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價值。在高校思政教學中,除了理論教學外,通過社會調查、參觀考察、志愿服務等形式,凸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性、直接性和現實性,才能真正使思政課生動起來。
(三)堅持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的結合
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各具優勢與不足,顯性教育作為主流的教育方式,具有目的鮮明、教學內容和行為規范化等優勢。但也存在脫離實際,被大學認為“假、大、空”。隱性教育是傳統教學方式的重要補充,主要采用寓教于樂等方式,將教育思想貫穿其中,以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教育功效。作為陶冶式教學的隱性教育,具有隱蔽性、開發性等特征。整合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方能更好地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效果。高校思想教育不僅要依靠顯性的課程教學,也要借助現代化的開放式教學手段,開發各類資源。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活性、社會性。
(四)堅持教育與自我教育的結合
教育與自我教育是相統一的過程,接受教育是自我教育能力形成的基礎和前提。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既要發揮教師的教育引導作用,充分調動大學生學習積極性。也要引導他們進行獨立思想能力和自我教育的能力。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作為大學生自我學習的內部動力,是自我認識與自我改造的過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時效性特征,只有加強學生的自我學習與教育,才能實現最終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路徑
(一)主體建構: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理論素養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同時,對思政教師提出了“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的具體要求。[6]高校思政教師和輔導員的教師隊伍建設,應從以下方面展開:一方面,高校思政教師應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堅定社會主義道路,保持政治清醒,提高理論學習、教學科研等綜合能力。另一方面,應提高思政課專任教師的入職門檻和學歷要求,將政治覺悟不高、教學效果的教學人員,清除出思政教師隊伍。
(二)教材更新:用好、講好新修訂的思政理論課教材
黨的十九大召開后, 按照黨中央統一部署, 中宣部、教育部立即組織對已出版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 (以下簡稱“馬工程”) 重點教材進行全面系統修訂。[7]教材作為展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第一手材料,肩擔推動新思想“進校園”的重要使命。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新理論成果武裝大學生頭腦,教材是基礎。隨著思想理論的進一步深化,思政課理論教材的更新和思政理論課程體系的構建迫在眉睫。新教材對思政教師的教學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思政教師需要加深思政課大綱及教材的研讀,提高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從講話原文、教材讀本和學科理論吃準吃透新教材。
(三)陣地堅守:重視課堂教學,發揮主渠道作用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要想新時代中國特色主義思想能夠“入腦”,打造思政課“金課”,保障思政課教學質量,應從以下方面提升:一方面,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通過教材學習、座談交流、參觀考察等諸多形式加強自身學習。 增強思政教師教學魅力,以飽滿熱情、廣博知識、精妙講解,感染學生,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另一方面,創新教學方法。思政課應謹防照本宣科,重形式、輕內容。轉變傳統思政課“大課教學”、說教式授課模式,可以采用案例教學、啟發式教學、情景教學和討論式教學等多種新型教學模式。
(四)躬身踐行:注重社會實踐,達到知行合一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主義思想的教育包含“知”與“行”兩個層面。高校思政課也同時包含以課堂教學為主的理論教育和課外活動為主的實踐教育兩個方面。高校思政課教學實踐的缺乏,一直是高校思政教育的短板。實踐教育作為引導學生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由“知”化“行”的關鍵一環,其實踐滯后導致學生陷入了理解困境。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只是一心只讀圣賢書,而應該同時關注世界形勢、國家大事、社會熱點和大學生的生活,從而提高大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五)文化育人: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潛移默化引導學生
學校應提高校園文化建設的政治覺悟,高校校園文化建設需建立在習近平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論述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之上。馬克思主義既是立黨立國之指導思想,也是中國大學最鮮亮的底色。明確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應加快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校園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的步伐,保持文化維度之間的平衡協調。校園文化的建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利用好學校應在教學和生所等場,應該張貼宣傳性海報和標語,使學生耳濡目染,從而提高學生的潛在認知。
(六)平臺創新:充分運用新媒體,構建網絡育人平臺
互聯網具有“傳播快、受眾廣、影響深”的特點,是新的思想陣地。“互聯網+”已成為當代大學生的生態常態,作為互聯網用戶主要群體的大學生深受新媒體的影響。網絡教育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補充,在新時代的作用愈加明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應把握時代脈搏,實現新媒體與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轉變傳統互聯網思維,重視“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搭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平臺,推動高校網絡育人邁上新臺階。[8]加快思政課與新媒體技術的融合,構建多維新媒體網絡體系,利用網絡學習平臺促進大學生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提高具有時代意義。
四、結語
進入新時達以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更加堅定政治方向,加強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辦黨和國家滿意的教育。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需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旗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以及文化自信。推動思想教育內容入心入腦,從而推動當代大學生的習智、立德、處事能力。
參考文獻
[1] 付曉玲.思政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路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7.
[2] 李玲,劉銳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方位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06):16-19.
[3] 艾四林.新時代如何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N].光明日報,2019-04-19.
[4] 周政龍,徐志遠,趙衍民.遵循“三種規律”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質要求[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34(05):125-128.
[5] 習近平出席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2016-12-09(01).
[6] 李強.“五個一”工程構建思政大格局[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7(12):35-36.
[7]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用好講好高校思政理論課教材 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新理論成果武裝大學生頭腦[D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201805/t20180515_336124.html,2018-05-15.
[8] 莊文學.“互聯網+”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8.